文 | 张佳儒
港股市场正迎来新一轮IPO热潮。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近一年港股IPO募资总额达1450亿港元,同比激增2.7倍。
在这股浪潮中,还有不少龙头企业在排队IPO,比如溜溜梅运营主体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溜溜梅”)。
溜溜梅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19年,溜溜梅曾欲在A股深交所上市,提交上市申请后不到半年,却匆匆撤回。时隔4年多,溜溜梅又冲刺港股IPO。4月16日,港交所官网披露了溜溜梅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在溜溜梅冲刺港股IPO前,陪跑9年的机构投资者北京红杉清仓退出了。2024年底至2025年初,溜溜梅又完成新一轮融资,引进两名机构投资者,并签订了对赌协议。
根据协议,若溜溜梅2025年底前没能完成上市,机构股东可要求公司连本带息的回购股份。目前,5月份已经接近尾声,距离对赌协议规定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留给溜溜梅的时间愈发紧张。
这一次,溜溜梅能如愿上市吗?
靠杨幂魔性广告走红,6成收入来自梅干产品
很多人知道溜溜梅,是从一个魔性广告开始的。“你没事吧、你没事吧、你没事吧,没事就吃溜溜梅”,2013年夏天,女演员杨幂这句简单重复、朗朗上口的广告语,让溜溜梅迅速走红。
溜溜梅的创始人叫杨帆,是一个60后,出生于安徽芜湖的一个小县城。1988年,19岁的杨帆拿着50块钱开启了北漂生活。从推销员做起,杨帆仅用三年时间就晋升为了销售经理。
北漂的职场生涯,杨帆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商业知识及口才和沟通能力,还积累了创业的启动资金。
1999年,杨帆创立了安徽溜溜,当时,青梅零食是一个小众赛道,国内的青梅零食市场还是一片“空白”,青梅原料多出口到日本。杨帆认为,小众赛道竞争者少,或许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此后十几年,溜溜梅建设了芜湖工厂、诏安工厂等多家工厂,并注册「溜溜LIUM」商标,推出溜溜梅品牌。2013年,溜溜梅借助魔性广告一炮走红。除了杨幂,溜溜梅还邀请了肖战、时代少年团等作为代言人。
时至今日,溜溜梅已经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根据招股书,2024年,溜溜梅在国内果类零食行业的零售额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9%。同时,公司在国内梅产品行业的零售额排名第一,市场份额7.0%。
在业绩方面,2022年—2024年,溜溜梅实现的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及16.16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约为0.68亿元、0.99亿元、1.48亿元。
从主要产品来看,2016 年以前,溜溜梅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以青梅和李梅为原材料的梅类休闲食品。此后,溜溜梅确立了“梅+”的产品开发思路。
2016 年,溜溜梅推出西梅类产品以及“有你好果子吃”系列的果干类产品;2018 年,公司推出以梅片、梅饼、梅条、梅肉为代表的梅养系列产品、以原果果肉匠心打造的果糕等系列新品;2019 年上半年,公司推出梅冻产品。
2019年版本的招股书中,溜溜梅提示了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的风险,称“报告期内,公司青梅等梅类产品合计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均超过85%。”单一的产品结构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之后,溜溜梅“梅+”产品进一步丰富。2023年,溜溜梅推出了零添加的去核西梅产品;2024年,又为会员制商店山姆打造出特供款梅子零食品牌“皇梅”。
最新港股IPO招股书,梅干零食、西梅产品、梅冻,是溜溜梅当前三大核心品类。2024年,三大品类为公司贡献了60.3%、13.8%、25.4%的收入。从数据看,溜溜梅主要收入来源仍旧是青梅等梅类产品。
除了三大品类,溜溜梅还有梅味调味品、梅茶茶汤等产品,营收占比不到1%,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根据公司官网信息,2025年3月,溜溜梅旗下「溜溜梅」「梅冻」「西梅纤生」「打梅打」四大品牌焕新,其中,“打梅打”天然梅精夹心软糖,是溜溜梅全新推出的软糖品类。
目前来看,梅冻产品是溜溜梅产品拓展中最为成功的案例,未来其他新品能否延续势头,仍然有待市场的检验。
撤回A股申请冲刺港股,对赌协议压身
溜溜梅的资本市场征程充满戏剧性。本次冲刺港股IPO前,溜溜梅曾拟在A股上市。2019年6月17日,溜溜梅提交了在深交所上市的申请,当年12月8日撤回了申请,前后不到半年时间。
对于撤回原因,杨帆表示,“当时为了新战略投入要花很多钱,报表既然不会好看,股东和我商量的当天我就打电话,决定撤回上市申请,就是这么任性。”
时隔4年多,溜溜梅又冲刺港股IPO。但此次冲刺前夕,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动引发关注,陪跑溜溜梅9年的A轮融资机构股东清仓了,这是怎么回事?
根据招股书,2015年7月,溜溜梅完成A轮融资,北京红杉以1.35亿元的代价认购注册资本1058.82万元。认购融资完成后,北京红杉持股15%,是溜溜梅第三大股东。
2024年6月,溜溜梅与北京红杉订立股份购买协议,同意以减资方式回购北京红杉持有的全部股份。至此,北京红杉完成清仓。
招股书显示,若溜溜梅未能在约定期限前完成上市等事项,投资者有权要求公司回购其投资,其中A轮股份的回购价格,是投资者的原始投资本金加上每年10%的单利。
溜溜梅A轮融资投资股东仅北京红杉一家。2024年11月,溜溜梅向北京红杉支付1.35亿元以赎回股份,另外1.26亿元利息已于2025年1月结清。可见,北京红杉是锁定收益退出。至于退出原因,溜溜梅未做披露。
为支付北京红杉的回购款,溜溜梅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
根据招股书的融资活动现金流情况,2024年,溜溜梅新增银行贷款3.69亿元,但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0.36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0.53亿元进一步减少。其中的花费大项,首先是偿还银行贷款2.28亿元,其次就是回购股票花费1.35亿元。
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溜溜梅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 0.78 亿元,而同期流动负债高达 10.49 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计息银行借款约 3.21 亿元,短期债务压力明显。
溜溜梅在支付完北京红杉的回购款和利息后,又在2025年2月完成D轮融资,引入华安基金及兴农基金新股东,合计融资75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溜溜梅也和两位新股东签署了协议,约定如果在2025年12月31日前没有完成上市,投资者可选择要求公司赎回其投资,加上按每年6%的单利计算的利息。
如今,2025年5月已经接近尾声,留给溜溜梅的上市窗口期仅剩半年有余。
根据过往港股上市案例,从披露招股书到上市涉及聆讯、路演、招股等环节,顺利的话,可能需要3-6个月。也就是说,溜溜梅若要年内上市,每个关键节点不容闪失。
总的来看,溜溜梅在小众赛道成功突围、通过多元化实现业绩增长。如今冲刺港股上市,对公司来说,不仅是拓宽融资渠道的契机,更是完成对赌、支撑未来产品创新与市场扩张的关键一战。
撤回A股上市申请后,溜溜梅能如愿港股上市吗?这场充满悬念的资本冲刺,尺度商业将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