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国家网信办披露,近期,国家网信办会同金融管理部门依法处置一批账号、网站。具体来看,这些账号、网站涉及散布资本市场不实信息、开展非法荐股、炒作虚拟货币交易、散布金融领域黑灰产信息等。
此前,南都·湾财社曾就非法荐股、金融黑灰产等乱象进行报道,揭发行业背后的“吸粉—引流—拉群—收费”等灰色产业链,助广大投资者对此提高警惕。
发布资本市场不实信息、非法荐股等 国家网信办:关闭!
据国家网信办,部分典型案例如下:
“爱股票APP”等账号发布资本市场不实信息。
微博账号“爱股票APP”、抖音账号“价值发现者”发布转融通、融资融券有关制度安排等不实信息。微信公众号“杰克船长宏观策略”散布有关量化基金监管政策谣言。百度百家号“北熊喵”发布资本市场交易时间调整等虚假信息。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侃哥说财经”等账号开展非法荐股。
抖音账号“侃哥说财经”“落叶巅峰”、微信公众号“小海豚大梦想”“风清扬大侠”、微博账号“浪沙淘金侠”“牛遍天下-”、快手账号“财经老韭菜”“金叶子财经”等,通过煽动性或暗示性话语,引导投资者付费加群跟投买入个股、暗示预测个股走势、宣扬买某些股票稳赚不赔,进行非法荐股。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火哥聊加密”等账号、网站宣传炒作虚拟货币交易。
微博账号“火哥聊加密”“财经-徐彦文”“阿恩-论币”、知乎账号“00后富一代”等,通过晒群聊信息、收益截图等形式,诱导网民参与虚拟货币交易。pkex、weex、htx等境内网站平台为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应用程序下载服务或间接交易服务。涉及的账号、网站已被依法关闭。
“小北呦”等账号散布金融领域黑灰产信息。
小红书账号“小北呦”“三先生”、百度百家号“全国助你贷”“十全九美”等,散布“债务优化”“协商还款”“专业反催收”“全额退保”等话术,虚构成功案例,诱导、教唆金融消费者采用涉嫌违法违规的手段维权,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侵害金融机构合法权益。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网信部门提醒,广大网民树立正确投资理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金融信息辨别,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远离非法金融活动,谨防个人财产损失或信息泄露。同时,国家网信办表示,网信部门将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也呼吁广大网民积极举报问题线索。
南方都市报此前报道: 软件伪造股票“实盘”高收益,“假股神”收费违规荐股
近日,南都·湾财社曾推出报道《股票交割单乱象:软件伪造高收益,“假股神”收费违规荐股》,聚焦资本市场生态的荐股乱象,揭发行业背后的黑灰产。
报道称,近段时间以来,社交平台上出现大量所谓“股神”。“持仓当日涨幅达12.07%,获利15.7万元”“累计收益率已达到2300.30%”·····在社交平台上,超高额收益的股票交易“实盘记录”满天飞。一些“股神”还表示,“直接跟着我抄作业,明天我买啥你买啥,就能赚”,有的甚至宣称拥有“内幕消息”,能够精准预测股票走势。
乍看上去,这些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所谓股票交易“实盘记录”收益相当可观。然而,南都·湾财社记者调查后发现,许多所谓的超高额“实盘记录”,其实是通过“股票交割单”生成器伪造的“暴利神话”,目的是诱导投资者进入收费社群、兜售炒股课程或为代客炒股引流。
受访专家表示,使用模拟器伪造股票交割单并以此牟利属于欺诈行为,这些都是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大部分金融消费者可能没有办法判断它是真是假,这是个典型的虚假广告。从定性来讲,这是违法行为,严重的话构成刑事犯罪。
AI投顾“割韭菜”,大模型可以替股民选股吗?
今年“315”期间,南都·湾财社推出调查《AI投顾“割韭菜”:大模型荐股信源存疑,虚拟盘诱导入局》。
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兴起,其展现出卓越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与优异推理能力,让不少投资者对其辅助进行股市信息整理产生期待,“AI”炒股等概念在社交平台上开始流行。南都·湾财社注意到,不少券商也在用“AI炒股”“AI投顾”等相关话语吸引投资者的注意。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持牌证券公司外,一些不具备投顾资质的公司正以AI为卖点违规提供投顾服务:在AI投顾的风波浪潮中,不仅仅有引流的券商、违规的机构,更有不法的群体或个人。在社交平台上,有少数个人博主在缺乏资质的情况下,声称能够通过AI工具实现高额回报以此借机吸粉,也有借助“售卖AI炒股课程”为噱头实施诈骗的行为。
此外,南都·湾财社记者还对市面上一些常见的大模型荐股情况进行了实测,发现部分通用大模型会直接向投资者推荐购买的个股及代码,且其中一些信源获取渠道似乎“并不靠谱”。
对此,受访专家表示,尽管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在金融服务领域,任何使用AI技术提供投资建议的行为都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即使是最先进的大模型也不能豁免于合规责任。AI投顾荐股应该纳入监管的牌照管理,但具体监管方式和标准需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和监管政策进行制定和调整。
远离金融黑产! 部分黑灰产以“普法”为名,通过网络平台揽客
今年“3·15”期间,黑灰产乱象和危害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打击金融“黑灰产”也是今年“3·15”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点题”之一。3月14日,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召开会议,联合部署开展为期6个月的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
“擦亮火眼金睛,远离金融黑产”,南都·湾财社于“3·15”期间推出系列观察,揭露行业乱象,深入消费信贷、保险和信用卡等领域剖析典型案例,展示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的实践之路。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金融黑灰产正在呈现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的特点。在消费信贷领域,南都湾财社起底一些操作套路——“法务公司”成为黑灰产的“外套”,以普法培训为幌子,展开反催收培训和业务。他们藏在短视频平台揽客、层层赚分销费。
毫无疑义,金融黑灰产的快速发展对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对金融秩序造成显著的压力,也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带来阻碍,构建健康金融消费环境势在必行。
在业界有识之士看来,筑牢防线让黑灰产无所遁形,仅靠金融机构单一力量很难得以根治,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媒体、学界各方合作与多元共治。重拳出击黑产链条,守护金融权益,仍需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常源
股票交割单乱象:软件伪造高收益,“假股神”收费违规荐股
AI投顾“割韭菜”:大模型荐股信源存疑,虚拟盘诱导入局
起底金融黑灰产:法务公司藏在短视频平台揽客、层层赚分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