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业绩分化:腰尾部机构承压,亿联银行多项指标垫底 民营银行2025年业绩排行 民营银行业绩
创始人
2025-05-15 16:36:44
0



2024年是民营银行的第十年,从19家民营银行已经披露的2024年财报来看,行业第十年出现冰火两重天,业绩分化进一步加剧。

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作为民营银行的两大巨头,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行业总资产过“千亿”的银行与2023年一致,还是5家。在上述两家银行之外,苏商银行、众邦银行、新网银行牢牢占据“第二档”。

在业绩上,行业冷热不同,有人“扩表”,有人“缩表”,有人业绩猛增,有人业绩骤降。其中,亿联银行经营业绩恶化尤为严重,是行业内总资产“缩表”最严重的银行,也是行业内净利润降幅最大的银行,更是行业内不良贷款率提升最快的银行。

总资产规模冷热不均:

微众银行强势扩表、亿联银行缩表迅猛

截至目前,19家民营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均已公布,行业内的冷热并不均衡。

就总资产规模来看,19家民营银行的分级十分鲜明。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依旧是第一梯队的“常客”,前者总资产达到了6517.76亿元,后者则为4710.35亿元。

在上述两者之后,行业资产规模超过“千亿”的还有三家企业,1372亿元的苏商银行、1235.31亿元的众邦银行、1036.29亿元的新网银行。资产规模超千亿的企业与2023年一致,上述5家银行构成了民营银行的头部机构。



就增长角度来看,19家民营银行的总资产在2024年末达到了21459.3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了9.49%。具体来看,19家民营银行中,有16家实现了正增长,剩余3家则出现了“缩表”,他们分别为振兴银行、三湘银行、亿联银行。

龙头机构微众银行对于行业的总资产规模拉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2024年末的总资产增长了21.70%,高居行业第一。与之相对的是,亿联银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缩表”,公司总资产规模从2023年的517.75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408.22亿元,降幅达到了21.15%。

在亿联银行之后,三湘银行的总资产规模“缩表”10.46%,同样是不小的降幅,振兴银行则“缩表”2.35%,下滑幅度相对较小。

营收业绩分化鲜明:

蓝海银行下滑39.42%,降幅居首

2024年,19家民营银行的营业收入合计为934.23亿元,同比增长1.88%。从整体上看,行业保持增长,但从19家机构来看,分化尤为明显。19家民营银行中,有10家实现了营业收入的正增长,另外9家则表现为负增长。

从行业格局来看,微众银行以381.28亿元位居行业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网商银行的213.14亿元。上述两家构成了行业营收总量的“主体”,断档领先。

在两家巨头之外,其余17家民营银行营收均未超过百亿元,但有两家营收超过了50亿元。他们分别是新网银行、苏商银行。其中,新网银行以63.7亿元位居行业第三,苏商银行以50.06亿元位居行业第四。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的还有三湘银行和金城银行,前者达到了34.48亿元,后者则为34.27亿元。



从营收变化的角度来看,营收降幅最为剧烈的5家银行分别为蓝海银行、锡商银行、新安银行、三湘银行、众邦银行。其中,蓝海银行的营收降幅最大,达到了39.42%,锡商银行和新安银行则达到了两位数的降幅,前者为26.72%,后者为22.70%。三湘银行和众邦银行的营收降幅在个位数内,较前三者而言,相对较小。

在增幅方面,华瑞银行表现较为突出,其营收由2023年的14.63亿元增长至20.6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了41.2%。裕民银行与客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长则均突破了20%。

净利润首尾差距扩大:

行业仅一家亏损,亿联银行巨亏5.9亿

如果从净利润角度来看,民营银行的业绩分化似乎更为明显。19家民营银行的净利润总额为187.91亿元,同比下滑10.41%。

其中,有10家出现了净利润下滑,亿联银行是行业内唯一亏损的企业,其净利润“扭盈为亏”,在2024年亏损了5.9亿元。

要知道,19家民营银行的净利润中,微众银行一家占据了58.02%,在微众银行取得净利润增长的同时,行业净利润总额出现了下滑,整体净利润滑坡情况可见一斑。

具体来看,行业净利润降幅前五的机构分别为亿联银行、裕民银行、三湘银行、蓝海银行、金城银行。其中尤以亿联银行下滑最为严重,同比降幅达到了521.43%,尤为惊人。在亿联银行之外,裕民银行的降幅同样超过了100%,达到了103.48%。



值得一提的是,行业头尾部差距正在扩大。2023年,行业净利润第一与末尾的差距为245倍,到了2024年扩大至1112倍。业绩分化进一步凸显。

2024年是民营银行成立的第10个年头。从经营数据来看,行业仍在“扩表”,但营收、净利润增长遇到挑战,19家民营银行中,同时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企业仅为5家,他们分别为苏商银行、富民银行、华瑞银行、客商银行、华通银行。

资产质量整体稳定:

亿联银行不良率飙升,突破2%

资产质量同样是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从2024年的年报来看,民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部分未超过2%。

行业不良率排名第一的是亿联银行,其2024年末的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的1.61%飙升至2.77%。

不论是静态的不良贷款率水平,还是动态的不良贷款率抬升情况,亿联银行均居行业第一。亿联银行资产质量恶化情况可见一斑,其信贷风险的管控将成为2025年经营的重要挑战。

从资产质量改善的角度来看,行业内有9家机构出现了不良贷款率的改善。其中,多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1-4个BP,众邦银行的不良率下降则显得尤为明显。截至2024年末,众邦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50%,较2023年的1.73%足足下降了23个BP,下降幅度位居行业第一。

不良贷款率抬升的机构则主要集中在行业中尾部,除亿联银行之外,民商银行、锡商银行的不良率抬升同样较为显著。其中,民商银行由去年的0.89%抬升至1.43%,锡商银行则由0.68%抬升至1.25%,但两者的整体不良贷款率水平在行业内仍处中下游水平。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吴鸿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曾经暴利的4S店,正在批量离场... 不知不觉中,4S店真的越来越少了。到底是什么让4S店陷入绝境?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快刀财经的朋友们,...
固收“名将”下一站定了!马龙因... 作者 |郑理来源 | 独角金融原招商基金“固收猛将”马龙跳槽的下一站,定了。近日,马龙正式入职天弘基...
今天,关键区间临近了…… 今天... 文/杨国英超级动荡时代,乱世之金应该配置一些。但是,配置需要等待一个相对较好的时机,现在,相对较好的...
银行股市值超14万亿!上市行股...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黄宇昆5月15日,2025年首次降准正式落地,此次降准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
雷军表示,小米自研手机芯片即将... 5月15日晚,雷军在微博发布消息称,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SoC芯片即将在5月下旬发布,芯片的名字叫...
气价“剪刀差”挤压利润空间 国... 本报记者 陈家运 北京报道由于天然气市场景气度下行,国新能源(600617.SH)的业绩表现延续颓势...
刚刚!鲍威尔,重磅发声! 鲍威... 鲍威尔的最新讲话释放重磅信号。今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演讲中表示,随着经济和政策不断变动,长期利率可...
金凯生科:股东蓝区基金拟减持不... 5月15日晚间,金凯(辽宁)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凯生科,301509.SZ)公告,公司股东蓝色经...
张超越:港股迎中概股回流,有哪...   中新经纬5月15日电 题:港股迎中概股回流,有哪些新机遇?  作者 张超越 东北证券资深宏观分析...
催化事件不断、机构密集调研,固...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近期迎来多项事件催化不断。贝特瑞(835185.BJ)在本周发布了新款固...
2025“知投有伴”投保宣传主... 在今年的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第一财经正式启动2025年“知投有伴”投资者保护宣传主题月活动...
航新科技:原控股股东柳少娟拟减... 5月15日晚间,广州航新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新科技,300424.SZ)公告,公司原控股股东柳少...
滚动更新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21:31 美股开盘|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道指跌0.51%,纳指跌0.63%,标普500指数跌0.4...
证监会强化上市公司募资监管七要... 证监会进一步强化募集资金监管。5月15日,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下称“《规则》”)...
A股银行市值首破10万亿,公募... 涨势如虹的银行股无疑是近期A股市场上最大的“显眼包”。继5月14日中证银行指数续创新高、A股银行板块...
从“强制披露”到“主动沟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IRM)正从...
洋河增长困境,谁最着急? 洋河... 曾稳居白酒前三的洋河股份,如今陷入增长困局。2024年其营收净利双降,行业排名跌至第五。从库存积压到...
贵州人最爱去浙江打工,为什么?... 作者|耳东几一组数据显示,浙江已经成为贵州人打工的首选地。这个结果,意义不一般。我们统计了全国31个...
能源转型下电力需求持续增长 电... 2025年开年以来,国内电网投资延续高增。继3月5日国网输变电设备1批招标结果公示,国家电网日前公布...
日本养老神话,也“塌房”了? ... “没想到,日本的养老院竟这么落后。”这是2013年川口彰俊初入养老行业时的第一印象。在那之前,他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