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溢价4成被“拒之门外”,怪兽充电为啥坚持低价私有化? 高瓴资本向怪兽发起私有化要约 高瓴定增亏损
创始人
2025-10-15 00:02:31
0


出品达摩财经

在资本市场的常规逻辑里,上市公司私有化应基于对股东权益的尊重,通常需以高于市场公允价的溢价成交。但怪兽充电却背离了这一常规路径,其在推进私有化过程中,拒绝高领资本的高价私有化要约,引发市场对其中小投资者利益损失的担忧。

具体而言,怪兽充电(EM.O)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文件,称公司董事会已正式拒绝了高瓴资本于今年8月提出的高价私有化要约,并决定继续推进信宸资本(中信资本旗下)提出的原私有化方案。

回溯此次私有化进程,信宸资本的方案早在今年1月便已提出。当时,信宸资本与怪兽充电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蔡光渊,董事兼总裁徐培峰等管理层共同组成财团,给出 1.25美元/ADS的私有化报价。

尽管这一价格较公告前收盘价溢价约74.8%,但显著低于怪兽充电1.63美元/ ADS的账面现金价值。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短期投资余额合计约4.13亿美元(约合30.11亿元人民币),高于收购总价3.16亿美元。

到了8月,高瓴资本抛出的 “更高价橄榄枝”,让事件出现转折。其1.77美元/ ADS的报价较信宸财团方案溢价超40%,理论上对小股东更具吸引力。

然而,经过近两个月的考量,怪兽充电管理层最终仍选择坚守原方案,这一决策超出市场普遍预期,也引发了关于 “为何放弃更高收益” 的广泛讨论。

作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在4年前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为8.5美元/ADS,这也成为公司的高光时刻。此后,公司股价持续下跌,不到一年就跌破1美元。截至10月13日收盘,公司股价为1.32美元/ADS,总市值为3.35亿美元。与发行价相比,公司如今的股价已跌去超80%。

股价低迷背后,是共享充电宝行业 “内卷” 加剧的现实。行业内部持续洗牌,即便作为龙头的怪兽充电,也未能摆脱盈利波动的困境。上市前,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上市后,公司通过“直营转加盟”的经营模式调整,曾实现一年多的盈利,但自2024年下半年起,怪兽充电再次陷入亏损。

拒绝高瓴背后

怪兽充电成立于2017年,由曾任Uber上海总经理的蔡光渊与曾任美团众包事业部总经理的徐培峰联合建立。虽然公司是“三电一兽”(街电、小电、来电、怪兽充电)中起步最晚的一家,但在资本助力下,公司迅速成长至行业第一。

高瓴资本正是助力怪兽充电成长的投资人之一,早在天使轮时就参与对其的投资,此后又连投5轮。2024年底时,高瓴资本共持有怪兽充电12.3%的股份,是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仅次于阿里系。

不过,由于怪兽充电的AB股股权架构,高瓴资本虽然持股比例较高,但在公司中的话语权并不算大。2024年底时,公司管理层合计持股18.7%,但表决权占比高达64.8%;相较之下,高瓴资本的表决权占比仅为5.3%。

随着买方财团的私有化要约方案出炉,作为第二大股东的高瓴资本却感到自身利益受到了影响。

怪兽充电公告显示,早在今年2月,高瓴资本就向公司董事会递交信函,称这一提案大幅低估了公司的价值。高瓴资本还建议,怪兽充电应继续作为一家公众公司存在,并应采取行动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在8月提出高价私有化要约后,高瓴资本再度表示,公司的股价已经回到1.25美元/ADS上方,并敦促公司董事会以公众股东的最佳利益行事。但最终,怪兽充电特别委员会并未认定该方案为“更优方案”,因此继续推进原私有化方案。

根据公告,怪兽充电一方之所以拒绝高瓴资本的提案,存在多重考量。

首先,原买方财团已经与公司就私有化一事进行了半年的磋商,其方案更具落地可能性。此外,由于公司管理层也是原买方财团的一员,若原方案顺利落地,信宸资本与管理层将分别持有公司62%、38%的股份,且管理层也将继续留任。

相较之下,高瓴方的方案中仅表示,将在无故撤职的情况下向管理层提供合同保护。这虽然为管理层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在私有化后原管理层能否继续保持话语权仍未可知。

值得注意的是,在怪兽充电的公告中提及,高瓴资本提出高价要约后,原买方财团拒绝提升收购价格。结合此前其曾多次要求公司维护公众股东利益、建议公司维持公众公司地位等行为,有市场观点认为,高瓴资本与其说是为了高价收购公司,不如说是为了防止公司以低价私有化,损害股东利益。

落寞的怪兽充电

作为共享充电宝行业曾经的领头羊,怪兽充电曾身披成功上市、行业第一等多重光环。但由于行业前景难明,公司业绩承压,怪兽充电仅四年多便走到了濒临私有化退市的局面。

在上市之前,怪兽充电主打直营业务。这一模式虽然能为公司带来较高的业绩规模,但成本、期间费用同样较高,公司也因此长期亏损。2021年上市首年,怪兽充电实现营业收入35.85亿元,同比增长27.62%,归母净亏损却高达49.58亿元。

为了扭转亏损局面,自2022年开始,怪兽充电开始出售除部分一线城市外的其余直营业务,全面转向代理模式。受此影响,此后两年公司营收虽有所下滑,但却实现了盈利。

2022年及2023年,怪兽充电分别录得营收28.38、29.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1亿元、0.89亿元。

但到了2024年,怪兽充电的情况却急转直下,其中营收同比下滑35.97%至18.94亿元,利润端由盈转亏,规模净亏损0.14亿元。

业绩下滑背后,怪兽充电直营业务、代理业务双双承压。年报显示,怪兽充电移动设备充电服务(即直营业务)营收继续下滑至3.53亿元,降幅为77.61%;充电宝、机柜等相关资产出售业务(向代理商出售设备)也降至7.82亿元,同比下降30.12%。

怪兽充电业绩表现下滑背后,共享充电宝行业正发生巨变。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手机的迭代,消费者的“用电焦虑”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据Counterpoint数据,从去年1月到今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平均电池容量从4795毫安增至5418毫安,仅17个月就有13%的增幅。

而在供给端,美团二次杀入共享充电宝行业后,对怪兽充电造成了全方位的挤压。据艾瑞数据报告,在2023年,怪兽充电的市占率还是行业第一,为36%。但据媒体报道,目前美团共享充电宝的市占率已经实现了对怪兽充电的反超。从支付宝小程序的使用数量上看,美团充电宝的近期使用人数达400万以上,远超怪兽充电的200万。


面对行业的变化,怪兽充电也试图作出进一步改变。在去年8月的业绩电话会上,怪兽充电高管透露公司正在探索共享充电宝项目的出海机会。怪兽充电CEO蔡光渊表示:“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共享充电业务在海外的布局。”

此外,怪兽充电也开始入局光伏业务。2024年,公司光伏相关营收同比增长840.97%至4.80亿元。不过,光伏业务的盈利能力远弱于共享充电宝,去年该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1.57%,而共享充电宝业务的毛利率为52.11%。新业务能否拯救怪兽充电,仍待市场给出答案。

•EN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度”量中国这五年:解码中国速... 文/中新社记者 刘文文从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疾驰,到CR450动车组问世,再到未来成渝中线高铁将以时...
30年来首变!35岁以上老人,... 今天是国考发布的日子,本来很寻常。但猫崽却发现,一场巨变。没错,报考者的年龄。最新国考公告显示:报考...
半年亏损5000万后,来伊份实... 10月14日,“零食第一股”来伊份(603777.SH)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管理层就投资...
金价再创新高!底层逻辑是什么?... 10月14日,国际金价延续上涨趋势,在成功站稳4100美元/盎司上方后,又朝着4200美元/盎司关口...
“童鞋一哥”跌落神坛!接盘人4... “童鞋一哥”也顶不住了?起步股份欠国库3100万罚款还没缴清,营收连续下滑,退市警报已经拉响。更让人...
从令狐冲到老赖:李亚鹏两次离婚... 太突然了!刚刚,李亚鹏与妻子海哈金喜通过共创视频宣布已办理离婚手续,女儿李夏跟随母亲生活,双方共同抚...
万科生死劫:董事长被带走,国资... 10月13日,万科在港交所公告称,已于10月12日收到董事长辛杰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辛杰因个人原因申...
高瓴溢价4成被“拒之门外”,怪... 出品|达摩财经在资本市场的常规逻辑里,上市公司私有化应基于对股东权益的尊重,通常需以高于市场公允价的...
原创 冠... 张继科在一阵尖锐的猫叫中惊醒,爪子下的训练垫变成了冰凉的瓷砖。他抬起前爪,看见的却是覆盖着黑灰相间短...
泰它西普治疗干燥综合征中国Ⅲ期... 文字 |危颖春媛在2025 ACR公布的泰它西普治疗干燥综合征中国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中,与安慰剂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