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亿!“中国鼠王”再闯A股,实控人夫妇还欠债1.29亿… 105亿!“中国鼠王”再闯A股,实控人夫妇还欠债1.29亿…
创始人
2025-09-29 19:29:27
0

9月24日晚,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奥赛图”,2315.HK)科创板IPO成功过会。


两日后,公司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等待监管部门最终批复。

如果注册成功,百奥赛图将成为国内基因编辑领域首家“A+H”上市公司。

过会消息公布后,公司港股股价迅速反应,9月25日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0%,收盘报29.50港元,上涨5.73%。

截至今天港股收盘,该股报28.70港元,总市值114.63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04.91亿元)。

这是继2022年登陆港交所之后,百奥赛图再度叩响A股大门。

而这场IPO背后,不仅有创始人沈月雷16年的创业历程,也有公司持续高企的研发投入与资金压力。

本次IPO计划募资11.85亿元,虽较最初的18.93亿元大幅收缩,但依然被视为缓解财务压力的关键一步。

01

学术受挫后,

留美博士回国创业

沈月雷1969年12月出生于武汉,是典型的科研背景创业者。

他1992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系,随后进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简称“中检所”,现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攻读硕士并工作。

1997年,他赴美求学,先是在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取得免疫学博士学位,接着在纽约大学医学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 Dan Littman教授实验室做博士后。

博士后期间,他曾因课题被抢先发表而遭遇科研挫折。眼看当上教授的希望渺茫,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下医药行业招聘停滞,他萌生了创业想法。

在得到一个在美朋友的资金支持后,2008年6月,沈月雷在美国马萨诸塞州Worcester注册了公司,取名Biocytogen,开始独立研发。

2009年5月,他完成了首个产品IL17a-EGFP报告基因小鼠,并凭借自我推销打入市场,把小鼠卖给了罗氏、强生、默克等客户,一年时间收入超过80万美元。

赚到第一桶金后,他判断中国人力成本更低、发展机会更大,决定回国创业。

2009年底,他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注册成立了百奥赛图,起步只有6名员工和两间办公室。

因为很难找到会做基因敲除小鼠的员工,沈月雷不得不亲自培训团队,公司也就完全没有任何收入。

2011年,凭借在Dan Littman实验室做博士后的经历,沈月雷得到了来自中科院上海神经所的第一个基因编辑定制化服务课题订单。

仅用时7个月就成功交付该课题订单,之后公司订单越来越多,从2011年底的70多个到2012年的220个,逐渐站稳脚跟。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沈月雷并不满足于只提供单纯的基因打靶CRO服务。

随着技术成熟,他带领团队将业务拓展至动物大规模繁殖生产,再到创新型抗体药物研发。

2016年4月海门动物中心投运,公司具备了大规模供应基因编辑小鼠的能力,但运营成本高企。

面对资金短缺困境,沈月雷于2016年11月成立抗体药物研发企业——祐和医药,通过“内部买单”方式维系百奥赛图的资金流转。

2019年,百奥赛图推出全人抗体RenMab小鼠平台,并在2020年启动“千鼠万抗”计划,打造“抗体货架”供客户挑选。

这一战略转型,让公司从单纯卖老鼠的“中国鼠王”逐渐过渡为新药研发底层平台的构建者。

如今,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创新模式动物销售、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服务及抗体开发等,是模式动物“三巨头”之一。

从美国实验室的科研受挫,到回国搭建产业化平台,沈月雷用16年时间将一家初创小公司塑造为资本市场认可的研发企业。

但公司快速扩张背后,是居高不下的研发投入与资金压力。

02

H股上市后再闯A股,

实控人负债1.29亿元

跟沈月雷创业前遭遇诸多不顺一样,百奥赛图的IPO之路同样坎坷。

早在2021年2月,公司就启动过科创板上市辅导,但几个月后即宣告终止,转而冲击港股。

2022年9月1日,百奥赛图登陆港交所,发行价25.22港元/股,募资净额4.71亿港元,成为“基因编辑第一股”。

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后,百奥赛图仍对A股上市念念不忘。2022年12月底再次进行IPO辅导备案,2023年6月20日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从IPO申请获受理到如今成功过会,百奥赛图花了两年多时间。反观对手南模生物(688265.SH)和药康生物(688046.SH),两家科创板闯关用时均未超过1年。

事实上,从财务数据来看,百奥赛图确实具备成长性。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5.34亿元增长至9.80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35.52%。


同期,公司在连续两年累计亏损近10亿元后,于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3354.18万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进一步增长至6.21亿元,同比增长51.27%,归母净利润4799.88万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与此同时,过去3年及今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均在70%以上,显示其核心业务盈利能力较强。

但研发投入仍是沉重负担。2022年研发费用高达6.99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30.96%,2023年和2024年虽有所下降,但占比仍超过三成。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09亿元,占营收比例为33.68%。相比同行,百奥赛图的研发费用率长期偏高

另外,人员变化也引人关注。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从2022年底的627人,降至2023年底的363人和2024年的337人,再到今年6月底的403人。


百奥赛图对此解释称,随着公司大规模研发阶段于2023年结束,内部研发需求下降,因而裁员以降低开支。

研发人员的减少,是否会对公司研发工作的持续推进及创新储备能力产生影响,需要后续关注。

与高研发投入一起出现的,还有百奥赛图高资产负债率的情况。自2022年以来,公司资产负债率始终维持在60%左右,远高于同行平均水平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余额为4.80亿元,显示出一定的流动性压力。

除了公司资金压力,公司实际控制人沈月雷、倪健夫妇的个人资金状况也备受关注。

两人合计控制公司26.8665%的表决权,但为履行历史股权激励实缴及纳税义务,他们以个人名义对外借款,并以所持股份进行质押,涉及H股股份和A股股份。


据IPO资料披露的偿债计划,2025-2028年,两人需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1.29亿元,其中H股股份是偿债来源之一。若发生强制清偿,实控人控制权比例或进一步降低。


2023年和2024年,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沈月雷分别从公司领取薪酬205.8万元和425.9万元,担任执行董事的倪健不领工资。

计划拿出家庭积蓄还债的沈月雷夫妇已承诺,不会通过A股减持偿还相关债务,并将严格遵守A股股份相关减持和锁定承诺。

这种表态,也算给了投资者一颗定心丸。

03 结语

百奥赛图走到今天,用16年时间完成了从小鼠定制服务商到全球抗体研发平台企业的跃迁。

沈月雷的个人经历与公司发展路径高度绑定,他的科研背景与创业坚持,塑造了百奥赛图的技术积累。

如今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初步显现,但高研发投入、资产负债率高企、实控人债务压力,也构成了公司必须面对的现实。

若成功实现“A+H”两地上市,百奥赛图将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融资渠道与估值优势。

但能否将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为稳定盈利,才是公司在接下来几年中必须交出的答卷。

对投资者而言,百奥赛图既是国产模式动物和抗体研发的代表性企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研发投入、高风险回报的不确定案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零食夫妇,豪掷5000万输... 记者:谢之迎 编辑:江昱玢 图源:来伊份压力之下,一对零食夫妇出招求变。9月27日,来伊份连发多条公...
丽人丽妆实控人离婚余波再起,1...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李铮)9月29日,上海丽人丽妆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人丽妆”)发布公...
初三孩子压力大,如何缓解焦虑? 步入初三,随着学业负担加重、中考升学的压力增大,学生可能困在“未来焦虑”里,出现上课分心,放学后无法...
V观财报|天邦食品被警示并收监...   中新经纬9月29日电 因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进展情况,天邦食品及相关人员被宁波证监局采取行政监管措...
V观财报|*ST星农被证监会立...   中新经纬9月29日电 *ST星农29日盘后公告,公司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
A股“高位减持”再现,中际旭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雷晨9月的A股科技板块正遭遇一场减持冲击。近期,明星股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30...
国庆中秋游泉港,探秘《极品师徒... 这个国庆和中秋假期,想要放松心情却不想走得太远?那就跟随电影的足迹,来泉港探寻那些美丽的取景地吧!这...
V观财报|温氏股份:受台风“桦... 【V观财报|温氏股份:受台风“桦加沙”影响广东资产出现损失】温氏股份9月29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受“桦...
背靠“零售之王”却难享渠道红利...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玫 北京报道近日,招商基金完成了一场备受业内关注的高...
美股年内创下28次新高 美股年... 2025.09.29本文字数:2344,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韦薇三季度行将结束,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