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女兆
中国跨境电商必须面对一个现实:时代的顺风车,正在驶离。
2025年5月2日,美国政府正式取消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小额进口包裹免税”政策。一夜之间,年均13.6亿件包裹失去了“绿色通道”,小额豁免——这个支撑中国跨境电商高速增长的关键机制——被彻底关停。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5月12日中美刚刚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取消部分关税,但并未提及“小额豁免”的相关行政令。
随后,美国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小额包裹的税率从最高120%下调至54%,或统一征收100美元,但相比于4月初设定的30%或25美元征税,仍是一道沉重的成本门槛。
除美国外,欧盟、东南亚也发出信号,准备效仿。
随着小额豁免红利终结,曾让中国卖家快速突围、平台高速扩张的时代,开始落幕。
一场大洗牌,不可避免。
“小额豁免”制度始于1938年,最初是美国政府为了方便旅客携带纪念品回国,减轻美国海关的负担。在过去十年里,它曾被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充分利用,转化为一条绕过传统贸易壁垒的高速路。
尤其是2018年中美贸易战后,“低价直邮+小额免税”成为中国跨境电商的主流打法,带动美国小额包裹量从1.38亿件飙升至13.6亿件,中国对美小额出口额也增长十余倍(从53亿美元增长至660亿美元),Shein和Temu等电商平台借助这股东风迅速崛起。
然而,这种“跑得太快”的增长,引发了美方监管的强烈反弹。
美国两党轮番将小额免税称为“漏洞”,斥其让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冲击本土制造业与就业市场。与此同时,欧盟已着手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的免税政策,东南亚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泰国也相继发出信号,准备仿效。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税政策的改变,而是一种规则叙事的转向:跨境低价商品不再被视为“全球化红利”,而开始被各国监管机构视为“系统性风险”。
一个共同趋势已愈发清晰——各国正在联手收紧“小额通道”,为电商全球化“重设边界”。
免税政策的终结,也将在美国带来一场巨大的冲击波。
牛津经济研究院测算,美国海关为处理新增的6.46亿个小包裹将额外付出32亿美元成本,而相应征税仅带来6.3亿美元收入,是典型的“得不偿失”。其物流系统也遭遇史无前例的拥堵,纽约肯尼迪机场一度堆积上百万未清关包裹,邮政局紧急叫停又迅速重启,政策反复暴露出系统性不适应。
看似混乱,但这场打击对平台而言,并非“偶发意外”,而是一场注定到来的“制度预演”。
SHEIN和TEMU的销量变动(图源:彭博社)
Temu在美国的销售额在关税上调后一周内大跌17%,Shein销量也下降23%。
两大平台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Snap、X和YouTube的每日广告投放同步下滑,Temu减少了31%,Shein削减了19%,节奏踩得异常一致。
由于缺乏持续的广告投入,目前Temu和Shein的应用程序均已跌出美国移动应用程序下载量前十榜单。
SHEIN平台上一套休闲女装的价格变动(图源:《华盛顿邮报》)
用户端的直观感受更是清晰:
《华盛顿邮报》通过追踪发现Shein上近300件女性商品在5月第一周的售价相比11月底和12月份平均涨价43%,Temu在多个类目中也涨幅明显,“白菜价”正在成为历史。
TEMU平台上中国产品的价格变动(图源:USA TODAY)
这些冲击,不只是因为政策调整造成的短期波动,而是对整个“低价直邮”商业模式的系统性冲击。曾经支撑平台飞奔的,是对免税政策的精巧利用,是“低价打天下+小额快通关”的组合拳。
如今,当免税窗口被关,物流成本激增、定价失去优势、时效拉长——整套体系的效率优势随之崩溃。
更具警示意义的是,这场冲击不只是平台层面的“突发危机”,而是未来全球市场规则重构的“前哨战”。
Temu和Shein不是孤例,而是整个中国跨境模式“高增长依赖路径”失效的代表。平台今天遇到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卖家明天、行业后天、其他市场大后天将要面对的现实。
平台正在经历的,不是终点,而是序幕。
过去,靠税收豁免、制度差和信息不对称,中国卖家能在海外市场“快进通关”,以极致性价比快速抢占市场。但这种“红利逻辑”今天已经走到尽头。
尽管政策刚实施时,Temu和Shein能够短暂依赖美国本地仓库发货,暂时缓解供应压力,但仓库库存终究有限,补充货源仍离不开国内直邮。
中美达成的90天调整期,是两大平台进行战略转型的关键窗口。
然而,美国政策变化多端,未来不确定性依然极高,跨境卖家和平台必须未雨绸缪。
接下来,能否穿越周期,拼的是硬实力。
第一,是仓配能力的重构。本地仓储与本地履约已不再是“选修”,而成为跨境电商的“必修课”。
Temu和Shein正从依赖国内直邮的全托管模式,逐步转向半托管甚至自营模式——具备本地仓储和履约能力的卖家可以自主配送,而中国卖家则需将货物批量发往海外仓库,由平台负责后端清关和配送。
第二,是价格结构与品牌力的再平衡。面对普遍涨价,低价路线失效,只有构建自己的品牌势能和客单提升空间,才能维持利润率。曾经靠9.9包邮打天下的卖家,现在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卖到19.9还不掉单”。
第三,是市场布局的去单一化。Temu深耕拉美、Shein拓展中东、日韩,背后都是同一个逻辑:美国不再是唯一的增长引擎。任何一家只盯美国市场的卖家和平台,都将在下一轮政策震荡中暴露脆弱。
从美国叫停小额免税起步,全球电商的游戏规则正在被重新书写。
过去那些看似零散的政策调整,正在汇聚成一条清晰的主线:全球范围内的监管收紧,已不再是局部现象,而是一种系统性趋势。
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跨境电商的红利期已经结束?
恰恰相反——正因为全球规则正在重构,中国的系统性优势才会真正显现。
要知道,中国是全球工业体系最完整、制造业最强大的国家,制造业总规模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有超过40%的产量居全球首位。这不是某几个行业的强,而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完备、深厚与高度协同。
这套体系,曾让中国成为“全球工厂”;而在规则趋严、成本抬升、合规壁垒不断加高的今天,它将进一步演化为“全球品牌的孵化器”。
过去,中国出海靠的是政策灰度与平台红利;现在,拼的是真正的综合实力。
如果说上一阶段是“风口红利”的短跑,那么接下来就是“体系能力”的马拉松——拼合规、拼仓网、拼品牌、拼运营,更拼企业的韧性与战略定力。
时代的风,已经转向。比起顺风顺水的时候,更要掌好自己的舵。
2025年风高浪急,世界格局巨变,面对关税、脱钩,普通人如何守护自己的钱袋子?
若你有这个困惑,一定要看 智谷趋势内部研判 ,每周为您解读 国际、宏观、政策、楼市、商业等 重要动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趋势,直达财富的本质信号。
原价299/年,通过本文订阅,智谷老读者福利价 199元/年 ,还 加 赠一年12场闭门直播 !
限时开放30个名额
299元立减100元
三天后窗口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