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深蓝财经
撰文 | 王鑫
5月16日,一场关乎四川未来产业格局的盛会在成都拉开帷幕——“创投天府・周周见” 常态化投融资路演正式启动。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沪深北三大交易所联袂站台,国新基金、高瓴投资、IDG资本等顶级机构齐聚,近800家机构与1100余嘉宾现场碰撞思想火花,活动全程通过线上直播辐射全国。
这场被业内称为 “四川版资本相亲会” 的创新平台,由四川省级部门牵头、省市区三级联动开展,打造 “线上 + 线下” 立体化投融资对接系统。
平台既为本土成长型企业提供"引资、引智、引才"的全方位支撑,又为全国创投机构入川发展构建"募投管退"全周期服务体系,强力助推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与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首场路演中,成都海博为药业、成都市爱迦科技、神光光学等企业率先登场。据规划,后续每周将举办至少2场路演活动,全年预计路演项目超1000个,持续搭建资本与创新的高效对接桥梁。
1
四川千亿级母子基金集群崛起
启动仪式上,省委金融办重点介绍了四川省支持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及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组建产业基金群已成为地方政府赋能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
据了解,四川省级层面设立了首期规模200亿元的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将打造千亿级母子基金集群。成都、绵阳、德阳、宜宾等市(州)结合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设立了各具特色的基金矩阵。
5月16日当天,乐山发布 “1+2”产业投资基金群,总规模约600亿元,并向全球基金管理公司和产业投资方发出邀请,共同推动“基金+产业”深度融合,做城市发展的“产业合伙人”。
这是继成都高新区、宜宾市、泸州市之后,四川又一重点区域亮出基金战略。
具体架构中,"1"指45亿元的嘉融产业引导母基金,由乐山市财政局与乐山国投集团共同出资,通过三级架构最终形成375亿元规模。
"2"包括两个特色集群:特色优势基金集群和新兴领航基金集群,分别为乐山高新投资集团主导的20亿元特色优势母基金和20亿元新兴领航母基金,各自配套不低于80亿元的子基金群。
基金群重点投向晶硅光伏、绿色化工、核技术应用等乐山"241"现代工业体系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乐山前期已设立且正在运行的22只产业基金中,目前尚有可募集需求145亿元。
这种 “省级统筹+地市特色”的模式,在四川已形成燎原之势,推动各市分工合作。
成都高新区打造五年3000亿元基金群,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绵阳依托科技城优势,建立基金矩阵,巩固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优势;宜宾围绕动力电池产业,积极开展基金招商,吸引天华超净、德方纳米等龙头企业落户。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新增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达275亿元,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全国第三。
2
VC/PE加速布局四川热土
本次启动仪式上,高瓴投资发出了投资四川、共谋发展的倡议,这家全球顶级机构已在川布局数十个项目,覆盖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建信北京作为首支国家级S基金(二级市场基金)的管理人,则围绕基金退出痛点,介绍了基金多渠道退出和撮合机制。
这背后,是四川近期出台的 “创投21条” ——《四川省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释放的政策红利。
新政提到,到2030年末,力争全省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达到500家,管理基金达到2000只,基金管理规模达到4000亿元,打造全国创业投资高地。
新政直击创投机构最关心的痛点:政府引导基金将让出更多收益空间,例如对投种子期项目的基金,最高允许100%亏损,容忍率甚至能到80%。
更让投资人眼前一亮的是,四川创造性地提出"不以单个项目盈亏论英雄",彻底打破"唯收益论"的枷锁。成都高新区去年试点的容错机制被全省推广,连国资基金的存续期都延长到15年,给科技创新留足"长跑时间"。
为了进一步服务保障被投企业高质量发展,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在本次活动启动仪式上公布了六大“硬核”措施,包括每年实施工业项目6000个以上,工业领域基础能力提升政府补贴高达2000万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最高支持2000万元……
数据最具说服力——2024年四川GDP突破6.46万亿元,稳居中西部第一。
如今,四川产业格局不断完备。以成都为例,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高端软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四川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本土创投机构,如策源资本、成都科创投集团,已成为硬科技投资的生力军。
叠加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四川产业发展迎来空前机遇。
四川的未来,相信定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