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完毕,最近,吴晓波频道《系统梳理了2024年A股和港股600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
从市值、营收、净利润、员工数量、人均薪酬、研发投入、海外收入七个维度对6000+家上市公司进来了梳理,整理出了中国经济的行业趋势和关键信号。
我们先看结论:
1、市值前500的企业平均市值为1483亿元,较2023年增长了241亿元,马太效应加剧;
2、半导体以19.3%的营收增速领跑二级行业;
3、超七成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净利润规模前十名多为金融巨头;
4、各行业人均薪酬约20.27万元,较2023年小幅上涨;
5、在一众出海的上市企业里,表现最亮眼的“选手”来自日常消费零售赛道,境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63.8%。
具体来看:
1. 市值分布:头部效应加剧
• 头部集中:市值前500强企业平均市值达1483亿元(较2023年增长241亿),马太效应明显。
• 行业格局:
◦ 信息技术(21.2万亿)超越金融(20.8万亿)成为市值最高的一级行业。
◦ 半导体(4.8万亿)跃居二级行业第三,超越石油石化(3.98万亿)。
◦ 新晋企业:64家新晋500强中,近40%来自制造业和硬科技赛道(如地平线机器人、泡泡玛特)。
• 地域分布:北京(109家)、广东(67家)、上海(57家)占据全国45%的500强席位。
2. 营收增长:新旧动能转换
• 总营收:77万亿元,近三成由建筑、石油石化、银行等传统行业贡献。
• 增速分化:
◦ 高增长:半导体(+19.3%)、耐用消费品(+12%)、汽车(+10%)领跑。
◦ 衰退行业:钢铁(-8.3%)、建材(-8.1%)、房地产(-5.1%)负增长。
• 千亿营收企业:129家,超70%来自传统行业,但增速TOP50集中于医疗、新能源、信息科技等新兴领域。
3. 盈利表现:消费复苏与行业分化
• 整体盈利:超七成上市公司盈利,2879家净利润同比增长。
• 消费复苏:
◦ 食品饮料净利润正增长,零售、家电(+12.3%)、体育娱乐(+11.1%)需求回升。
◦ 社会消费总额48.79万亿元(+3.5%)。
• 净利润前十:多为金融巨头(银行、非银金融)。
4. 海外业务:从“工具”到“生活方式”出海
• 总收入:3369家企业海外收入8.9万亿元,占总营收近20%。
• 增速亮点:
◦ 日常消费零售(+163.8%)、消费者服务(+28.7%)、医疗设备(+15.8%)增长迅猛。
◦ 趋势:从基建、制造出海转向消费品、服务和生活方式输出。
5. 员工数量:半导体与制造业扩招
• 总雇员:3546.21万人(较2023年+60万)。
• 增员行业:
◦ 半导体(+8.9%)、家庭用品(+3.4%)、硬件设备(+3.2%)扩招显著。
◦ 比亚迪新增26.54万人,成为A股“员工最多企业”。
6. 薪酬水平:科技与金融高薪,行业差距拉大
• 平均年薪:20.27万元(较2023年+3.16%),但高管与基层差距悬殊。
• 高薪行业:
◦ 半导体(36.21万)、电信服务(30.14万)、软件服务(25.22万)领先。
◦ 金融行业:非银金融(48.75万)、银行(43.93万)年薪最高,但增速不足2%。
• 增速最高:耐用消费品(+6.8%)。
7. 研发投入:半导体与科技主导
• 总投入:1.76万亿元,工业、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占超50%。
• 研发强度:
◦ 半导体(15.09%)、软件服务(11.30%)、国防军工(9.14%)研发占比最高。
◦ 传统行业转型:有色金属、公用事业等研发增速显著,但硬件设备投入效率较低。
总的来说,从趋势上看,硬科技(半导体、AI)、消费复苏、出海转型成核心增长动力;传统行业(金融、基建)仍为经济压舱石但增速放缓。
数据反映出企业为了应对不确定性而采取的共性策略——技术投入、全球化布局、消费场景创新是穿越周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