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角爷
“我买的明明是娃哈哈,怎么变成今麦郎生产了?!”
最近,不少消费者发现娃哈哈纯净水的瓶身上赫然印着“今麦郎代工”的字样。
有网友直言“那不如直接买今麦郎”,在电商平台上,今麦郎纯净水价格低于娃哈哈,价格普遍相差0.5元/瓶。
代工风波迅速发酵登上热搜,娃哈哈随后进行了官方回应。核心意思有两点:
一是去年因水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所以委托代工生产,同时投资了新建工厂;二是代工期间发现发现个别批次纯净水产品未通过出厂抽样检测。自2025年4月起,已终止与相关代工方的合作。
这个回应看起来滴水不漏,既回应了之前的代工原因,也强调了以后不用担心买到代工娃哈哈纯净水了,唯一的输家竟然成了品控遭背刺的今麦郎。
但风波并没有就此平息,随着更多的诡异信息浮出水面,围绕娃哈哈代工仍有不少疑问待解。
根据娃哈哈的官方解释,终止今麦郎代工合作,是从4月起,原因是个别批次产品不合格。
先来说说产品质量的问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此表示,娃哈哈此次针对代工事件,应该会有一些补救措施,但是从纯净水整体上看,它的工艺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很少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不知道此次今麦郎不合格到底是因为水质问题、标签问题,或者是其他问题。而想要求纯净水品质合格,抓一抓质量内控体系,应该就可以实现。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网友为今麦郎打抱不平,质疑“因为不如买今麦郎,就出来拉踩今麦郎质量不好?”
就在今天中午,新华网视频号发布《一瓶水仅赚2分钱?今麦郎董事长连夜回应代工娃哈哈》,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在视频中表示,从去年的5月份到今年的5月份,总共给娃哈哈生产了5000多万箱,乘以24相当于共生产了12亿瓶之多。
虽然并没有正面回应产品抽检的问题,但是范现国表示,今麦郎采购了全世界先进的德国克朗斯的流水线,一条完整的流水线下来低于不了6000万人民币,“只有好的装备,我们才能晚上睡得着觉,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才能放心”。
即使抛开产品质量的争议,终止了今麦郎的代工合作,娃哈哈真的就没有代工了吗?
有消费者展示了生产日期是4与29日的娃哈哈纯净水,瓶身上标明了“受委托方:苏州华新达饮品技术有限公司”。
企查查显示,该公司股东为武汉华新达科技有限公司,关联公司包括“武汉华新达视频有限公司”“武汉华新达饮料有限公司”,很可能就是娃哈哈的代工合作方之一。根据下图显示,娃哈哈的代工合作方分布全国10多个省市,“武汉华新达”位列其中。
而4月29日的生产日期,也从侧面证明虽然今麦郎被踢出了代工名单,但是娃哈哈还有其他代工方在继续合作,而这与娃哈哈声明中的“未来将始终坚持自有生产模式”有所冲突。
到底还有没有代工合作?需要娃哈哈给出更清晰的解释。
根据凤凰网《风暴眼》的采访,多位娃哈哈员工表示,去年找今麦郎代工确实是因为产能跟不上,这与官方解释相符;而今年又找今麦郎代工,则是因为娃哈哈关闭了10来家工厂的生产线。
同时,由于去年新购买的高速瓶装水生产线虽陆续投产,但还没能快速形成产能补充,再次导致产能不足。
那么问题来了:娃哈哈一边喊着产能不够,为什么一边却又关闭工厂呢?根据新京报5月15日的报道,娃哈哈给出解释是“优化产销布局结构”,而且对于停工停产的公司开展清算流程。
但微妙的是,根据凤凰网《风暴眼》统计,这些被关停的工厂都有一个共同点:虽由宗馥莉担任董事长,但在股东或董事中,有娃哈哈老臣杜建英的身影。接受采访的员工也证实,关停的生产线大量涉及与杜建英有关的分厂。
例如陕西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杜建英为董事;深圳娃哈哈荣泰实业有限公司、衢州娃哈哈启力饮料有限公司共同的大股东“广元金信投资有限公司”,宗馥莉持股60%,杜建英持股40%;徐州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的股东红安永盛投资有限公司,杜建英持股62%。
这就不得不让人好奇:杜建英是谁?为什么被关闭的工厂股东里都有她?
公开资料显示,杜建英是娃哈哈30年老臣,早在1991年就加盟娃哈哈集团,曾任娃哈哈集团党委书记,是核心管理团队成员。
那么一个很自然的猜想就浮出水面:在宗馥莉接手娃哈哈之后,一直在对老员工的股权问题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此前已经引发过老员工集体维权事件,这会不会又是一场娃哈哈新主与旧臣之间的宫斗呢?
在陕西娃哈哈乳品公司因停产引发舆情关注后,在流传出来的一份工作安排方案中明确提到停工原因是“因股东争议问题”。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宁要代工也要关厂的诡异操作,关掉这些工厂,等于斩断杜建英的势力触角,宗馥莉宁可用代工填补产能缺口,也要把“非我族类”的工厂踢出局。
相信娃哈哈内部员工更清楚,这个杜建英到底是谁?她与娃哈哈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现在再回看娃哈哈此次代工风波,爆发的根源还是宗庆后时代遗产与宗馥莉新主野心的激烈碰撞,表面上的牺牲品是今麦郎,实际上的牺牲品是杜建英为脉系的娃哈哈老臣们。
宗庆后时期的娃哈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在管理上,宗庆后注重人情味,将员工视为家庭成员,为员工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赢得了员工的忠诚与归属感。这不仅让他个人受到社会尊重,也让娃哈哈赢得了公众在市场因素之外所投射过来的强烈情感,并在客观上转化成为娃哈哈的发展红利。
但是很显然,宗馥莉完全不接受这一套,从接班开始就大刀阔斧推进“宏胜化”改革。在人事上大清洗,宏胜系全面接管,老臣成为“弃子”;在渠道上大换血,砍断宗庆后一手打造的“联销体”模式,经销商沦为炮灰;在生产体系改造上,宏胜集团已经逐步取代自有工厂,接下娃哈哈大量订单,这也是此次关停工厂的导火索。
相比老臣们的黯然退场,基层老员工的遭遇更为悲惨。
上文提到的被迫停产的陕西工厂,多位一线职工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反映,他们所在的乳品车间于今年2月16日停产,车间50余名一线员工被迫停工,原本每月5000元工资现在只发1000多元。今年42岁的乳品车间工人周师傅,在娃哈哈工作已有10个年头。
直到前文提到的工作安排方案曝光,才让人知道这一切原来是“股东宫斗员工遭殃”,这也宣告了曾经宗庆后时代的“娃哈哈式温情”彻底破产。
宗馥莉的激进改革,带领娃哈哈最终会走向何处尚不可知,过去一年销量大爆发,大家都心知肚明有着特殊的原因。但就目前来看,娃哈哈内部权力斗争已经开始影响与消费者之间那份简单而纯粹的连接,而这对于一个品牌而言,远比财报上的数字更加宝贵。
当一瓶饮用水从生产线到渠道都充满算计,当纯净水不再那么“纯净而温情”,消费者的无条件信任还能透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