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晗玉
编辑 | 张帆
据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中国香港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运营商HashKey Group(以下简称“HashKey”)日前已以保密方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若进展顺利,最快有望在年内完成上市。
放眼港股市场,HashKey若能成功上市,或也为香港加密资产交易行业增添又一个可供参考的标的——继OSL之后,HashKey有望成为香港虚拟资产专门监管框架下、以交易所为核心业务的“合规第一股”。
回想今年6月5日USDC稳定币发行商Circle上市之际,头顶“稳定币第一股”光环,于首日即暴涨168%,随后自31美元/股的发行价一路飙涨近9倍,至6月23日一度高达299美元/股。但当前已较高位回落超50%。
市场观点普遍认为Circle估值倍数过高,后续业绩恐难以长期支撑。这或预示着,同在虚拟资产产业链上的HashKey此时上市亦伴随挑战。
加密交易所为旗舰业务
受IPO消息影响,此前HashKey发行的平台代币HSK价格已出现上涨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币与稳定币有显著区别。
HSK被界定为平台代币,总量10亿枚,其中65%用于生态增长,30%用于团队激励等,5%用于保险库。

平台币HSK的供给与分配 图源:企业官网
具体而言,HSK仅能在HashKey平台内使用,持有者可用于平台服务费用支付、用户增长及社区奖励、获取多种增值服务等。
而稳定币具有强通用性,可在多个平台自由流通,用于加密市场交易结算、跨境支付等场景,功能类似传统金融中的现金。
目前HashKey并不涉及稳定币发行业务。
HashKey Group定位为构建Web3生态,总部位于中国香港,同时在新加坡、日本和百慕大开展业务,业务线覆盖加密货币交易所、Web3、代币化、风险投资和资产管理、区块链技术和方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加密生态布局。
根据瑞恩资本的消息,高榕创投曾向HashKey投资3000万美元,投前估值超过10亿美元。
作为HashKey旗舰业务,HashKey Exchange是香港首批持牌零售虚拟资产交易所。目前已获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批准,持有在《证券及期货条例》下的第1类(证券交易)、第7类(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以及在《打击洗钱条例》下的经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AMLO)。
多重合规资质确保了HashKey Exchange能够在符合香港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或也是基于合规限制,目前HashKey Exchange内零售区客户交易仅支持BTC、ETH、SOL、AVAX、LINK等5种加密货币,而专业投资者可交易的代币种类相对丰富,除上述5种代币外,还包括XRP、DOGE、USDT、OP等。
除现货交易,HashKey Exchange还提供OTC交易服务,即“场外交易”,最低交易额为等值10万美元。平台连接多个流动性来源,提供极窄买卖差价,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滑点风险。
在核心的交易所业务之余,HashKey还主要通过四个板块实现业务协同。
其中HashKey Tokenisation承担代币化业务,专门为各类资产代币化提供从技术咨询到定价、发行各个环节的服务。
HashKey Capital专注于区块链技术投资及数字资产的全球化资产管理,目前其投资组合包括以太坊、Polkadot等顶级底层协议,并可向零售投资者分销虚拟资产基金。
此外,HashKey Cloud和HashKey Chain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和技术方案提供商。前者负责为全球客户提供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已覆盖80多家主流公链的质押节点服务;后者致力于推动传统金融与Web3融合,今年6月广发证券(香港)接入HashKey Chain后发行了中国香港首个每日可申赎代币化证券。
行业仍处扩张投入期,盈利难题待解
在港股市场中,持有“1号牌”,且在虚拟资产专门监管框架下首家冲刺上市,是HashKey身上两个鲜明的标签。
回想今年6月,国泰君安国际宣布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香港)获批,将现有第1类牌照升级为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之时,国泰君安国际股价曾因单日大涨198.39%,引发市场热议。
但实际上,与国泰君安国际同期完成“1号牌”升级的就有41家机构,包括胜利证券、老虎证券、富途证券、天风证券旗下天风国际、东方财富旗下哈富证券等。
这表明,HashKey持有的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证券交易牌照并不稀有。
而如果抛开2023年6月香港正式实施《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指引》的时间节点,HashKey也并非港股市场中首个申请上市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此前OSL集团已率先登陆港股,一定程度上为HashKey提供了可参考的行业样本。
在《稳定币条例》等合规化进程的催化下,OSL集团一度在二级市场上持续走高,近一年股价上涨178%,至10月24日市值达到131亿港元。这反映出港股市场对虚拟资产行业的信心。

OSL集团近一年股价走势 图源:Wind
但从经营状况来看,OSL集团仍未摆脱行业普遍面临的盈利不确定性困境。
尽管其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在2018年-2023年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曾短暂扭亏至净利润4765万港元,但Wind预测其2025年仍将亏损230万港元,且近两年经营现金流均为负。

OSL集团近年净利润表现 图源:Wind
分析其亏损原因,全球扩张导致的成本激增产生了重要影响。过去几年,OSL集团在战略收购与团队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如今年上半年,OSL完成了对日本加密交易所CoinBest、意大利Saintpay S.R.L.的收购,并公布了拟以最高8520万加元收购加拿大Banxa,以及拟以1500万美元收购印尼Evergreen Crest 的计划。
而其员工规模也从去年同期的167人增至568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HashKey同样面临的市场环境——当前虚拟资产市场仍处在投入扩张阶段,规模化盈利尚需时间验证。
另一方面,虚拟资产价格波动较大,尚未形成成熟的监管框架和稳定的交易规模也为行业盈利前景增加了不确定性。若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虚拟资产价格大幅下跌,OSL、HashKey这类交易所的业务量也有可能下滑进而冲击整体盈利水平。
同时,虚拟资产服务这个市场近年一直吸引更多综合型玩家的进入,如当前京东、蚂蚁集团等均在基础设施、代币化等领域取得实质进展。相比这类背靠电商生态、有稳定交易量作为基础的参与者,在数字资产支付等场景中自有其先天优势,HashKey这类独立第三方交易所则似乎少了自有市场需求的支撑。
从盈利前景来看,HashKey还需平衡短期收入与长期投入的关系——交易所手续费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而资产管理、技术服务等业务虽然能提供稳定现金流,但亦需持续的技术投入和生态建设。
合规成本或拖累盈利能力
根据最新官方信息,截至2025年10月13日,HashKey Exchange在Coingecko全球交易所排名中位列第16,为排名最高的香港持牌虚拟资产交易所。
在这一概念下,HashKey Exchange堪称“香港最大持牌加密交易所”。
相较于其他平台,持有“1号牌”更易吸引传统金融机构、家族办公室及高净值客户等对安全性、合规性要求严格的投资者,为业务拓展提供信任基础。
不过,在现有虚拟资产监管框架下,持牌平台亦需遵循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
曾有市场观点提到,申请一张VASP牌照(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需要2000万-5000万港元,且监管要求持牌者至少需配备两名RO(负责人员),而每名RO年薪约在200万-500万港元。
这就使得HashKey的运营成本直线上升。
此外,HashKey Exchang内散户可交易币种上也十分有限。目前零售用户仅可用BTC、ETH、SOL、AVAX、LINK等5种代币进行交易,而Binance、Huobi、OKX等平台均已上架数百种代币。
这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HashKey的用户吸引力和交易规模。
因此,合规成本高企与交易币种限制可能成为HashKey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高价格的阻碍。
一如Circle在上市初期不到15个交易日内股价一度上涨近9倍,但随后即快速回调,除短期恐慌性抛售外,收入单一、成本高企与盈利不稳定也是资本市场担忧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传统金融连接方面,HashKey也展现出“合规身份”的潜力。2025年,其在虚拟资产ETF领域接连发力:4月与博时国际合作发行的现货比特币、以太坊 ETF 开放交易,HashKey担任副基金管理人及基础设施服务商;8月作为交易平台及分托管人,为 MicroBit旗下比特币、以太坊ETF提供核心支持。
在“虚拟”与“传统”结合中,HashKey的合规优势得以发挥,这一优势或能成为其未来盈利的一大来源。
整体来看,持牌身份虽带来高昂的合规成本,亦为HashKey构建了以安全、信任和互联为核心竞争力的护城河。但这一优势能否转化为持续盈利,仍取决于其能否在受限的市场规模下平衡成本与收入结构。而在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框架落地以来,这家当地最大的持牌加密交易所的IPO尝试,也将成为检验香港虚拟资产市场成熟度的试金石。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关注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