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结束之后,餐饮老板何去何从? 外卖大战后餐饮行业会怎样 外卖大战后商家现状
创始人
2025-10-25 18:04:10
0



总第4379期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外卖大战”后,

餐饮人正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困境

“疫情后的生意难做,还是今年?”2025年已过大半,一餐饮人发起了这样的讨论,不出意外地,大部分人选择了今年。

去年开始,供给过剩的餐饮业开始分化。当时很多人喊“寒冬来了”,但细看餐饮数据会发现,全国大盘仍在持续增长,只是一二线城市限额以上餐饮遇到了转型危机,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平价餐饮品牌还在扩张。

2025年春节消费小回暖,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回到了5%左右,餐饮业初步“止跌回血”。餐饮人似乎看到了希望的光,没想到6月外卖大战进入白热化状态,餐饮业再次被重创,这次最受伤的是堂食店和中小商家,连锁品牌“增收不增利”,中小商家直接迎来倒闭潮,这一事件也阻断了餐饮行业价格修复进程。

第八届餐饮产业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餐饮行业的堂食客单价已接近2015年。4月开始客单价进入断崖式下跌,本应 “需求旺盛、有望提价” 的七八月旺季,大盘客单价仍跌至阶段性低位,商家被迫靠低价维持订单。

更低的客单价正培养出新的消费习惯。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会中提到:“消费趋势开始转向,餐饮行业进入超级性价比时代。”顾客对超级性价比的需求,正在重塑餐饮业,性价比绝不应靠同行内卷,而是需要商家发挥结构性成本优势、实现全方位经营水平提升。

消费需求的改变,正在“重塑”餐饮业。突如其来的外卖大战,更是加剧了行业供给过剩,餐饮人面临多重危机。

首先便是成本困境,客单价下降,利润自然下降,在难以改变消费需求的情况下,成本结构的改变是必然。

其次是流量困境。流量来时,客满单满,流量散去,人去楼空,因补贴而来的消费者毫无忠诚度。在餐饮业完成供过于求的转变,进入存量时代,获客难度大大增加。



最后是运营困境。在如今的共生时代,餐饮已经不是固守着线下门店的原始版本,已经进化到2.0版本,需要多渠道发力,这必然需要餐饮人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还有更高的运营成本。

这些都是“外卖大战”留下的一地鸡毛,餐饮人也渐渐意识到:补贴带来的短暂盈利,像一阵风一样,来得快,走得也快。“补贴”无法彻底改变这些困境,只有本质上的改变,即供给和产品的创新,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线生机。

餐饮人所能做的便是同步进化,不断创新。创新也不再局限于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而是模式的创新,特别是如今的共生时代,餐饮人有了更多创新的契机。

过去餐饮人对平台的诉求主要是流量,却忽略了平台作为资源撮合方,拥有更全面的视角和数据,能够向前一步想到新方法,帮助餐饮老板优化成本结构,更好地满足当下的顾客需求。实际上,很多老板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参加行业大会,就是为了看看同行有什么新经验可以参考,平台有什么新资源可以利用,从而让自己更好地经营。



成本困境突围:

餐饮模式朝“轻”看

超级性价比时代,最显性的影响便是客单价的下降,利润随之下降,冲击着原有的成本结构。这之外,房租成本、食材成本正不断升高,餐饮人面临的成本困境更加严重。

在消费者视角,会理所当然地把一顿饭的价格等同于“自己在家做饭”,从而忽略掉食材损耗、营销成本、配送成本等因素。而餐饮老板的职责,就是算好这两本账,在固定的成本下拿出超出顾客预期的产品和服务。

跟顾客讲道理是没用的,对餐饮老板来说,要么优化成本结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让自己拥有“降价却不亏本”的能力,很多社区餐饮品牌就是这么活下来的;要么在产品和服务上创新,让顾客觉得物超所值,让自己拥有“定高价却仍有人买单”的底气,高端餐饮这些年不太好过,但每年仍有新店登上黑珍珠、米其林。

这样的大背景下,多数餐饮老板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餐饮品牌的拓展与模式创新,大多围绕“轻”字展开,用“小而精”取代 “大而全”。最终达成价格可以降,但品质没有下降甚至还有惊喜的效果。

如海底捞的子品牌“下饭火锅菜”,它并未独立成店,而是利用大店的闲置产能巧妙切入,既减少了房租成本,又提升了人效。目前,海底捞和美团合作开出1400多家卫星店,单店月营收增加5万元。海底捞外卖收入增长近六成,其中一半来自“下饭火锅菜”。

知名餐饮品牌如老乡鸡、太二酸菜鱼都悄然开启了卫星店的规模拓展。老乡鸡董事长束小龙曾透露,老乡鸡美团卫星店销量均排在所属商圈前三,“我们很多外卖卫星店,一天能交付1000到1500笔订单”。

这种专注外卖业务而设立的品牌卫星店,体量更轻,成本更低,同时依托美团平台数字化和运营能力,坪效高56%,回本周期缩短55%。

这一从成本结构出发的模式创新,正成为越来越多餐饮人的选择。据了解,已经有超900个餐饮品牌与美团合作探索卫星店,门店数量超过8000家,店均成本投入降低60%,平均回本周期6-8个月。

越来越多连锁品牌打造卫星店,改善成本结构提高出餐效率。日前,中国饭店协会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称,餐饮业竞争激烈,单一依赖堂食的传统模式存在风险,“小店型+高周转+数字运营”将成为破局有效路径。建议餐饮行业从业者重点关注场景创新、非餐时段开发、打造“卫星店”等,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降本。



客流困境突围:

如何靠平价吸引客流?

今年的客流高峰,出现在补贴最猛的那一天。这是餐饮人外卖大战时最深的感受。但“补贴一停,感情归零“,补贴停了客流也就没了。对很多餐饮小店来说,以前是“白忙活”,现在是“没得忙活”,一样赚不到钱。



一组餐饮行业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新开的门店就有388万家,闭店354万家。按照全国约900万餐饮存量门店计算,2024年餐饮行业汰换率接近40%。

另一组数据也显示,国内主要城市的餐饮分布密度领先全球,北京、上海的千人门店已经是纽约巴黎的2倍以上,也普遍超过了日本东京。

高速发展的餐饮业已然进入供大于需的时代,流量下降已是必然。零售业讲究“薄利多销”,但很多餐饮小店的现实问题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已经很有性价比了,还是没有人来,怎么办?

福建莆田,辰门兜炝肉店老板林帅正尝试一种新的运营方式,店铺在拼好饭上主打的“美味炝肉+米饭”套餐,售价12.8元,成本约6元,每单利润约2元。林帅非常认可这种固定结算价、稳定出单的模式,“多销才有回头客,生意才能长长久久。”

如今,他的店铺月均破万单,单品月销量稳定在5000单左右,长期占据莆田市销量榜前列。最“长情”的顾客已在他店里点了五百多单。这种稳定且可预期的单量,让他能够精准控制采购和备货,进一步降低了食材损耗率。

武汉一家酸辣粉面店的经历更为典型。上线拼好饭不到一个月,该店日均单量从十几单增至近百单,日均收入达2000元,拼好饭订单占店铺总收入的八成以上。类似的案例在海口、郑州等地不断重现,华泰证券数据显示,90%入驻拼好饭的商家实现了销量提升30%以上,带动盈利增长。

“渠道创新不只是‘多了一个卖外卖的地方’,而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思路。”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在大会上表示,“我们更关注的不是再烧一轮,而是如何帮助商家提升经营质量。我们不追求虚高的订单量,而是希望让每一笔订单更稳定、更有价值。

截至今年7月,已有超百万商家通过拼好饭实现了高速增长,日订单量峰值超过3500万单。数据显示,上线拼好饭后,商家订单增长30%,平均运营成本降低20%。肯德基、汉堡王、瑞幸、奈雪的茶等知名品牌也纷纷加入拼好饭“万家品牌”计划。

超级性价比时代下的模式创新,正在帮助餐饮人突围成本和流量困境。但在价格战后,有多少餐饮老板还有余力创新,还有多的钱去抓食品安全,应对新时代的需求?重创后的餐饮老板,需要一个推力和方向,来稳定信心。



基于此,美团在日前的餐饮产业大会上宣布,追加28亿元帮商家“守住利润、健康发展”,其中3亿元支持店型模式创新,20亿为助力金,5亿元推动“明厨亮灶”新基建,此外还推出市井烟火榜、升级商家评价评分体系、免费开放全场景AI经营工具等举措。



运营困境突围:

“减负”背后,餐饮本质正回归

餐饮从线下运营主战场,转变为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共同发力。超级性价比时代,利润下降之时,多渠道的利润获取成为必然。

但餐饮人尝试这些新渠道、新平台时,往往会受制于时间成本,一方面是学习成本,学习平台规则与应用工具,另一方面则是平台评论体系的维护。

云南玉溪,一家名为“老俵饭店”的云南菜十年老店,今年“雇佣”了一个新帮手。

餐厅老板通过美团堂食经营工具“经营宝”,向“智能掌柜”AI模型寻求经营建议。经过几轮深度交谈后,AI根据门店现有套餐和周边同类商家热销情况,为门店设计了一个3至4人的石锅鱼套餐。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餐厅老板上线了套餐,结果带动门店线上订单量增长了10%。

AI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日常经营中,更体现在开店决策环节。休闲正餐品牌“醉得意·家常菜大王”轮值董事长许艺民分享了他们的经历:“首次尝试用AI选址开出卫星店的模式后,我们发现效果远超我们的预计。”位于厦门的首家卫星店在上线后首月外卖单量突破7000单,迅速获得市场认可。

有了AI的辅助计算,开店前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餐饮产业大会上美团首次披露了餐饮商家AI经营产品全图,包括“袋鼠参谋”“袋鼠管家”“智能掌柜”等工具。

测试阶段已有上千个餐饮品牌和社区小店参与体验,生成报告超10万次。目前,已有超18.6万门店开通AI接待,超150万真实用户用过AI能力实现咨询及预订,切切实实帮助餐饮人“运营减负”。

10月20日,美团外卖还实行了新的商家评分规则,从过去的“单一主观打分”变为“多维综合评分”,新增“复购率”、“餐品质量”、“食品安全负反馈率”等客观指标,同时加强了对恶意差评的治理,包括取消申诉次数限制、前置豁免非商家责任差评等。

大众点评也在全国推进星级评分体系升级,新的评分体系更侧重评价的质量而非数量,对于“店内促评邀评”等现象的识别和治理也更准确。

长沙一烧烤店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8月底试点以来,该店店内评价数占比从83%降至18%,但新增评价数不降反增,星级也从4.5分涨至4.6分。“确实减负了,”门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原来为了卷评价量,需要投入许多人力物力成本,在平台新导向的指引下尝试为自己‘松绑’,结果出乎意外。”

运营减负,并不意味着餐饮人彻底放手,而是精力的转移,将运营重点转移到产品品质的打造上。餐饮终究要靠产品说话,与其卷评价和营销,不如专心做好一顿饭,这也是平台升级评价体系的导向。

餐饮业的竞争正在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综合能力的比拼——谁能更精准地把握顾客需求,谁能更高效地配置资源,谁能更持续地提供稳定品质,谁就能在超级性价比时代赢得顾客的长期信赖。



小结

这不是最坏的年代,而是最好的转型时机,考验餐饮人的并非等待流量的“长久耐心”,而是敢于突破的勇气、不断创新的魄力,还有对现有资源的整合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在价格战的废墟上,重建属于自己的利润空间和品牌护城河。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

第八届餐饮产业大会上,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提到,作为餐饮行业的长效经营阵地,美团不再是单纯的流量平台,而是深度融入商家经营全链路,以“引客——把人引进来、送餐——把餐送出去、提效——把经营效率提起来”三大核心解决方案,为堂食、外卖双主场保驾护航,助力商家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新的平台定位,或许能帮助餐饮人在这个超级性价比时代突围。但更为重要的是,餐饮人意识与思维的突破,这才是增长背后的真正引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券商这一榜单出炉!前十名大洗牌... 券商最新执业质量评价结果出炉!10月24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证券...
3亿人的养老焦虑有救了? 中国... 出品 | 虎嗅科技医疗组作者 | 陈广晶编辑 | 苗正卿头图 | AI生成机器人养老的故事,已经被社...
连亏三年“已失去上市平台优势”... 本报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10月23日晚间,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五矿”)下属地产平台五矿...
绑架中国公民,3名嫌犯被南非警...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据新华社报道,10月24日,南非约翰内斯堡,涉嫌在6月...
关于四中全会!基金公司最新解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下文称“《公报》”)的发布,让资本市场和公募行业备受鼓舞,其所传递的信号也成...
10只重仓基金9只是ETF,F... 公募FOF三季报陆续披露,从截至10月25日的最新重仓基金情况来看,FOF的指数化配置趋势越发凸显。...
一行代码,近20亿美元灰飞烟灭... 出品|虎嗅黄青春频道作者|商业消费主笔黄青春题图|《英雄本色》剧照一夜闪崩,《Counter-Str...
中小券商突围战:首创证券冲刺第...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实习生 张长荣国内券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马太效应加剧之际,又一家A股...
江苏一景区观光火车疑发生坠海事... 潇湘晨报、红星新闻 据潇湘晨报报道,近日有消息称,江苏南通启东市黄金海滩景区附近疑似发生一起观光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