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重庆分行的处罚,创下重庆2025年以来,最大处罚金额记录。
10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披露一则处罚公告,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遭受了近年来最大的查处。
穿透君发现,这是兴业银行重庆分行近年来遭受的最大金额处罚,同时也是重庆监管局2025年以来的最大金额处罚。
同时,这也是兴业银行重庆地区,连续四年都出现被处罚的情况。
具体来看,兴业银行重庆分行被查出来哪些问题。
诸多违规问题,具体表现为贷款“三查”履职不力、授信管理存在缺失、资产分类失准、贴现资金出现回流现象、非标投资业务管理不到位,规避“双录”规定。
如果说,贷款"三查"、授信、资产分类上的问题,都是经营业务带来的冲动,那么最后的规避"双录"就是故意的连最基本的规范都不做了。
银行业“双录”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营业场所销售自有理财产品及代销产品时,设立销售专区并装配电子系统,对销售过程同步进行录音录像的监管要求。其核心目的是规范销售行为、防范误导销售与“飞单”等乱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2017年8月23日,原中国银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销售专区录音录像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办发〔2017〕110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这是银行业“双录”的系统性规范文件,对“双录”的适用范围、操作要求、资料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鉴于以上违规行为,重庆金融监管局对其处以共计420万元的罚款。
此外,重庆监管局,同时还查处了多名兴业银行重庆分行的高管,在任职期间存在多项问题。
李 妮,时任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渝中支行行长,因其在贴现资金回流部分问题上负有责任,予以警告处分。
企查查数据显示,李妮是在2019年-2021年间,担任渝中支行法定代表人职务。
武 毅,时任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企业金融南岸业务总部总裁,鉴于其在贷款“三查”不尽职部分问题存在过错,予以警告处分。
邓 珂,时任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就贴现资金回流部分问题,处以5万元罚款。
舒 琴,时任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加州支行行长,因其在贷款“三查”不尽职部分问题存在责任,予以警告处分。
企查查数据显示,舒琴是在2018年-2022年间,担任加州支行法定代表人职务。
王 衡,时任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企业金融南岸业务一部总监,鉴于其在贷款“三查”不尽职部分问题负有过错,予以警告处分。
兴业银行重庆分行的业绩冲动,可能也源于在西部重点地区中,已经落后于成都,并且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兴业银行2024年报显示,重庆分行总资产为1072亿元,成都分行则是2140亿元,
2023年,重庆分行1052亿元,成都分行1957亿元,
2022年,重庆分行947亿元,成都分行1394亿元。
再把视角拉到兴业银行全行,近三年,也是其整体监管处罚集中的年份。
2023-2025年,兴业银行面临监管处罚集中、合规压力凸显,主要涉及信贷管理违规、理财业务不规范、信用卡业务乱象、反洗钱漏洞等领域。
其中,2024年处罚最为密集(全年罚单116张,罚没超3000万元),2025年仍有多起大额罚单(如上海分行110万元、沈阳分行110万元),反映出内控管理与合规体系仍需强化,尤其是信贷业务违规问题最为突出,近三年信贷业务违规占比最高(约40%),基层机构“业绩导向”严重,忽视风险控制;信贷流程存在漏洞,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兴业银行重庆分行的内控,是需要好好整治了。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