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提的这家公司主要做传感器,有布局消费电子、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并非单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但汽车领域应用规模较大,是汽车产业链的一级、二级供应商。公司主要做硬件产品,最新推出了软硬结合的AK2,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车载超声波传感器领域国内第一,全球仅次于博世、法雷奥。综合毛利率能达到35%,几乎可以媲美一些芯片科技股,比tier1汽车电子厂商龙头德赛西威的毛利率还要高,净利率能达到14%左右,这两个盈利指标比南方之前研究过的韦尔股份还要高。它的出海表现也不错,海外收入在主业中占比达一半,且毛利率超 40%。
而且公司资产中有40%是货币资金,属于小而美,闷声发财的类型。希望能以点带面,发现其他标的的投资机会。
一、基本情况介绍
1999年成立,民营专精特新小巨人,2015年在新三板上市,2022年6月在北交所上市,发行价11元/股。公司第一大股东张曙光,实控人是张曙光(15.39%)、黄海涛(1.8%)夫妇。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32.48%。
2023 年中报和 2024 年中报显示,实控人张曙光持续增持公司股份。在股东及董事席位中,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为公司第二大股东。2024 年年报显示,德赛西威(也是公司客户)和德赛集团曾为公司第三、第九大股东,合计持股 5.99%,但 2025 年一季报显示二者已退出。在上市期间,红土、达晨、深创投等曾是公司股东。
二、主营业务及产品分析
公司主营聚焦感知层的传感器和执行层的执行器产品的研产销。传感器属于数据采集的唯一功能部件,也是智能化的必要性器件,执行器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智能反馈执行。
公司产品涵盖传感器、执行器两大阵营,包括测距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压触传感器、执行器(如烟雾报警器等)、雾化换能器及模组、报警发声器等五大业务模块,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智能仪表、智能家居(如扫地机器人)、智慧安防、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近年来,公司还积极向人工智能场景拓展,重点发力智能驾驶、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机/ 飞行汽车)等新兴领域。
1、传感器
在这些产品中,收入贡献度较大的是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分别用在汽车和智能水表领域,传感器领域技术壁垒较高,新进入者从技术开发、突破到实现规模产业化,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积累;执行器主要应用在智慧安防、智能家居和智能终端领域。
比较有看点的是车载超声波传感器,曾经荣获“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2年,车载超声波传感器市占率达17%,最新公开资料中是国内市占率 19.8%,排名第一,全球市占率约 7%,仅次于博世、法雷奥。
在智能驾驶领域,作为超声波雷达的核心部件,测距传感器成本较低,是近距离探测的优选,可用于感知障碍物或周围环境,广泛应用于汽车自动泊车辅助系统(APA 系统)、代客泊车系统(AVP 系统)、盲区检测系统(BSD 系统)、前碰撞预警系统(FCW 系统)、倒车防撞雷达(PDC)等。
此外,还可用于扫地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的避障和异物探测等。
公司最新自主研发的新一代AKII 车载超声波传感器,不仅适配 AVP L2 以上自动驾驶等级,满足泊车系统优化升级和行泊一体技术推广需求,还可用于智能汽车的其他智能功能(这一点在豪恩汽电的公告中得到验证,是短期内能快速增加营收的产品),目前已实现大批量交付。
根据佐思汽研统计,2023 年国内乘用车 APA 融合泊车系统装配率为 8.2%、高阶泊车装配率为 0.7% 。随着智能化发展,泊车系统功能不断拓展,行泊一体装配率持续提升,佐思汽研预计 2025 年、2028 年将分别达到 15%、25% 左右。
在智能座舱领域,公司的舱内超声波传感器应用于智能汽车前车盖触控感知、智能屏触控、CPD 儿童遗留监测、超声波镜头自清洗、智能车载纯精油方案等,其中,对于CPD功能场景,奥迪威推出了MEMS超声波传感器。目前智能座舱在高端车型中渗透率较高,但在中低端市场配置率有待提升,2023 年国内智能座舱整体渗透率接近60%,市场增量空间有限。
在传感器领域,存在两大发展逻辑:一是国产替代,目前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博世、法雷奥和同致电子占据,国产传感器以中小企业为主,格局分散且多集中于中低端产品。近年来,豪恩汽电和德赛西威等国产厂商崛起,公司作为二级供应商将直接受益;二是智能驾驶等级提升会带动传感器搭载数量增加(根据研报资料,单车搭载数量没有太大变化,主要通过提升车型销量,以及公司在高价值传感器上的突破,实现搭载价值提升);
公司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全球市占率12%,欧洲市场渗透率超30%,产品已进入国际主流品牌智能仪表厂商的供应链,主要客户是欧美客户;
2、压触产品
压触产品主要包括压触传感器和压触执行器,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领域。其中,压触传感器已有应用于智能触控屏、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TWS 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中,目前公司已经与华硕、VIVO、小米等 3C 消费电子头部厂商合作,预计应用在手机、音响、耳机等产品的虚拟按键,27年达产后预计基本实现2亿件产销,潜在市场空间超 50 亿元。
压触执行器相较于线性马达产品,具有响应速度快、功耗小、模块小型化等优势,是新一代触觉反馈技术和发展方向,具备替代马达的潜力,目前尚未大规模应用。
据公司介绍,该产品进度与日本TDK 集团相当,且性能更优。由于国产供应商较少,产品具有较高的供给稀缺性,目前已应用于华为智能汽车和三星消费电子产品中,公司募投项目为 1.2 亿件。
3、新兴领域应用
机器人领域,公司产品涵盖工业机器人(如六轴多头精密点胶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如水下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应用),并采用MEMS 超声波传感器方案补充机器人视觉系统感知。目前,公司传感器产品已在工业机器人和家居服务机器人的避障、材质识别、测距等功能场景中批量搭载,并获得客户批量订单;
公司还有一款柔性传感器,又称“电子皮肤”,已推向市场并应用于精密力控机械手中,可实现随机柔性抓取和感知物品特性。除工业领域外,还可应用于服务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运动训练及康复等场景。
在低空经济领域,公司新一代超声波技术可应用在无人机和飞行汽车的行进避障、悬停、降落等处理系统。
公司近年的研发投入聚焦智能化、集成化、微型化技术,规划研发更多功能升级型高端产品,满足市场对对高端传感器的产品需求,而且公司对产能的扩充也是基于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来实现。目前,公司研发靠前的项目如下:
已经发布了三个新品“智能汽车触觉按钮技术、六轴多头精密点胶机器、精密力控机臂”,并推向市场,目前尚未形成销售收入贡献,还在持续投入研发中。
三、财报快评
1、资产负债表
公司以非流动资产结构为主,资产占比较高的依次是货币资金,占比41%,其次是应收,占比16.3%,固定资产占比12.8%,存货占比较22年以来有所提升,最新占比是9%。
自2023 年起,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占比逐年提升,最新为 5%,主要投向传感器领域,如对广州蜂鸟传感科技(专注压电 MEMS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持股49%)和深圳明奥传感科技(产业基金)有较大投资额。
公司几乎没有金融负债,从各季度的存货及合同负债情况来看,公司最近两期创历史新高。
2、利润表
20年-24年,公司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4%,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2%,属于中高速增长区间。
公司收入以传感器为主,2020-2024年传感器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9%,成长性较好。24年传感器收入4.79亿,占收入比例77.6%,毛利率36.2%;执行器收入是1.25亿,收入占比20.3%,毛利率24.8%;公司综合毛利率34.8%,较22年、23年有所下滑,均因为传感器和执行器毛利率有所下滑。
公司大陆和海外收入旗鼓相当,22年-23年还是以海外收入居多,24年变为国内略胜一筹,收入占比53.6%,毛利率29.8%,海外收入毛利率较高,能达到40.6%。
近三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集中度在35%-40%左右,现有及之前客户包括豪恩汽电、德赛、比亚迪等。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16%,研发支出在5000万左右,占收入比例8%以上,奥迪威、四方光电、二者的收入规模相近,但奥迪威的研发投入力度及研发人员占比均不及四方光电,但要高于开特股份。
选取A股可比上市公司(主业传感器)进行对比,奥迪威毛利率仅次于四方光电,而且表现较为平稳。
从净利率表现来看,开特股份净利率水平最高,近两年提升明显,奥迪威表现较为平稳,敏芯股份提升明显。
从现金流量来看,公司的净利润现金含量近两期有所降低。
四、股价及估值
自22年6月公司登陆北交所以来,公司股价较发行价翻了1.9倍,大幅跑赢北证50,也大幅跑赢同板块、业绩规模相近的四方光电。
当前公司市值46亿,动态PE50倍,PE分位数88%,低于下游客户豪恩汽电的估值分位水平,对照豪恩汽电现有市值和北交所的估值水平,公司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相较于同行四方光电、安培龙、柯力传感、开特股份,奥迪威被市场给予了相对较高的估值预期。
从大股东减持价来看,基本上是减持在13-15左右,6元左右是公司用来进行股权激励价位,23年,公司以9.7的均价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上限定在15元/股。公司之前虽然有一次大的解禁,但对公司股价影响也仅仅短期半个月的时间。
从中长期成长性来看,基于智能驾驶和机器人、低空经济业务的前景,仍有一定的业绩增长空间。
风险提示
1、下游市场景气度风险: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智能水表等领域,下游市场景气度变化会影响公司产品销量,尤其是汽车领域;
2、技术替代风险:MEMS传感器、固态激光雷达可能对传统超声波传感器造成冲击;
3、募投项目信息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