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近日,“出险房企”旭辉集团突然高调起来了,主要在于其“生死命门”就在巨额美元债重组能否如期落地。
2024年9月,旭辉抛出68亿美元境外债重组方案,按照“短期削债、中期转股、长期低息保本”的思路出发,已拿到近90%的同意票。
具体看,此次境外债重组包括12笔涵盖高级债、永续债、可转债合计本金44.9亿美元,以及13笔境外贷款合计23.1亿美元。
前不久,旭辉已开启了境外债权人投票通道,6月3日召开表决会,待6月26日批准。
对于旭辉高层而言,“同意票”争取越多越好,若能达到100%自然是最理想的,应是此次召开境外债权人大会并拼尽全力为其“打气”等的核心原因。
2022年,旭辉境外债出险,作为掌舵人的林中距离此次罕见公开楼面已有3载。其此次露面罕见公开致歉,“作为企业掌舵者,在过去规模扩张时未能把控好风险,致使企业陷入困境,让信任的伙伴承受压力。”
致歉并非重点,说服债权人是关键。林中说,“旭辉打不垮,能吃苦,能顽强坚持活下来,站起来”。旭辉要能活下来,完成境内外信用债重组是一个前提。
截至2024年底,旭辉有息负债867亿元,较上年底下降56亿元,基于评级的信用债占总有息负债的70%。其中,境内银行借款259亿元,境内公开债127亿元,涉及今年内到期的境内债近70亿元均已完成展期及增加宽限期;境外银行借款176亿元,境外优先票据及可转债合计304亿元。
这可看出,旭辉当前境外债占比达到55%,对应68亿美元且该境外债整体重组顺利闯关的重要意义也不言而喻。
据旭辉高层透露,预计重组完成后,公司可将信用债规模压降至300亿元以内,缩减超50%,债务久期延长至9-10年等。
重组后,旭辉如何站起来?旭辉高层强调,其将摒弃“三高”模式,转向转向“低负债、轻资产、高质量”的发展战略。
在业务端口,旭辉决定将干好三件事:
一,不会放弃房地产开发业务,但会高度聚焦深耕少数核心城市,截至去年底权益货值1300亿元且主要在北京、广州、成都、太原、重庆、武汉等重点城市。
二,运营好手上的商业资产,涵盖北京、上海、成都等一二线城市,总价值460亿元。去年租金收入18亿元,同比增幅10%,主要来自上海LCM置汇旭辉广场、上海恒基旭辉天地、北京五棵松体育馆等贡献。
来源:地产密探图库
三,大力开展房地产资管业务,借鉴铁狮门、黑石模式。
以铁狮门为例,被业内称道的是其四两拨千斤的轻资产运管模式,这个表象之下是其主导管理的房地产PE基金,而铁狮门往往以不到5%的资本投入,能分享项目40%以上的较高收益。
换句话说,铁狮门以多重杠杆的房地产PE基金开路,收购全球范围内的潜在优质物业项目,实现扩张规模与优化资产组合,通过纵向一体化综合业务包括追加投资等让项目增值,再择机低成本高溢价退出。
实际上,铁狮门和黑石在中国门徒众多,比如大家熟知的万科,以及冯仑的万通、田明的朗诗,等等。
从旭辉的未来战略看,算是比较务实的,也符合当前市场现状,但要真正做好转型,仍需更加努力。
林中以“民企如劲草”自勉,也强调了旭辉的差异化优势,其中就提到组织体系完整保留核心人才。外界也期待,这家曾经的千亿民营房企“三好生”,在历经此次史诗级债务重组后,能重返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