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在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金融业通过深耕绿色金融,正在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
安永近日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24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指出,2024年,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迎来里程碑式变革,其中沪深北交易所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标志着A股市场正式迈入“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上市银行也需要在合规性,透明度等多个方面做出调整。
《指引》自2025年1月开始实施。根据要求,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等指数的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需要在2026年4月30日前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并设置过渡期安排以缓解企业压力。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忻怡表示,政策引入“双重重要性”原则(财务重要性与影响重要性),同时要求上市银行等金融机构量化范围三碳排放(投融资活动间接排放),评估气候风险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并加强供应链碳足迹管理,这可以推动上市银行在合规性,数据治理及信息透明度等方面实现系统性升级。
除此之外,2025年4月,财政部与生态环境部也联合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共六章47条,涵盖了治理、战略、风险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等核心模块,要求企业披露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的识别、财务影响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减碳目标等内容。“这些标准既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的框架,又明确了温室气体核算需符合国内标准,为企业高质量披露信息提供了重要指引。”忻怡说。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以往的自愿披露模式,随着强制披露时间的临近,上市银行也需要重构ESG报告框架,确保企业相关政策符合监管标准。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华北区审计主管合伙人姜长征认为,在披露内容上,上市银行需要整合公司金融、零售业务及风险管理条线数据,聚焦信贷资产碳足迹,普惠金融成效、供应链ESG风险等议题。“鉴于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中相关气候适应性评估、范围三碳排放核算等复杂指标,这将对银行的数据采集精度、核算方法学及验证能力都提出挑战。
在姜长征看来,这些要求对于部分中小银行来说,未来可能面临历史数据缺失或系统支撑不足的问题。
然而,基于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新规即将实施,上述《中国上市银行2024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建议,上市银行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战略规划与治理架构,加速推动ESG风险管理从“边缘补充”转向“核心决策要素”。
同时,上市银行还需加快建立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常态化机制。目前,在央行指导下,六大行及多家商业银行已开展气候相关风险压力测试,测试范围从最初的信用风险逐步扩展至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未来,随着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的正式实施,上市银行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气候风险管理,提升气候韧性。”忻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