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今日发布全员信,宣布了微信事业群的一项组织人事架构调整。
微信事业群成立电商产品部,负责微信内交易模式的探索,加速发展交易基建及交易生态,运营微信交易新模式。由曾鸣担任电商产品部负责人,向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汇报。
微信事业群的开放平台基础部,更名为开放平台部,负责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产品的策划、研发和运营工作,杜嘉辉担任负责人,向曾鸣汇报。
成立电商产品部,看样子,微信小店要“规模化”发展了。微信小店要做大数据,迎接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业革命”到来。
早前,有市场人士对《商业观察家》称:“微信小店就是微信电商,要把直播场景和非直播场景做大,送礼则是其中所探索的一个新场景。”
一
场景
腾讯的电商路可以说顺利,也可以说不顺利。
说不顺利是因为其之前的自有电商商城业务——拍拍网、QQ商城等,没有做起来。
而说腾讯电商路还是顺利的,则是因为它也做出了一些电商交易场景。
比如,根据微信的“通讯流量”属性,微信开发探索出了一些基于“通讯流量”的交易场景。
微信做出了社群交易场景——由于人们依赖微信通讯,每天都要多次登录微信去接收通讯信息,进而养成了常态化浏览微信群的使用习惯,而基于微信群、社群来做交易的场景也适时地被开发出来了,后续就出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年千亿级交易规模的社区团购等新业态模式,同时,现在线上线下各大消费品牌或者门店,基本都会运营几个到几十个微信交易群,它们每天会在群里面发商品交易链接,整体的交易量也很可观了。
基于“通讯流量”,微信还做出了社交交易,或营销场景——比如“砍一刀”等;做出了社区营销场景,比如朋友圈“推荐”等。
这些场景探索带来的微信生态内的交易体量与规模也很大了。
而由于做出了这些主要基于“通讯流量”的交易场景,微信的数字广告营销价值也做出来了,赚了不少高毛利的数字广告收入,像拼多多等头部电商平台其实都是微信流量变现的“分销商”。
那么,除了“通讯交易”场景外,微信还能不能再干点别的东西,开发出其他新的交易场景,继续扩大它的交易与营销生态。
重担可能就落在“微信小店”身上了。
微信小店未来可能是要做一个商城业务,直播商城,及非直播商城(货架商城)业务,这块相比微信的社群、社交、社区交易场景,要离微信基本盘——“通讯流量”远一点,所以,也会更考验微信的电商能力、生态能力与场景开发能力。
目前,从微信小店过去一段时间的发展来看,增速虽快,2024年GMV增长了1.92倍,但问题可能在于,小店的大部分流量集中在头部商家端,腰尾部商家的转化率并不高。
要做大平台,要做大生态,低门槛化准入,及多样性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低门槛化所带来的多样性来做创新,来探索“场景”,否则,未来可能面临生态失衡,及活力不足问题。
二
人工智能
如果基于存量视角看既有的电商模式与市场,会发现电商是个“红海”市场,该上网的人群都已经上网了,每个类目好像都没什么太大机会了。
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会不会有新的电商交易场景空间,那就不好说了。
这块,微信电商可能会有机会。
因为微信握有庞大的、高频使用的用户群,而人工智能推动的生产流通消费变革,很可能会从末端——用户端发起。
以前,流通变革主要是从生产端发起——供给决定需求,消费跟着生产走。但人工智能可能会重构流通变革逻辑,因为人工智能需要数据“喂养”——用户不仅是“末端变现”不仅是消费,在人工智能时代,用户端供应的海量数据承担起了“生产”职能。
那么,谁握有高频用户,谁就掌握了“生产资料”,再通过架构出一个适配的基础设施,并构建出一个更开发的数据生态,谁就有会“先机”。
微信小店可能要干这件事。
目前的人工智能问题在什么地方?
有时尚大牌人士对《商业观察家》称:“人工智能是数据基础下的工业革命,一定会改变从销售、生产、设计和组织的基础逻辑。而目前的人工智能使用都是工具型应用,需要人工给ai组织、录入、修正、记录数据并人工传递给下一个工作岗位,不是完整的应用模型。”
“市场环境的变化则将会让人工智能这次变革从市场顾客端发起,而不是传统的生产运营端推动变革。现在是买方市场定义生产,以前是生产端定义市场。在生产定义市场阶段,品牌企业只需要做好一个ERP软件,连接打通企业内部的库存、结算等环节就够了,消费市场会跟着我来。但进入到买方市场定义生产的阶段,人工智能如果要促进效率,这次就需要把大家,不同公司的小闭环打破,形成共荣共生的大闭环,从小闭环到大闭环的破局与变革。”
“因此,对市场顾客端的ai应用将会是最重要的部分,他是源头,也是数据锚点。而它有3个核心难点:1、高纯度的顾客市场数据。2、高数据频率。3、连续稳定的数据集。只有如此才能满足ai持续喂养成长,而不是把ai喂蠢。”
“像我们做的时尚零售行业,要应用ai必须要突破天然的交易低频、商品非标、顾客数据手工收集(纯度不够)三大难题。才能根本性的引发正确的变革火源,进而席卷到后端。”
“所以,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是比谁能更快速更开放,向实体开放共荣。这次将是人工智能推动下的实体与线上共振,谁先做出实际的融合谁就赢。目前的情况是线下强于体验,市场及数据盘更大,但标签能力最弱,算力、标签在电商手里。”
微信小店可能要干这件事,架构一个更开放数据生态,做大数据,让“工业革命”发生在微信内。
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