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手机支付和网购盛行的时代,现金这种看似古老的支付方式,是否已经被淘汰,是否还具有存在的必要呢?你可能和许多人一样,早已经习惯了扫码、点击、转账的便捷生活,甚少携带现金出门。
然而,近日听到一位银行从业人员的讲解,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现金支付的重要性。
他表示,银行内部培训中,就专门有课程讲解建议大家多使用现金支付的原因。
令我惊讶的是,他说出的种种论据与事实数据,确实让我不得不承认,就理性消费、信息安全、生活幸福感而言,现金支付仍大大优于各种电子支付!
那么,他究竟说了哪些论据呢?为何要如此强调现金支付的必要性呢?且让我耐心聆听,然后娓娓道来。
其实,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相比于信用卡和手机支付软件,现金支付有助于我们控制支出,避免冲动型消费造成经济损失。
大多数人恐怕都有类似的困扰——工资刚发到账,钱却消失得飞快!可是检查明明已自动归类的各项开支数额,似乎又没有特别多的大型消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很多实验证据表明,虚拟货币的流动性太好,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等工具支付时,人们往往会忽视自己实际的支出规模。
毕竟,相比直接使用现金,点击或者扫码即可完成的交易方式,没有让人真切感受到价值的流失。
但是,只有切身感知到疼痛,我们才会本能地避免那些非必要的消费开支。
他举例说明,许多人会因为多刷几下信用卡就超出还款能力,却很少有人会连续花掉身上全部的现金后还在取款机前举棋不定。
可见,现金支付对我们理性消费不失为一种天然的约束与提醒。
其次,现金交易也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和消费自主权。你是否在购买某些特定物品后,突然收到大量该类商品的推销信息和广告?其实,这绝非巧合。
各大网购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工具都在利用大数据,通过分析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品类偏好、信用状况等信息,实现精准营销乃至消费操纵。
然而,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和商业化运用,难免让我们感到权利被剥夺。
使用现金支付则可避免上述信息收集,你的一举一动不会被他人监视,消费决策也不会被外界因素左右。
此外,现金交易中毫无踪迹可循的特点,也能减少电信网络诈骗的可能性,防范受骗上当的风险。
最后,或许你尚未意识到,但使用何种支付方式也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
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刷卡相比,人们使用现金支付时往往感到更多正面情绪,比如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获得感更充足。
这是因为现金支付更能唤醒我们对金钱价值的实感,让人在购买时倾向关注商品本身的质量、功能、是否物有所值,而非单纯比价数字。
相反,虚拟货币支付则容易让人着眼于点按转账的方便快捷,忽略了金钱的实质意义。
强烈的成就感过后,我们便有可能陷入空虚的消费循环,最后生活的满足感反而下降。
因此,适当添加一些现金支付,也有益于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电子支付工具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选择,但作为一种古老的支付手段,现金仍不容小觑,它依然是理性支配财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增强生活乐趣的重要途径。
那么,我们该如何兼顾各种支付方式,发挥其优势呢?对此,我的想法是,不应一味否定传统,也不应全盘西化。
现金和电子支付各有特色,我们应据实际场景需求,做到取长补短。比如purcha购买数码产品等可以多用第三方支付,而日常饮食、车费等则可以适当增加现金支付的比例。
无论哪种工具,过犹不及都会产生问题。这样既享受科技便利,也使生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