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黄兴利 北京报道
A股酒类板块首份上半年业绩预告交出亮眼答卷。当啤酒行业的增长引擎在高端化迷局中逐渐失速,燕京啤酒却继续在2025年盛夏抛出一份抢眼数据:7月7日发布的预告数据显示,1-6月燕京啤酒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达10.62亿至11.37亿元,同比激增 40%-50%。
这份成绩单勾勒出的品牌复兴轨迹,也是行业转型的侧影:连续三年保持半年报利润增速超 40%,源于传统企业“刮骨疗毒”式的改革破局;大单品燕京U8在8-10元价格带精准卡位,踩中了高端化失速后市场的真实需求;而今年跨界汽水的试探,更暴露了啤酒巨头寻找新增长极的迫切。
半年净利超去年全年
2025年以来,燕京啤酒交出的一系列业绩数据引发市场关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更是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5月以来,公司已连续迎来券商机构密集调研;在这份亮眼业绩数据发布后,燕京啤酒股价在7月8日、9日连续飘红。
连续三年利润高速增长,正在改写市场对这家老牌啤酒企业的固有认知。2024年,燕京啤酒实现营业收入146.67亿元,同比增长3.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长63.74%。而在此前的2022年及2023年,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分别高达54.51%、83.02%。
2022年5月,耿超接过燕京啤酒董事长权杖时,这家老牌企业还深陷 “原地踏步” 的泥潭。2017-2021五年间,其营收仅从111.96亿元微增至119.61亿元,净利润从1.61亿元小幅挪动到2.28亿元,增长曲线近乎停滞,燕京掉队的说法也因此在市场中广泛流传。
面对这样的局面,耿超上任后喊出 “二次创业、复兴燕京” 的口号,一场大刀阔斧的 “刮骨疗毒” 式变革就此展开 :调整高层管理人员、优化内部管理结构、聚焦核心产品,精准动刀让这家老牌啤酒企业逐步打开上升通道。
大单品燕京U8的崛起,是其改革成效的生动注脚。2019年底,燕京啤酒推出U8系列产品切入高端化,2020年,燕京啤酒首次在年报中提及燕京U8大单品发展战略,此后该产品持续放量:2022年该产品销量39万千升,同比增长超50%;2024年销量达到69.60万千升,同比增长31.40%,依托这一核心单品,燕京啤酒2024年中高档产品线营收已达88.6亿元,占啤酒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67%。
尤其在2024年,燕京啤酒以约2200万元的微弱营收优势超越重庆啤酒,跻身行业第四。这场逆袭背后虽有同行衬托的因素: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持续下滑,青岛啤酒与华润啤酒增速放缓,重庆啤酒出现2018年以来首次营收净利润双降,但燕京啤酒自身的连续猛增,确实也演绎了一场“小而美”的逆袭。
“燕京啤酒近年来的崛起来源于产品精准卡位、管理变革红利及行业趋势把握,其中定位8-10元的大单品U8以差异化定位迎合了年轻消费者利口化清爽需求,以及对于性价比的理性回归,配合着渠道深耕和明星代言,成功填补了头部品牌高端混战留下的中高端市场空白。”酒类分析师蔡学飞7月8日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
次高端战场
过去十年,中国啤酒行业掀起的 “高端化” 浪潮,在2024年遭遇了明显挫折。部分企业一味将产品价格推向高位,却脱离了真实的市场消费能力,最终不得不面对增长乏力的困境。
百威亚太作为高端市场的代表,受中国市场拖累,2024年销量、收入、净利润均出现近三年最严重的下滑,2025年一季度其在中国市场销量继续大跌9.2%,收入下滑12.7%。这一系列数据也表明,当消费者开始捂紧钱包,过度高端化的啤酒产品难以持续获得市场青睐。
当高端化增长遇阻,8-10元价格带却逆势崛起,成为啤酒行业整体承压下的关键增长点。燕京啤酒作为行业改革较晚的企业,凭借燕京U8精准切入这一价格带,意外收获市场结构性调整红利。燕京啤酒高层在7月8日接受投资者调研时也表示,“十四五”以来,公司坚定实施以燕京U8 为核心的大单品战略,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产品推广,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目前,燕京U8在流通渠道的单瓶实际到手价为5-8元,餐饮渠道为8-10元。“在啤酒行业,包括餐饮在内的即饮渠道占据一半市场份额,是名副其实的黄金赛道,尤其是餐饮渠道更是各家的重仓要地。”一位熟悉啤酒行业的人士对记者分析称,8-10元的价格定位精准踩中了餐饮渠道的利润平衡点,这一价格带既能让餐馆获得4-5元的单瓶毛利,又符合大众聚餐的消费预期。
目前,燕京U8 500毫升产品在线下商超渠道的实际到手价约为单瓶5-8元,电商平台与即时零售价格在4-6元;而在北京多家线下餐饮门店,记者观察到,其单品售价均为10元。一位经营连锁餐饮门店的店主对本报记者透露,其品牌门店燕京U8统一进货价为40元/箱(12瓶)。
高渠道利润成为燕京U8快速起量的核心推力。“由于U8仍处于成长放量期,U8全渠道利润率在8元价格档中较为领先,经销环节利润约14元/箱,考虑返利经销商利润率约33%,终端利润约40元/箱,终端利润率约71%,高渠道利润带来强推力。”东方证券在今年年初发布的研报中透露。
值得关注的是,百威亚太等今年也开始重点发力8-10元价格带。当更多企业从高端化迷梦中惊醒,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兼具消费基础与利润空间的次高端市场,这个盛夏的次高端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尤其是对于燕京啤酒来说,燕京U8的增长曲线也已显露出压力:销量增速从2022年的超50%、2023年的超36%,到去年已有所放缓。
蔡学飞对记者分析指出,理性的看,随着U8产品的不断成熟,渠道利润逐渐固化,品牌新鲜度的褪去,其后期发展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突破华北的区域限制,以及平衡线上下渠道的价格策略,从而维持产品的市场热度与持续复购。
加码非啤布局
中国啤酒行业的高端化故事讲到现在,巨头们突然发现:单靠啤酒,增长的天花板似乎已经触手可及。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跨品类突围战正在上演——华润押注啤+白,燕京在今年3月试水汽水,青岛啤酒在5月切入黄酒赛道。这场集体“出圈”,是啤酒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迫切,也折射出行业增长见顶后的战略焦虑,战火早已蔓延至盛夏之外。
目前,燕京啤酒非啤酒业务涵盖饮用水、饮料及燕京纳豆等产品。饮用水主要有桶装饮用水、瓶装饮用水,饮料包含九龙斋饮料和倍斯特汽水等,其中,3月推出的倍斯特汽水是其首款全国饮料大单品。从财报数据看,去年燕京啤酒非啤酒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仅9.79%。
关于创新业务布局,燕京啤酒方面在7月8日投资者活动中表示,公司今年持续推进“啤酒+ 饮料”组合营销策略,以倍斯特汽水为创新支点,依托啤酒与汽水在生产设备、供应链、餐饮及商超终端的高度协同优势,优先切入火锅店、烧烤店、夜市等餐饮现饮场景。
燕京啤酒方面指出,此举不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选择,更拓展了经销商经营范围,降低单一品类依赖,推动有限多元化战略落地。就倍斯特汽水市场推广现状等相关问题,本报记者通过邮件联系燕京啤酒方面,截至发稿并未获得回复。
对此,蔡学飞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啤酒与饮料在消费渠道、消费者、销售场景存在一定的重叠度,并且燕京啤酒从啤酒领域向饮料市场,也可以利用现有的生产、供应链和销售渠道资源,既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有效覆盖,是面对市场啤酒市场困境的一种品类创新尝试。不过,他同时指出,目前汽水行业头部效应明显,新品培育周期长,市场营销投入大,并且受到茶饮等替代明显,十分考验企业的毅力与韧性。
啤酒企业跨界的核心逻辑在于渠道复用,其宝贵资产不仅是生产线,更是覆盖全国的渠道网络,在终端费用高企情况下,让经销商多卖一个品类,就有带来增量收益的可能。然而,值得警惕的是,渠道复用并非万能钥匙,饮料市场的货架争夺需要持续的费用投入,黄酒的区域性特征尚难以突破,白酒的圈层营销更是需要全新的能力建设。
“过度的多元化可能会稀释燕京的品牌与渠道资源,本身燕京的跨界没有问题,但是还是应该聚焦啤酒品类创新,在丰富产品结构与全国市场拓展方面持续发力,可能对于企业在周期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价值。”蔡学飞表示。
责任编辑:卢晓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