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乐舞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独特的光芒。2025年9月27日,南汉二陵博物馆迎来了“我们的乐队——十世纪乐舞文化展”的盛大开幕,仿佛唤醒了那些沉睡千年的乐舞文物,重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辉煌与灿烂。
本次展览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馆、宝鸡市大唐秦王陵文物管理所等多家文博机构共同主办,展期将持续至2026年3月29日。这是相关文物首次在广东地区大规模公开亮相,展览通过跨区域合作,集中展示了王建墓、赵廷隐墓、李茂贞夫妇墓等出土的乐舞文物,系统梳理了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脉络。
展览的主题围绕五代十国时期的乐舞文化展开,以“乐队”为叙事主线,汇集了近200件(组)文物及展品,展现了千年前乐舞艺术的多元交融。展览的核心部分以五位历史人物的墓葬中的乐舞文物为主体,仿佛构建了一场跨越千年的“乐队合奏”。其中,前蜀王建墓的“二十四伎乐”石刻图像重现了唐代宫廷燕乐的壮观场面;后蜀赵廷隐墓的彩绘陶乐舞俑则带我们回到了《花间集》中那场盛大的宴乐;李茂贞夫妇墓的砖雕与壁画展示了王侯家庭的乐舞生活;而冯晖墓的彩绘浮雕乐舞画像砖虽然实物未至,却通过沉浸式场景呈现了完整的大曲歌舞场面;王处直墓的汉白玉彩绘散乐浮雕则通过多媒体交互,生动展现了由13人组成的“乐队”的演奏场面。
开幕当天,博物馆内还举行了第二届“发现文化遗产之美”文物仿妆大赛的决赛。近30组选手通过精湛的仿妆技艺与生动的舞台演绎,让这些沉睡千年的乐舞文物形象焕发了新生。汉服爱好者们以前蜀皇帝王建永陵二十四乐伎浮雕中的舞伎为灵感,复原了晚唐最具代表性的“金靥妆”,并展示了其华丽的视觉效果。
此外,展览现场还结合现代设计与文物内涵,打造了舞台化展演区、冯晖墓甬道复原场景等沉浸式空间,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互动。南汉二陵博物馆与广州美术学院的合作,推出了“永陵二十四伎乐俑交互展示”等创新内容,通过现代视觉技术重现五代十国乐舞场景,让历史与当下产生共鸣。
展览期间,南汉二陵博物馆还将推出“考古广州·名家讲坛”系列学术讲座,面向不同人群推出“花间乐舞”主题系列活动。这不仅是粤、川、陕、冀文博机构深化考古成果转化的重要实践,也是为迎接第十五届运动会和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举办的特色文化活动,旨在推动五代十国的学术交流与研究,丰富广州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在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展览中,乐舞文物不仅是静态的展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它们在这里“苏醒”,让我们得以一窥千年前的盛世乐舞,感受那段历史中人们的欢愉与热情。让我们在这个国庆假期,走进南汉二陵博物馆,亲身体验那段历史的乐舞交响,发现文化遗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