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株洲讯6月20日10时22分,一趟满载陶瓷制品等货物的“湘粤非”陆海联运国际班列从株洲中车物流园缓缓开出,一路畅行至广州南沙港后,经海运运往非洲。这是自2021年“湘粤非”陆海联运国际班列开行以来的第1000列。
6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株洲中车物流园,见证了第1000列“湘粤非”陆海联运国际班列的开出。
2021年9月,湖南省为打造中非商贸物流新通道,开行了湖南经广州到非洲的“湘粤非”陆海联运国际班列,这是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新通道,也是全国第一条以非洲为目的地的铁海联运国际物流大通道。班列从湖南株洲中车物流园开出,经京广铁路抵达广州南沙港、盐田港、蛇口港等港区,而后转驳至大型远洋货船运往亚太、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
该国际贸易通道的货源以株洲为主集结中心及始发站,衡阳、郴州为副中心。广铁集团长沙铁路物流中心株洲铁路物流营业部主任孟国伟介绍,目前,全省乃至省外中非商贸物流业务流量聚集在“湘粤非”,货物种类也不断拓展。
“湘粤非”通道自2021年9月15日首发至今合计发运1000列,年运量成倍增长,预计2024全年完成4.1万TEU(标准箱),合计500列。
为开好“湘粤非”陆海联运国际班列,长沙铁路物流中心借鉴中欧班列、中老班列成功开行经验,按照“优先组织、优先装卸、优先查验”的“三优先”原则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班列运输组织。
为保障班列时效,推行“客车化”开行模式,当日从株洲发车、次日清晨便到达广州南沙港,实现“夕发朝至”。今年4月开行的“株洲北-南沙港南”直达班列,单边运输时效已从72小时压缩到了20小时。
“我们的新材料产品在东南亚很紧俏。原先,我们需要先用汽车运至长沙码头,接着长江驳船运至上海港,再装船出海,全程运输预计需25天至35天。”株洲兴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悫说,“湘粤非”国际物流通道启用后,全程仅需15天左右,不但出口产品交付时间大大缩短,还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
在物流成本方面,湖南铁路部门针对企业实际,定制“一企一策”,在运输价格上让利客户,在政策范围内给予班列运价下浮政策,结合地方政府国际班列运费补贴政策,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
一趟趟“湘粤非”陆海联运国际班列从株洲驶向亚太、中东、非洲,传递出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
记者黎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