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Simonbailly
今天重点盯了下金融部门大领导的发布会。
这个会议呢,没发布大政策。
一开场就说了:“不涉及短期政策调整。”
但是呢,我想掌握一些信号,帮助校正一些认知。
比如股市监管老大就说了:
“十四五期间,A股韧性加强...年化波动率15.9%,比十三五降低了2.8%”
我听下来:
监管挺在意波动率。
A股往后很可能要避免大起大落。
这很合理。
波动太大,对投资者、尤其散户特别不友好。
追涨杀跌,一套N年。
慢慢涨的慢牛,会是最佳状态。
能不能实现?我不清楚,但 「 慢牛 」可能是官方最想要的。
另外是:
合力稳定市场预期...强化与有关方面的协调联动,支持汇金公司、社保、保险、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等发挥内在稳定作用,共同打好“组合拳“
明显感觉——
对股市投入的调控资源,比历史上大得多。
国家队的“控盘”能力进化了很多。
比如,最近指数连涨,银行、证券等板块,反常性出现了大量卖单。
拉扯指数、避免过热的意图特别明显。
只是苦了挺多红利收息佬
牛市的日子里,天天下雨。
二
我N次预警过——牛市中,红利可能回撤。
很多人是第一回身临其境,才体验到了这种酸爽。
也有人看到红利收息跌多了,时不时问:
要不要补仓?
这个问题得分人。
我自己是倾向于,手不要急。
缓一缓,耐心点。
如果有些指标触发,我会考虑加。但这种操作,可能会在很失控的状态下会触发。
发生了,会倍加珍惜。
这里有个「 时间刻度 」的问题。
挺多人,以1天的周期做决策,甚至以1小时为周期做决策。
这样决策刻度太细了。
就像开车时——
司机盯着近边一两米,反而容易搞错 方向 。
绕了远路,或者犯了交规。
不妨把时间刻度拉长点儿。
从1周、1月、甚至1个季度来看问题。
做决策。
少看分时K线、日K线;多看周K、月K、季K。
这样的决策,或许没法精准卡点。
但能避免情绪消耗,让自己更舒适些。
有的小白在熊市刚出现时——以天为单位快速补仓,快速把子弹打光了。
最后一套N年。
熬得特别辛苦。
那么现在红利拉胯时,以天为单位快速补仓,也有这种潜在风险。
当然了,你要说——
我确实就是收息的,一点都不在意波动。
也OK。
不妨认真拷问自己,牛市中,能否达到这种境界?
俗话说——“自己的亏损固然心疼,但别人的盈利,更让人扎心。”
我自己也会做一些平衡。
选择宽基ETF、引入收息成长股,尽力多赚赚。
许多收息的大佬,也可以把一些红利收息资产,放在一个不常打开的券商账户上。
反正长期持有,没必要天天看。
眼不见为净。
红利很难输,这是一条真理。
但真理往往需要时间才能浮现,同时还会接受种种拷打。
三
所以呢, 对于一些牛市弱势的品种。
不用高频快补。
谁都不是无限子弹嘛。
以及——
个别 弱势的行业,甚至可以适当回避。
比如债券基金,在今年这种行情下,是偏弱势的。
股市持续走强,债基难有好表现。
那就没必要高频补仓。
比如最近 美团——
面临阿里的咄咄逼迫,压力很大。
阿里账上有4千多亿现金,又有强劲的造血能力;而反观美团,不足2千亿现金储备,盈利能力稍弱。
这一仗,美团压力Max
形势不明朗的时候,没必要头铁接盘。
另外——
我自己今年也提过了多次,自己清掉了商场、高速。
除了要挪仓到收息成长股,也是考虑到经济萧条,商场出租率下降、红利本身承压等。
我之前没提过的是——
我此前买过电动车龙头,月初也卖掉了大半。
换成了电池和储能龙头。
一方面是后者们今年业绩更优秀,一方面也是担心电动车企业,即将出现的生死大战。
或许做法不一定对,但至少避免了内心焦虑。
。。。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特别强势的股票,或者ETF。
也可以钝感操作。
哪怕止盈,没必要着急全部清掉。
之所以强势,要么它有漂亮的业绩,要么有超强预期。
已经在车上的人,就幸福了。
不妨多拿一拿。
好不容易捱到了牛市,牛市的机会,还是值得珍惜一下。
但是呢,也要注意——到了一定阶段,不要轻易地往里再添筹码了。
避免追高风险。
。。。
一方面是弱势,一方面是强势。对它们的心态,可以有所区别。
当然,很多人,最大的困扰是:
拿捏不住谁强谁弱,做不好调仓,怎么办?
那就是回归简单,回归纯粹。
低估时定投ETF,高估时卖掉;
或者长持红利收息,看淡个别年份波动。
不断地“修心”—— 不贪恋高收益、不焦虑波动、自己给自己做心理spa。
在更大的时间维度里,让自己挣到钱。
我自己戏称这种路线是——苦行僧战法。
也不失为正确的道路
上一篇:美凯龙创始人车建兴被解除留置措施,此前已失去上市公司控制权 红星美凯龙总经理车建新被留置 美凯龙车建兴职务变动
下一篇:福石控股:控股股东超5亿元业绩补偿款未支付,或有款项不能全部到位风险 福石控股的补偿款 福石资产对福石控股业绩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