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医药港股闯关隐忧:客户黏性不足,应收账款激增
创始人
2025-11-28 18:21:29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一家曾闯关A股创业板失败、又被上市公司弃购的医药公司,再次向港股发起冲击。

近日,港交所披露易显示,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纳医药”)已向港交所主板递交IPO申请。

事实上,这已是海纳医药近两年来第三次叩击资本市场的大门——2023年6月,其创业板IPO获受理但于2024年6月终止;2025年3月,上市公司成都先导宣布筹划收购海纳医药约65%股权,但三个月后便因核心条款未能达成一致而终止。

业绩方面,海纳医药近几年的业绩呈现“高开低走”态势:2024年,海纳医药实现的营收为4.25亿元,增速放缓至3.65%,净利润则是下滑至5329.5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利双降,营收1.78亿元,同比-16.97%;净利润2208.4万元,同比-25.82%。与此同时,海纳医药的毛利率也出现了明显下滑,由2022年的60.1%下降至2024年的46%。尽管2025年上半年又回升至52.1%,但仍未恢复至前期高点水平。



(截图自招股书)

对此,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王海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股权投资增速都呈下降趋势,国内生物医药市场自然包括在内。这一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大量依靠融资活着的biotech公司收缩管线,自然影响了偏临床前的研发投入。从短期来看,目前CXO赛道偏临床前的外包研发平台热度的确在下降,偏生产端的公司受影响较小。”

三度闯关

海纳医药的IPO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

2023年6月30日,海纳医药创业板IPO获深交所受理,原计划募资8.5亿元,用于CXO研发总部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而经过两轮问询后,2024年6月24日,因保荐人主动“撤单”,公司的A股IPO之路就此终止。

2025年3月31日,上市公司成都先导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受让海纳医药约65%股权。这场潜在交易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若交易完成,成都先导将成为海纳医药的控股股东。仅三个月后,6月29日,成都先导便宣布终止收购,原因在于“各方未能就交易方案、交易价格、交易对方范围、业绩承诺等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短短四个月后,2025年11月初,海纳医药转而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开启了第三次资本化尝试。与此前创业板IPO的募投项目不同,海纳医药此次港股IPO拟将募集资金用于资助研发活动、扩大产能并加强质量控制,以及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天眼查显示,海纳医药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医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公司,主营业务围绕CXO(医药外包)服务展开。公司提供涵盖药物研发及CMC、临床及生物等效性试验服务、注册申报及合同生产的端到端或模块化的CRO和CMO解决方案。区别于传统CXO企业,海纳医药还发展了“自主选品—立项研发—成果转让”的特色业务板块。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的业务由两大板块构成:CXO服务与专有管线。报告期内,海纳医药的主要收入来自CXO服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65%攀升至2024年的87.8%,2025年上半年略有回落至78.2%。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在2022年至招股书披露日期间,海纳医药在中国境内从事药物技术转移的CXO服务提供商中,按获批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总数排名第二,在同期提交的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申请总数方面亦排名第二。

营收净利双降

在海纳医药的财务数据上,揭示出公司面临的经营挑战。

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2.65亿元增长至4.25亿元,但增速明显放缓。2024年营收仅增长3.65%,而到了2025年上半年,营收更是同比下滑16.97%至1.78亿元。

而公司盈利能力同样不容乐观。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976.7万元、7301.5万元和5329.5万元,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7%,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进一步降至2208.4万元,同比下滑25.82%,呈现营收净利“双降”的局面。

对于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滑,海纳医药在招股书中解释,主要由于公司CRO服务所得收入减少4750万元,以及销售自有药品收入同比下滑45.8%等因素影响。

此外,公司的毛利率波动下滑更是凸显了盈利能力的减弱。2022年至2024年,海纳医药的毛利率从60.1%一路下滑至46%,2025年上半年虽回升至52.1%,但相较2022年仍累计下降8个百分点。

更令人担忧的是现金流状况。2022年和2023年,海纳医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655.2万元和1.13亿元,均为正值。但2024年转为-3457万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恶化至-4245.1万元。

与此同时,海纳医药的客户结构和资产质量存在隐患。

客户集中度低且变动较大,看似风险分散,实则可能反映客户黏性不足。招股书显示,2022年前五大客户分别为客户K、客户B、客户F、客户L和客户A;2023年变为客户F、客户I、客户A、客户J和客户D。

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再次洗牌,分别为客户F、客户G、客户A、客户H和客户D。除客户A外,没有任何一家客户稳居海纳医药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且最大的单一客户在3年半时间内两次易主。这种客户结构的不稳定性,为公司业务持续性带来了不确定性。

此外,应收账款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报告期内,海纳医药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从2022年的4467.6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76亿元,增长近三倍。而这些款项的周转天数从43天一路增至176天,意味着回款速度明显放缓。

对此,海纳医药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寻求严格控制未偿还应收款项,且逾期结余每月由高级管理层审阅。截至业绩记录期间各期期末,我们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并无重大可回收性问题”。而持续增长的应收账款及不断延长的周转天数,仍然凸显了公司在资金回笼方面的压力。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哪些A股上市公司拿政府补助当“... 在A股上市公司财报中,政府补助金是常见且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从数百万到数亿元的补助金额,既可能成为企...
程强:冲高回落,延续缩量 程强系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PART.01市场概览2025年11...
海纳医药港股闯关隐忧:客户黏性...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一家曾闯关A股创业板失败、又被上...
政策“组合拳”砸向具身智能!机... 11月28日,A股机器人板块再度拉升,成分股海昌新材(300885.SZ)上涨14.14%,豪恩汽电...
供需反转?“锂业双雄”定调、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11月24日,A股锂矿板块再次异动。上一轮周期“入行”的大中矿业,在11月...
生态环境部答时代周报:“十五五...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打造“无废城市”,已成为越来越多城市推进绿色转型的核心抓手,更是建设美...
这十年,中国换了一种增长逻辑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阿力米热你的感官比数据更容易记住变化。十年前,雾霾曾是北京市民最头疼...
年卖10亿的重庆凤爪大王,培养... 市场对有友食品最大的质疑,就是品类单一的问题。文|《中国企业家》记者张文静编辑|米娜头图来源|有友食...
李想,杀回理想 中国新能源车的第一赛段似乎已经尘埃落定:增程、补能、智能化的“第一波红利”被快速兑现,一批企业上位,...
重要会议召开!A股超4100家... 今天这行情说它强吧,成交额不足1.6万亿,创下8月以来新低;说它不强吧,算是本周唯一一次午盘没有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