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塑科技近期股价走势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谢碧鹭 北京报道
11月21日,A股超5000只股票下跌,其中有99家上市公司出现跌停。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于前期涨势较好的公司的表现情况,市场尤为关注。
此前,在新能源产业热潮与资本市场的双重聚焦下,佛塑科技走出了强劲的股价行情。尽管11月21日当天,佛塑科技出现跌停,截至当天收盘,公司股价为12.92元/股,但其月度涨幅仍高达65.85%,其5天内3度封板的表现一度引发市场讨论。
一方面,公司拟50.8亿元收购锂电池湿法隔膜企业金力股份,后者市占率稳居行业前列,且恰逢湿法隔膜价格进入上行通道、行业产能释放有限的窗口期;另一方面,公司携手紫金矿业旗下企业布局电池级硫化锂中试项目。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光学薄膜、双向拉伸薄膜、渗析防护材料和塑编阻隔材料等。未来,公司将持续围绕‘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定位,深耕主责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佛塑科技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2025年涨幅近120%
11月以来,佛塑科技整体表现较为强势。11月13、17日和19日,佛塑科技的股价均出现涨停,5天斩获3板。更早之前的11月3日,佛塑科技还出现过一次涨停。截至11月21日收盘,佛塑科技的股价为12.92元/股,本月涨幅高达65.85%,纵观全年表现,2025年以来涨幅接近120%。
对此,佛塑科技在近期对外发布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公司未发现近期公共传媒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
此外,公司近期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等。
据悉,佛塑科技专注于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围绕新材料主业发展定位,形成以光学薄膜、双向拉伸薄膜、渗析防护材料和塑编阻隔材料为重点的产业布局,为新能源、电工电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核心功能薄膜材料,电容薄膜、偏光膜、透气膜等核心产品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
在上述公告中,佛塑科技还提示道:公司聚酰胺-尼龙薄膜项目投资建设周期较长,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受到资源投入、建设环境、事项审批等因素影响,存在未能按期建设完成的风险;聚酰胺-尼龙薄膜项目投入建设后,面临宏观经济、行业政策、技术迭代、市场竞争等方面的经营风险。
推进设立硫化锂项目公司
引起投资者关注的是,11月13日盘后,佛塑科技对外发布了关于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司拟与紫金矿业下属子公司福建紫金锂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紫金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广东省广新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项目公司,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工业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区投资建设电池级硫化锂中试平台项目。
据悉,该项目公司计划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佛塑科技出资500万元,持股5%。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1.13亿元(含增值税),建设100吨/年硫化锂生产线,主要研发、生产、经营高纯度电池级硫化锂产品。项目包括生产线及配套厂房建设,规划建设期为10个月。
公告称,佛塑科技与广新研究院受同一控股股东控制,故构成关联交易。本项目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方优势,降低产品研发及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强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业务布局,预计不会对2025年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在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佛塑科技亦提到了此事。其表示,公司及合作方正在推进设立硫化锂项目公司有关事宜。本次投资建设过程中可能受到资源投入、建设环境、事项审批等因素影响,也面临宏观经济、行业政策、技术路线、市场竞争与产业化进程等方面的风险,存在无法实现预期项目投资收益的风险。
拟50.8亿元收购金力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佛塑科技正在积极推进收购金力股份事宜,今年9月,佛塑科技对外披露了交易报告书(草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袁海朝、华浩世纪等102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所持有的金力股份100%股份,并向公司控股股东广新集团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交易价为50.8亿元。
对于本次交易目的,佛塑科技表示,标的公司专注于锂电池湿法隔膜研发、生产和销售,与公司同处于高分子薄膜材料领域。此外,新能源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通道,隔膜作为锂电池核心部件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标的公司在锂电池隔膜领域国内排名靠前,本次交易完成后能够从公司及所属集团获得多方位协同支持,从而进一步释放其业务发展潜力。
“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正在推进中,尚需深交所审核通过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后方可实施。本次交易能否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核或注册,以及最终取得审核或注册的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针对《华夏时报》记者的采访,佛塑科技回复道。
实际上,除了佛塑科技外,近期还有多家锂电产业链的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大涨。在知名商业顾问霍虹屹看来,现在锂电池需求已经从过去动力电池单轮驱动,变成了“动力+储能”双轮驱动,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就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30%,全球需求更是猛增。
“还有政策层面的支持,之前出台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2027年的装机目标,后续又推进新型储能建设,连续的政策强化了市场信心,再叠加前期产业链估值处于低位,资金顺势入场,才掀起了涨停潮。近期集体上涨,是调整期的价格修复,预计后续会从普涨转向结构性分化。”霍虹屹称。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