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博瑞生物以GLP-1减肥药为代表冲刺国际市场,却在业绩骤降、监管频警的背景下重启上市征途。
1、现金流:博瑞医药净利暴跌、营收下滑、毛利率下降、短期负债高企,现金流趋紧,多次收到监管警示,信任度受影响。
2、商业化:博瑞医药营收高度依赖原料药(创新药未形成商业化收益),内部治理待完善。
3、投资机会:博瑞医药核心创新管线 BGM0504处于全球糖尿病与肥胖药研发第一梯队,目前BGM0504 片已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且全球及中国 GLP-1 相关市场规模预计大幅增长, “A+H” 双轨布局有望增强境外融资能力以支撑国际化战略。
从科创板到港交所,博瑞生物再度站上资本舞台。过去六年,这家来自苏州的创新药企业以GLP-1减肥药为代表冲刺国际市场,却在业绩骤降、融资受阻、监管频警的背景下重启上市征途。
2025年10月30日,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于主板挂牌上市。博瑞生物在A股科创板简称为博瑞医药(688166.SH),此次赴港被视为其“A+H”双轨布局的重要一步。公司称,此举旨在“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高资本实力和竞争力”。
袁建栋母子掌舵下的“博瑞系”,正试图用港股融资重构信心。
01 营收增长放缓,净利断崖式下滑
博瑞医药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江苏苏州,是一家聚焦创新药与复杂原料药的国际化制药企业。其核心产品覆盖代谢、抗病毒、抗真菌、免疫抑制、呼吸系统及抗肿瘤六大领域,但营收结构高度集中。2025年上半年,原料药收入达4.07亿元,占总营收的75.8%;创新药尚处研发阶段,未形成商业化收益,业务重心仍偏向原料药出口。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博瑞核心创新管线BGM0504(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处于全球糖尿病与肥胖药研发第一梯队。GLP-1市场高速扩张,全球肥胖/糖尿病药物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39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4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同期预计从10亿元增至580亿元。但对于博瑞而言,这一蓝海赛道仍在漫长的临床投入期。
截至2025年11月3日收盘,博瑞医药股价XXX元,市值约XXX亿。随着业绩下滑及资本市场波动,较2025年8月122.59元、股的高点大幅回落。
据财报数据,博瑞医药2022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0.17亿元、11.8亿元、12.83亿元,保持缓慢增长;净利润则从2.4亿元降至1.89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74亿元,同比下降10.5%;净利润仅5032万元,同比暴跌71.63%。
毛利率同样显著下滑,从2022年的63%降至2025前三季度的51.4%。
博瑞医药还在三季度财报中表示,抗病毒类产品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67.06%,主要为受流感趋势变化及竞争格局变化影响,奥司他韦原料药需求及价格产生下滑;抗真菌类产品由于去年同期客户临时性需求较旺盛,同时 2025 年前三季度客户阶段性商业需求波动及产品价格波动,使得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免疫抑制类产品,受商业化需求拉动,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博瑞医药的研发投入持续攀升,占营收比例较高。2025年前三季度,博瑞医药的研发支出约4.7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53.79%,其中BGM0504项目累计研发投入占比较高。高额研发支出也导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趋紧。
截至9月底,博瑞医药短期借款高达1.4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7.25亿元,而货币资金约6.06亿元,负债压力上升。博瑞解释称,研发与国际临床推进所需资金增加,是其现金流吃紧的主要原因。
02 频融资、频警示,定增5亿告吹后港股融资接棒
自2019年上市以来,博瑞医药完成三轮主要融资:IPO首发融资 约5.21亿元;2021年底可转债融资 4.65亿元;2022年底定向增发 2.27亿元。
多轮募资后,博瑞医药因募集资金管理不规范屡遭监管。
2020年,博瑞医药使用3.8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未及时赎回,导致资金逾期存续;2021年未按规定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2023年募集专户管理再被责令整改;2024年再因结构性存款未及时赎回收监管警示函。2023年10月,袁建栋因个人试药言论误导市场,再次被出具警示函。
监管“警示函”几乎伴随博瑞每年的资本动作。苏州证监局公开资料显示,其五年内至少四次因信息披露或资金管理问题被点名。
2024年,博瑞医药计划以定增方式融资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全部由实控人袁建栋个人认购。该方案于2024年5月经董事会与股东大会通过,至2025年多次修订,但迟迟未能落地。
2025年10月15日,公司突然公告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并撤回申请文件,理由为“综合考虑当前市场环境和公司发展规划”。市场普遍认为,随着公司股价从30元飙涨至120元又回落至55元,定增价格空间被挤压,方案已失去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该定增若实施,将强化实控人控制权并提升持股比例至41.6%。但随着计划终止,博瑞转而加快港股上市进程,以寻求新的融资渠道。
此外,2025年公司发行中期票据,总额3亿元,目前部分已发行,用于偿债和流动性补充。港股IPO被视为“接力融资”的关键通道。
不过,资本市场仍记得博瑞医药之前四份“对赌旧约”的印记。
博瑞医药2019年登陆科创板前,身上曾背负四份对赌协议。自2015年起,公司先后与中金佳泰、国投创新、红杉智盛等多家机构签约,约定若未在约定期限(最早至2017年、最迟至2022年)完成上市或达成利润指标,需按10%年利率回购股份。
其中,2016至2018年,公司承诺净利润分别不少于3000万、4800万、8000万元,结果三年均未完成。即便如此,2018年红杉仍领投新一轮融资,公司随即加速科创板申报。
根据上交所问询,博瑞医药于2019年7月正式与投资方签署终止协议,确认各方对赌条款自始无效,但其签署时间晚于申报后三个月,引发外界质疑是否存在“抽屉协议”。
如今再赴港上市,市场关注焦点之一是:博瑞是否会复制“对赌后业绩变脸”的老路。公司2019年上市后短短三年,业绩从增长转入下滑,2025年上半年净利更是暴跌八成,似乎印证了资本退潮后的脆弱现实。
03 母子持股市值约百亿,从“锦鲤门”到“警示函常客”
博瑞医药的实控人为袁建栋博士及其母亲钟伟芳。袁建栋1969年生,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98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上市公司Enzo Biochem高级研究员,后归国创立博瑞生物。其母钟伟芳亦参与创业,二人合计控制公司约53%的投票权。
截至2025年中,袁建栋及其母亲持股约38.5%,对应市值近百亿元。若港股上市成功,其国际化身份将进一步强化。
袁建栋曾因“锦鲤爱好”登上热搜,博瑞医药的监管历史也几乎贯穿上市周期。
2019年IPO前,袁建栋被曝个人购买锦鲤花费超过3200万元,引发舆论质疑。监管机构最终认定该支出系个人爱好,与公司资金无关。彼时博瑞医药仍是一家年利润不足8000万元的中型药企。
2020年博瑞医药因“瑞德西韦仿制药”公告夸大事实,被出具警示函。
2021年后,袁建栋开始大举押注GLP-1领域。旗下创新药BGM0504在Ⅱ期临床中显示减重、降糖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并在印尼、美国同步推进Ⅲ期研究。袁本人在电话会议中自称“亲自试药,两个月减重30斤”,但因相关言论涉嫌夸大药效,2023年10月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2024年,博瑞医药因募资管理违规再吃警示函。
五年四次警示,让博瑞医药成为资本市场“警示函高发户”。
袁建栋凭借科学家出身与资本运作,在GLP-1全球热潮中占得一席之地,但其商业化能力、内部治理和现金流状况仍待验证。
定增搁浅、对赌往事、监管警示,让这家“科创老兵”带着资本与信任的双重考验再度启程。港股市场的下一站,或将决定博瑞生物能否真正走出“融资依赖型”困局,兑现其“国际竞争型制药企业”的野心。
                    上一篇:裸辞后一人创业,福建小伙日销几百单,火到下架 裸辞创业后花光所有积蓄开店日常 裸辞创业月入3万
                
下一篇:奥特曼否认OpenAI明年上市;中国移动0元划转4198万股 奥特曼谈被openai董事会开除 奥特曼回应马斯克牵头收购ope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