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木清
近日,在国内网约车平台中排名第五的享道出行,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虽然背靠上汽资源,享道出行在85城开展业务,但其上市之路同样布满荆棘,近三年半累计亏损超19亿元,面临超百次行政处罚,且98%订单依赖第三方聚合平台。在行业格局固化、品牌差异化不足的当下,这家“车企系”代表能否讲好新故事,成功驶入港股赛道,仍需市场检验。
【持续大额亏损,盈利拐点未至】
享道出行成立于2018年,由汽车巨头上汽总公司发起成立,在发展过程中引入Momenta、高德、宁德时代等关键产业链投资者。作为一家全场景智慧出行综合体,公司通过提供网约车、车辆租赁、车辆销售及Robotaxi等服务,打造覆盖个人、企业及未来出行场景的一站式平台。

▲业务矩阵,来源:招股书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GTV计算,享道出行在国内网约车平台中排名第五;在上海市按完单量计排名第二。然而,在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中,公司仍难以讲述一个令人信服的盈利故事。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6月底(简称:报告期),公司营收分别为47.29亿元、57.18亿元、63.95亿元和30.13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7.81亿元、6.04亿元、4.07亿元和1.15亿元。尽管前三年收入有所增长,但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滑2.8%,显示增长动力减弱,三年半合计亏损额超过19亿元,从成立至今累亏达到了49.53亿元,盈利拐点远未到来。

▲经营业绩,来源:招股书
尽管毛利率从2022年的1.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1.3%,看似有所改善,但其背后隐藏着收入结构单一与高度依赖聚合平台的隐忧。网约车服务占总收入比例高达78%,而2025年上半年通过聚合平台完成的订单占比达98.55%,自有渠道订单微乎其微。这种依赖导致公司议价能力弱,支付给聚合平台的佣金占比已达75.3%,严重侵蚀利润。
与此同时,车辆租赁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0.1%下降至2024年的17%,业务多元化进展缓慢,进一步加深了对网约车主业的依赖。不仅如此,销售、行政开支两项占比总和常年维持在12%以上,成本刚性也加重了盈利难度。
面对主业盈利难题,享道出行将增长希望寄托于Robotaxi等创新业务,计划将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相关技术研发与商业化。然而,Robotaxi仍处于探索阶段,大规模商用尚需时日,且前期投入巨大。在主业未盈利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可能加剧财务压力。公司在招股书中也坦言,未来可能继续亏损。要想实现真正的盈利拐点,享道出行仍需在模式创新、成本控制与技术突破之间找到平衡。
【超百次行政处罚,平台管理待优化】
除了盈利压力,享道出行的管理架构与合规体系也面临严峻考验。根据风鸟数据,自2021年以来,公司累计行政处罚已超过450次,总金额达数百万元,问题多集中在驾驶员无证上岗或车辆无证运营。

▲行政处罚,来源:风鸟企业查询平台
合规漏洞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反映在违规行为的重复性与严重性上。2023年8月,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人员在浦东机场T2航站楼一次查获14辆享道出行的无证网约车;2025年5月,公司再次因“驾驶员未取得从业资格证”被处罚,显示同类问题持续发生。
平台管理的薄弱也直接影响到司机与乘客的体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享道出行累计投诉量已达4300多条。司机端投诉主要集中在导航不准、判责不公、抽佣不透明;乘客端则多反映纠纷处理效率低、客服响应不及时。这些投诉揭示出公司在服务质量控制、司机管理与用户权益保障环节存在明显短板。

▲投诉情况,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尽管享道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相关罚款占收入比例不超过0.1%,称其“不会对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并强调订单合规率已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罚款情况,来源:招股书
但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资本市场对拟上市企业的合规能力有着更高要求。能否真正实现精细化运营,扭转“重扩张、轻管理”的模式,将直接影响其IPO进程,而数百次的处罚记录无疑为此增添了变数。
不仅如此,作为行业老五,想要在“一超多强”的格局中进一步突围,实属不易。
【市场格局固化,品牌差异化不足】
当前,中国网约车市场格局已基本固化,2024年前五大平台市场份额合计超过85%;其中滴滴以70.4%的份额稳居第一,曹操出行、T3出行、首汽约车和享道出行市占率分别为5.4%、5.3%、2.8%和2.1%,头部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建立起较高的竞争壁垒,后面的公司突围难度极大。
滴滴凭借庞大的司机和用户网络,实现高接单效率、广区域覆盖和快速响应,并通过构建“出行+生活”生态提升用户粘性;曹操出行则依托吉利集团,通过定制网约车降低全周期运营成本约33%–40%,并借助换电站网络优化运营效率,在巨头的阴影下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反观享道出行,其“车企背景”并未在实际竞争中转化为足够的品牌吸引力或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份额被拉开的同时,公司增长路径高度依赖聚合平台,形成“以利润换流量”的模式。一方面,高额佣金持续侵蚀利润,2025年上半年相关成本占比达75.3%;另一方面,平台难以直接触达用户,用户数据和忠诚度多沉淀于聚合端,存在被“通道化”的风险。
为寻求破局,享道出行将Robotaxi视为构建差异化优势的关键。但该技术商业化尚需时日,且需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而公司三年半经营现金流净流出12.39亿元,依赖26.64亿元的净融资输血维持运营;相比之下,曹操出行今年上半年已实现3.25亿元经营现金净流入,滴滴账上有百亿现金,更具持续投入的底气。

▲现金流情况,来源:招股书
如何在固化的市场中找准定位,构建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享道出行长期发展的关键课题,而可持续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公司的市场估值。
【上市企业众多,估值压力难解】
当前港股市场对网约车平台的估值逻辑已从增长叙事转向盈利考量,公司持续的亏损、放缓的增速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共同构成其估值压力。
2024年以来,如祺出行、曹操出行等相继上市,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可比标的,市场对“烧钱”模式日趋谨慎。滴滴、曹操、如祺目前的市销率分别为1.068、1.377和0.631。若以享道出行2025年上半年收入的两倍估算,其估值区间约为38.02亿元至82.98亿元,低于Pre-IPO市场传闻的100亿元投后估值。
对聚合平台的高度依赖,也使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更易被视作“通道”而非具备用户粘性的独立平台,从而面临估值折价。此外,今年9月公司将注册资本从41.06亿元减至3.5亿元,用于弥补累计亏损,虽能改善资本结构,却也侧面反映长期亏损对资本基础的侵蚀,容易引发投资者对资产质量与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视。

▲注册资本变更,来源:风鸟企业查询平台
对聚合平台的依赖与Robotaxi故事的可实现性,是投资者评估享道出行长期价值的关键。在上市进程中公司亟需向市场证明,其不仅能讲好技术故事,更能在核心业务的健康度与盈利能力上实现实质飞跃。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