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的长期故事,为什么要从洋河讲起? 中国白酒的历史和发展史 中国白酒香型的由来故事
创始人
2025-11-03 18:01:26
0

文 | 无锈钵

伴随着头部酒企三季报披露完毕,中国白酒深度调整的周期齿轮,也已转动至新的阶段。

有媒体用“史上最惨”来形容这个新阶段。

单看财报数据,这种说法似乎不无道理,披露业绩的头部酒企里,除了行业龙头茅台和“清香一哥”汾酒勉力维持着微小增长,更多酒企的业绩报表里,“双降”成为了一种常态,部分头部品牌甚至营业收入一度“腰斩”。

这种集体衰退的业绩表现,甚至一度引发了市场的恐慌。

但短期的恐慌过后,长期来看,白酒品类的价值真的不复存在了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另一个问题:

为何如此之大的行业业绩下滑,事先却毫无征兆?

结合一系列券商机构的研报来看,资本市场普遍看到了白酒行业所经历的深度调整,但却并未给出过度悲观的预警,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两个客观的市场现象:

·头部白酒产品的行情价格虽然有所折扣,但降幅有限,远未到“打骨折”的地步

·作为传统白酒消费高峰场景的节假日,也并未出现销量暴跌

上述现象,显然无法和骤降的经营业绩相挂钩,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酒企财报的全新视角:

本轮白酒企业的业绩下滑,并非全部来自市场供需的传导,反而更像是酒企在下行周期里主动的“出清利空”、“刮骨疗毒”。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一个月里,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的一众头部机构都释放明确信号:

随着利空出清、改革深化,当前阶段,恰是白酒行业【底部配置】的新机会。

而在这一过程中,相比于周期谷底的短期业绩表现,谁能持续为市场注入信心,打赢未来【新增量之战】,谁就能在未来的行业复苏中,获取领先身位。

刚刚发布最新三季报的龙头企业洋河,无疑就为行业提供了一种参考思路。

1、白酒的新增量时代,谁“赢在起跑线”?

10月30日晚,洋河股份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75亿元。



尽管无法彻底甩掉下行的“周期包袱”,但这份财报数据还是清晰表明了品牌的长期价值和战略定力。

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

洋河有希望在本轮白酒【新增量之战】中,取得先发优势。

这一判断来源于对当下白酒行业格局的分析。

一方面,白酒市场的洗牌期已经结束,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品牌阵营基本确定,公开资料显示,CR6白酒企业利润所占行业比重,已经由2014年的55%逐步提升至80%以上,这意味着,白酒市场的奖杯,只会属于已踏入决赛圈的品牌,强者恒强,已成定数。

另一方面,在当前的白酒头部阵营中,面向未来增长,洋河又是为数不多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的品牌。

所谓的“天时”,已经在刚刚发布的三季报中得到了体现。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洋河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2.94亿元,同比下降29.01%,但相较过去几个季度,降幅比例已经明显收窄,这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企业经营侧回暖的讯号。



再看费用支出,尽管深处周期低谷之中,但洋河在经营侧“提质增效”的马步,却扎得越来越稳当了。

今年三季度洋河销售费用12.52亿元,同比下降2.79%;管理费用4.29亿元,同比下降9.87%;营业成本15.32亿元,同比下降2.23%。

这一系列数据都表明,洋河并未躺平等待下行周期结束,而是在不断夯实基础,为主动穿越周期创造条件。

这基础上,来自市场和渠道侧的正向反馈,则是洋河“地利”优势的体现。

截至今年三季度,洋河合同负债(预收款)64.23亿元,去年同期49.65亿元,同比增长29.36%。

作为预收货款规模的体现,合同负债的稳健增长表明,经销商们对洋河的信心并未动摇,这也与此前券商机构的调研结果相符合,终端数据显示,海之蓝、天之蓝、水晶梦、梦之蓝M6+价格均较年初有所上涨,对比一众不得不依靠降价清理库存的品牌,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也充分彰显了消费市场对洋河品牌的认可。



上述经营侧、市场侧的稳健表现,也为管理层适应市场波动,优化战略目标打下了基础。

对比部分仍旧处于人事迭换中的酒企,一个更稳定的洋河,已经行进在了发展的正确轨道上,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释放“人和”红利。

从这个角度来说,白酒市场触底反弹的首轮红利期,蓄势待发的洋河无疑大有可为。

2、穿越周期,洋河找到了发展“关键密码”

回首过往,数年的周期震荡,并不意味着白酒品类的衰退没落,而是行业对“商务需求下滑、消费群体转变、市场渠道重构”等猝然而至的新变化,缺乏预期。

随着时间推移,白酒企业逐步完成对新变化的拥抱,行业也随之迎来了复苏的曙光。

在这基础上,AI、数字化、电商渠道等新物种的涌现,更有望为传统市场带来“新增量”。

而对于一众踌躇满志的酒企来说,打赢白酒的【新增量之战】,关键仍然在于读懂市场的走向,顺势而为。



什么是白酒市场的“势”?

答案可以用一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概括:

当前,白酒行业生态面临新的的冲击与重构,由此也带来了渠道、客群、产品、营销的变化;

但本质上,白酒市场的核心价值没有变,从宏观视角来看,白酒仍然是靠时间沉淀的“工艺美学”。

这种辩证关系,也对企业的战略方向,提出了更高维的要求。

如何在延续品牌品质基因的前提下,讲出消费者能听懂的故事;如何既稳住高端消费基本盘,又开拓全新消费场景?

围绕上述命题,洋河围绕“大众消费布局”与“品质为生命线”策略,给出了创新思路。

具体到大众消费领域,洋河聚焦当前白酒市场为数不多的“增量板块”——口粮酒、光瓶酒市场,通过焕新第七代海之蓝、打造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重塑新增长点,为穿越周期积蓄新势能。



其中,作为洋河发力瓶酒市场的战略级产品。高线光瓶酒主打“100%三年陈”,在保持亲民价格的同时,让消费者充分体验“名酒品质、光瓶便利”,同时,洋河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主动以创新产品配合数字化营销触达新客群,落地“产品+渠道+营销”的变革脚步。



长期来看,这一套围绕新消费场景开拓的“组合拳”,不仅有望成为洋河经营成果的g关键护航,同样也为品牌在风浪汹涌的白酒红海中,找到了静水流深的港湾。

而在关乎品牌长期走势的高端市场,洋河除了借势“科技赋能生产”,实现产能与品质的双平衡,还在情绪价值侧发力,让用户在真实品鉴中达成对品牌的双向奔赴。

正如白酒行业分析师肖竹青所指出的那样:

洋河通过扫码红包、宴席政策、品鉴等C端创新,拉动高净值人群共鸣与共情——让货真正让目标消费者喝掉,而不是在渠道空转。

行业调整期内,企业战略选择往往决定未来格局。

长期来看,洋河给出的破局之道,同样也是转型中白酒行业的参考解法。

3、如何看待当下的“新洋河”?

从近十年白酒周期看,行业共经历两轮深度调整:第一轮是在2013至2016年,第二轮则是2022年至今。

财通证券指出,从两轮白酒产业调整的节奏看,当前白酒行业调整已接近尾声,过往产业规律也告诉我们,普遍承压和触底反弹往往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从上一轮调整看当下的白酒行业主线,能穿越周期的企业往往具备三点共性:

一是具备区域竞争优势和仍有消费升级潜力的公司;

二是品牌地位突出,有极强得到市场运营能力;

三是在产品创新和渠道模式上敢于突破。

而包括茅五洋、泸州老窖等在内的一众头部品牌也都“两条腿走路”:一面是围绕高端产品夯实品质,另一面则是聚焦大众消费做好差异化,在存量竞争的深度调整期,加速进化自身。

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初至今,全行业推出26度-33度低酒度高风味新品的规模酒企已超7家,其中不乏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等行业龙头。

变革的浪潮之下,洋河的优势在哪里?

答案要从品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里探寻。

首先,洋河过去积累下的品牌力优势和深厚的白酒基建,为好产品托底。

在产能储备上,7万口名优窖池、2000多口老窖池,超16万吨的原酒年产能以及70万吨的老酒存量,34万吨高端陶坛储酒量,陶坛储酒规模世界第一,为洋河在后续产品竞赛和消费者渗透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端产品认知上,去年梦之蓝手工班成为首个获“中国酒业协会”授权、“方圆集团”权威认证的“中国高端年份白酒”,在消费端已形成稳固的品质心智。

在人才培育上,洋河培养出的行业领先的技术“梦之队”,也标志着企业研发体系已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产能、产品和人才组成的“价值护城河”,无疑是洋河反弹最大的底气。

其次,洋河现在的战略坚守和深度调整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一方面,洋河一直以来的“双名酒、多品牌、多品类”战略已为其构建了覆盖全价格带的产品矩阵,完备的产品矩阵一面能积极把握产品结构升级的机会,另一面能适应消费分化年代的不同需求。

另一方面,自2019年开始,洋河就主动从过往深度分销转向厂商一体化模式,进入2025年更是将“去库存、提势能、稳价盘”为总体基调,深化渠道改革,为经销商主动减压,整体市场库存实现两位数去化,渠道整体压力整体得到一定的缓解。

最后,面向未来,洋河“深度变革者”的角色也依旧值得期待。



华创证券就指出,白酒行业三季报前后或将迎来“报表加速卸压—需求边际好转”的供需第一拐点,以洋河为代表的深度变革者,变革进度及反转幅度值得重点关注。

过去的发展证明了,洋河不缺触底反弹的经验,而在此轮周期在产能、产品、渠道、品牌等多方面的蓄力,这些都并未体现在收入占比上,因此一旦变革开始,“新洋河”其反转幅度也值得期待。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这场白酒市场的“新增量之战”,洋河依旧在牌桌上,中国白酒也都在蓄势穿越当下复杂的周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连破六个“千亿”!债券ETF规... 11月3日,债券ETF规模正式突破7000亿元,成为这类品种年内突破的第六个“千亿”关口。从券商中国...
平潭发展脱胎换骨 平潭发展脱胎... 富凯摘要:连亏5年之后,今年有望扭亏。作者|幕恩11月3日晚间,平潭发展发布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暨风...
亚马逊大涨5%,中概股多数下跌... 记者 | 金珊编辑 | 曾静娇11月3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后走低,截至北京时间23:15左右,道...
三季度扭亏为盈 这家光伏企业近... 中经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北京报道近日,弘元绿能(603185.SH)披露的业绩表现引发市场关注。公...
10天狂揽超760万,前券商大... 记者丨易妍君,见习记者刘夏菲编辑丨巫燕玲10天吸金超760万,昔日的券商首席也吃上了“流量红利”。“...
辞任香农芯创董事长,基石资本总... 出品|达摩财经存储芯片“牛股”香农芯创股价屡创新高之际,公司董事长、前证监会官员范永武突然辞任,引发...
杉杉债权人投下反对票,失去三公... 决定杉杉集团和杉杉股份前途命运的债权人会议结果终于姗姗来迟揭开了神秘面纱。结果是,重整方案未获表决通...
ST张家界: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1月3日,ST张家界公告,2025年11月3日,公司收到湖南省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
擘画新蓝图 投资新时代 擘画新... 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A股市场提供新一轮的政策预期和投资线索,全会勾勒的发展蓝图为市场行稳致远提供了...
1个月内7家退市公司接罚单 1... 记者丨崔文静编辑丨包芳鸣日前,退市公司泛海控股、青岛中程纷纷公告称,收到证监会或地方证监局的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