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次次会谈就是为了达成协议,不是为了同归于尽。
关键是能达成什么协议?
10月2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正式确认,中美两国领导人将在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正常情况下,元首外交的议题都是事先商定的。就像体操比赛,双方运动员上场之前,已经规定好了必须要做“达成共识和妥协”的“规定动作”,不能讨论的“禁止动作”,提前做足了准备。
双方谈判团队甚至会在领导见面前,形成一个能够签署的协议草案或大纲。以便见面后,快速进入关键议题,进行决策,谈得不错就签,谈不拢就跳过,节省领导时间,避免不欢而散。
中美釜山会晤的议题,是10月25日和26日,双方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谈妥的。
不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谈判桌上,再次看到他笃定被撤职的“战狼式人物”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会有什么感想。反正美方的“鹰派代表”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压根没来。
会谈结束后,美方代表放弃了会后第一时间进行新闻发布,谈判团成员直接从地下停车场离开。中方谈判代表从正门出来,笑着对媒体记者发布消息。
“双方以今年以来两国元首历次通话重要共识为引领,围绕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芬太尼关税和执法合作、农产品贸易、出口管制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重要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磋商,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
李成钢介绍,中美双方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
会谈结束后,贝森特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经过吉隆坡为期两天的会谈,双方达成了“非常实质性的框架协议”,美方“不再考虑”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
这证实了双方达成共识。而且根据从美方直接离开的举动和中方代表的笑容上,外界判定结果应该偏向中国。

那么,中美在吉隆坡达成什么样的共识呢?
从具体条件上看——
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这是中美伦敦会谈后,美国制造的新筹码。美方在中国打出稀土牌,以及其他对等制裁后,被迫撤销或推迟,不算意外。
根据美国交通杂志(AJOT)的数据,全球十大港口里,中国有七个,美国一个都没有。而且美国一年也造不了几艘船,却参股了大批海运公司。收港口费,美国肯定收不过中国。但中国收港口费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让美国撤销对中国造船业的打压政策,让全球航运再次畅通起来。
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也不算意外。
农产品贸易主要是美国向中国卖。如果中国再不买大豆,红脖子农民就对特朗普“粉转黑”了。这对特朗普在美国的声望,明年的中期选举至关重要。
买美国大豆,算是中方的妥协。大豆总是要买的,巴西大豆涨价,那谁便宜就买谁。
出口管制,就是中国稀土与美国芯片,以及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包括50%股权穿透长臂管辖。这部分算谁占优,要看美国具体撤销多少管制。
只有美国降低或撤销芬太尼关税,是明显的让步。
目前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20%的芬太尼关税(2025年2月-3月),以及34%的对等关税(其中暂停24%)。 如果美国降低10%关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就相当于降回到了2025年4月以前的状态。即便加上芬太尼关税,中国也与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基本相当。
目前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20%的芬太尼关税(2025年2月-3月),以及10%的对等关税。 如果美国降低10%关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就相当于降回到了2025年4月以前的状态。即便加上芬太尼关税,中国也与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基本相当。
这些是中美釜山谈判桌上必定出现的议题,但不一定全部能谈成。
特朗普还在拼命制造筹码——10月,美国展开密集外交,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日本、韩国签署稀土协议。白宫还放出消息,特朗普政府认为中方停止美国家庭跨国收养的决定“不可接受”。
这说明美国仍然不服气不甘心。但无论特朗普、贝森特、卢特尼克、鲁比奥……有多不服气不甘心,也只能到釜山坐下来讲道理。
因为中国已经用稀土管控让美国意识到撕破脸,意味着在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这是中美会谈的必然性。
1953年,毛主席总结抗美援朝的经验时表示,“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就是逼得不得已了。”
中国发育需要时间,特朗普也接受不了硬脱钩。
这次会晤放在韩国很有纪念意义。朝鲜半岛在国际政治上具有象征意义。中美之间只要有协议,为世界提供确定性,就是好消息,很可能是全球经贸的“板门店停火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