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大模型有何进展?交通运输部:将制定出台建设方案,打好基础 交通运输大模型 交通运输大模型是什么
创始人
2025-10-29 22:53:47
0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

地铁站台上,候车人群排成长龙。列车接连驶过,乘客在推搡中被挤入车厢。这是大城市的早晚高峰常态。

地面交通同样拥挤,机动车、公交车、电动车等形成较大车流量,集中并行在主要道路上。

地下与地上的交通拥堵,正考验着城市交通治理体系。面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城市病”,究竟有否解决方案?

10月29日,时代周报记者在交通运输部例行发布会上获悉,交通运输部将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该大模型被形容为能思考、会分析、善决策的“聪明的大脑”。


交通运输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源:时代周报阿力米热/摄

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是“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技术底座,“我们建设的交通大模型,不是特指某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采用‘1+N+X’架构,统筹各方创新力量开发的面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算法库、数据集和工具链。”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说。

他表示,该模型将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运输组织调度、安全应急保障、公众出行服务等全链条业务,提供智能支撑。根据规划,到2027年人工智能将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

用大模型治堵

当前,我国主要城市正普遍面临严峻的交通拥堵挑战。

根据202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36个主要城市工作日高峰平均运行速度为20.1km/h,虽较2023年的20.3km/h略有下降,但总体处于中度拥堵状态。

值得关注的是,严重拥堵城市数量有所上升。2024年,高峰时段平均车速低于18km/h的严重拥堵城市增至7个。除原有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外,深圳和哈尔滨也从上一年的中度拥堵升级为严重拥堵。

这意味着治理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项持续性课题。

过去,缓解拥堵主要依赖道路拓宽、高架桥建设等工程性手段。在城市建设日趋成熟、物理空间日益受限的今天,传统“修路扩容”模式已难以持续。

因此,在现有路网基础上,通过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提升运行效率,成为更具现实意义的治理方向。


堵在路上的车辆 图源:图虫创意

在这一背景下,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成为治理交通拥堵、提升出行效率的关键技术路径。

徐文强介绍到,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将深入融合交通运输行业知识,深刻理解行业复杂场景,深度创新交通运行范式,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运输组织调度、安全应急保障、公众出行服务等全链条业务,提供智能支撑。

“这里特别说明,我们建设的交通大模型,不是特指某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采用‘1+N+X’架构,统筹各方创新力量开发的面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算法库、数据集和工具链。”徐文强说。

从实施路径看,交通运输部将从构建基础模型底座、打造开放创新平台、构建协同产业生态三方面进行。

首先是出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建设方案》,明确建设模式和内容,构建包含算力调度、知识中枢、训练推演等功能的共性技术底座,为各类交通智能应用奠定基础。其次,通过“比赛”方式,带动大家一起来研究、来试用,激发行业创新活力。

在协同产业生态方面,今年8月,55家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未来将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技术共研、数据共享和标准共建,并根据需要动态扩充成员单位,保持联盟活力。

初见成效

事实上,不少城市已将人工智能运用在交通信号灯、地铁自动驾驶领域。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各大城市交通路口约有120万个,其中红绿灯路口约40万个。假设其中30%的路口需要做智慧路口升级项目,则全国城市交通路口升级带来的软硬件市场规模超600亿元。

在实际应用中,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已展现出显著的通行优化效果。

例如,襄阳、广州等城市在改造后,路口整体通行效率提升超过30%,延误时间与停车次数下降逾30%,绿灯空放现象减少85%以上,高峰期拥堵时长与拥堵程度也降低了20%–25%。


川流不息的车辆 图源:图虫创意

在轨道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同样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湖北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运营,这是武汉首条全自动驾驶的轨道交通列车。该列车从唤醒、启动、停止、车门开闭、载客运营、列车回库以及休眠,都可以自动进行。

得益于全自动驾驶技术,该线路故障率由百万列公里1.8次降至0.7次,准点率从99.89%提升至99.99%,运行速度也由35公里/小时提高至37.55公里/小时。运行效率提高后,在满足同等运力条件下,可减少两列上线列车。

除上述领域外,人工智能还将在更多交通场景中发挥价值。

近期,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在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内河货运船舶自主编队航行、公路重大灾害智能管控处置、高速磁浮系统、低空陆空协同领域推进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

徐文强表示,这些创新工程将在“十五五”全面部署落地,通过“科技+工程”的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重点专项等强化科研支撑,另一方面依托重点工程项目落地实施,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重大标志性工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抖音内部人士回应:京东证实了自... 近日,有关京东限制商家在其他平台的经营,并向某大型家电品牌发出 500 万元巨额罚单的消息,受到广泛...
逼近8万亿!指数基金规模暴增,... 规模暴增的指数基金产品正成为股票市场的核心引擎。10月28日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数据显示,指数基金产...
“十五五”规划定调,稳妥实施延... 10月28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中提到,稳...
见证历史!英伟达成为首家市值突... 10月29日,美股开盘后英伟达股价高开,盘中涨幅一度突破5%,成为首家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人,被刑拘 10月29日,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得到有关部门通知,获悉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
一年五千亿,河北电商凭啥打败义... 说起小商品制造这个产业,大家最先想到的,估计都是义乌、广东之类的南方城市吧?不过真正低调的超级卷王,...
南京商旅: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 10月29日,南京商贸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商旅,600250.SH)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财...
茅台发三季报:茅台酒及合同负债...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时候,茅台交出的三季报“成绩单”引起各界关注和议论。10月29日下午,贵州茅台发...
桂林旅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 10月29日,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旅游,000978.SZ)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财务数...
交通运输大模型有何进展?交通运...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地铁站台上,候车人群排成长龙。列车接连驶过,乘客在推搡中被挤入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