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丨隋意
9月29日,是第十三个重阳节。
根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印发《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养老已成为重中之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
平安无小事。在无锡江阴塘头桥村,徐金泉及他的家人们正在直面“失能老年”的养老难题。十年前,刚刚退休的徐金泉突发脑梗,自那以后,他的生活都困在家中那张小小的一张病床上。
同样被困住的,还有寸步不离、一餐一食都得照顾他的刘奶奶(徐金泉的老伴)。两位年过七十的老人,在照护与被照护中走过了十年。
如果刘奶奶也意外病倒,那这个家又该由谁来照顾?
徐金泉和刘奶奶的生活,也折射了当下的部分老年群体生活的困境。
据《中国老年健康报告》的相关数据估算,2021-2023年全国60岁以上失能人数达到4654万人。有研究预计,未来中国失能总人口将继续攀升,2025年预计达7279.22万。
其中,农村老人的卧床照护,在医疗资源、交通距离、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下,显得更为艰难。
2025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
“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合理确定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覆盖范围和补贴标准,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政策的衔接”“推广包含长期护理责任、健康管理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这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对老龄化社会的系统性应对。
农村卧床老人的照护,并非易事
长期卧床的徐金泉,在身体无法自如活动的日子里,内心也渐渐低落。褥疮、视力退化、肌肉僵硬连番折磨,一同到来的还有无助、孤独,以及尊严的崩塌。
以老伴的床榻为圆心,刘奶奶的活动半径也固定在这间小小的屋子里。每天的事项塞满她的时间轴。
一天三顿饭,她需要一勺勺喂到徐金泉嘴里。此外,家里一应大小事务都等待她处理。
她需要打扫整个房子的卫生,处理房前屋后的杂事,给老伴洗脸、梳头、擦身——床要摇高一点,毛巾要温热些,这些微小的细节也逐渐成为了一种严苛的自我要求。
看似简单的小事变成每天的必要动作后,比常人想象中更耗费时间和精力。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琐碎的照护也让刘奶奶越发感到吃力。
“长期照护”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指的是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身体机能退化、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或丧失的人群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其目的是维持和改善失能人口的生理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确保他们在有限的身体状态下构建有尊严、有温度的生活常态。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卧床老人都会选择住在家中。

其中,农村卧床老人的长期照护责任大都会落在家属的肩头,因此常有“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说法。
由于徐金泉的子女远在外地,且常年为生计忙碌,刘奶奶便默默揽下了大部分担子。
仅在帮助老伴翻身这个动作上,刘奶奶就要耗尽全身力气,花上将近半小时。
除此之外,翻身需讲究手法,还要配合肌肉按摩、关节活动。即便如此,徐金泉依然无法免受褥疮带来的痛苦。
而谁又能来帮助作为照护者的刘奶奶?
照护者的家人,也需帮助
2019年7月,长期护理险首次在江阴试点。老俩口的生活也迎来了转机。
所谓“长护险”,是通过建立个人缴费、政府补助、医保统筹基金划转等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对经评估后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符合条件的长期失能参保人员,可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
根据参保人员的护理需求,江阴市长护险服务形式,包括医疗机构住院护理、养老(残)机构护理、社区居家护理三种。
徐金泉所在的塘头桥村委,划分在长护险江阴试点的第五片区中。2022年,平安产险中标长护险在该片区的落地工作。
平安产险无锡分公司客户经理洪天负责江阴第五片区长护险的经办工作,包括失能人员的待遇申请、初筛、评估公示、稽核巡查,以及对第三方合作护理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在了解了徐金泉和刘奶奶的具体情况后,洪天更多的是心疼,“如此繁重的照护工作,奶奶是怎么扛过来的?”
在实地调研多次、家庭线下走访等工作完成后,洪天等工作人员完成相应的审核及确认后,徐金泉获得了长护险的支持,取得了社区居家护理的服务。
洪天联系到的定点合作护理机构,为徐金泉匹配了专业护工张阿姨。
张阿姨的工作是定期上门为徐金泉擦拭身体、喂食、剃头,并进行肢体康复等全方位护理,每周上门五次、每次90分钟。
她细致、专业的康复训练,有效缓解了长期困扰徐金泉的褥疮问题,同时把年迈的刘奶奶从照护的压力中解脱了出来。
在洪天和张阿姨的帮助下,两位老人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又到一年重阳节,徐金泉和刘奶奶再一次平安度过,继续感受人生的可能性。
截至2025年9月,薛付兴老人已享受上门服务 59个月,累计服务1270次,长护险基金为徐金泉老人支付护理费用共计95250元。
长护险试点,守护更多农村卧床老人的平安
自从2022年负责平安在江阴第五片区的长护险落地工作,洪天也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乡村探索者。
第五片区的老年人,大都分散居住在不同的村子里。
为了彻底摸排该片区还有多少像徐金泉一样急需长护险服务的老人,洪天60%的工作时间,都要驱车前往不同的村,一户户走、一家家问,力求找出所有需要长护险的老人。
起初,村民们拒绝为这个“不速之客”提供帮助。在村里,洪天经常收到疑惑和警惕的目光,问路也常常被拒。
他没有放弃,一边坚持把服务送到有需要的老人床前,一边联合村委向村民宣讲长护险的意义和作用,希望老人在需要时能及时申请以减轻压力。
那一年,洪天和同事们把整个片区的老年人全走访了一遍。最多的时候,洪天一天要跑20户人家。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洪天走进了老人的生活日常,为失能老人及其家庭解困,逐渐从村口的陌生人变成“自己人”。现在的他,可能比部分村民还要了解村里老人的生活。
“我的父母五六十岁了,也到了要考虑养老的时候。长护险的存在,对老人、家属都是一重保障。”
洪天坦言目前的工作给了自己强烈的价值感,希望能助力政策发挥更大的价值,让有需要的老人得到帮助。
2022年4月以来,平安产险无锡分公司承办片区累计受理申请近3000人次、初筛2614人次、评估3442人次、待遇结算7120余万元,惠及中重度失能人员5682人。
历年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有关长护险的相关描述屡次出现:
2019年提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提到“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4年提出“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二字被去掉。2025年的表述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截至2025年1月17日,全国共有49个城市参与试点,超过1.8亿人参保,累计超过260万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研究》显示,预计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3.1万亿元,并在2040年达到近6.6万亿元。
作为长护险参与机构之一,平安产险已在8省18个区县承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服务覆盖参保群众超3000万人,累计支付护理待遇超2.7亿元,并不断探索丰富长护险服务。
实际上,除了推动长护险的落地外,平安已深耕医疗养老生态圈超过10年,覆盖保险、医疗、投资、科技等多个业务条线。
探索“健康保险+医健服务”新模式,首创“出院三日赔”“专属就医陪诊”“专属住院陪护” 等更省时的服务体验。
同时,积极构建覆盖医生、医院、健康管理机构、药店等的广泛合作网络,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养老管家” 服务,整合“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 三大功能模块。
截至2025年9月末,在国内,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3.7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7万家;合作药店数近24.1万家,全国药店覆盖率超35%;提供养老管家服务数百项。
“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建成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但城乡差距、服务不均衡等问题依然突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渐显现,如何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成为全社会需要直面的必答题。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将推动养老责任从家庭单一主体向社会多元协同转变,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践行“金融为民”初心,协同保险与医疗养老服务,通过“金融+医疗健康”“金融+养老服务”,提供优质的医疗养老服务,中国平安也在助力作答这道养老金融的时代命题,守护万千老人和家庭的生活。
(文中徐金泉为化名)
上一篇:新乳业三季报归母净利大增超31%,“中国式新鲜”持续领跑 新乳业预计净利 新乳业四季度业绩
下一篇:摩根士丹利邢自强:牛市是政策、企业和资金面信心修复的结果,但需进一步改革以持续 摩根士丹利邢自强发债 摩根士丹利邢自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