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向被视为“标杆”的马上消金,近期频繁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先是,5年累计超百亿的催收费用,让这家“左手放贷,右手催收”的公司陷入偏离“普惠”初衷的争议;后是,被员工爆出即将裁员30%,且已经开始实行996工作制。
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件事,事实上背后是在监管逐渐构建涵盖风控、合规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引导消费金融行业由粗放规模竞争转向质量规范发展中,马上消金“高收益覆盖高风险”运营模式失灵的反应。
高收益覆盖高风险
单就业绩而言,马上消金在持牌消费金融中可谓是“优等生”。
数据显示,2021年-2024年,马上消金实现营收101.74亿元、136.53亿元、157.95亿元、151.49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3.82亿元、17.88亿元、19.82亿元、22.81亿元。
2025年上半年,马上消金营收87.34亿元,同比增长12.96%;实现净利润11.54亿元,同比增长8.07%。该成绩在披露了半年度业绩的持牌消费金融中名列前茅。
作为后来者,马上消金却能居上,原因此前经理人网曾撰文分析过,概因其构建的“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运营体系。
简单来讲,马上消金通过“场景+开放”将业务下沉拓展至三四线城市、县城甚至农村,实现增量用户的拓展,而这些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长尾用往往信用风险较高,故马上消金就通过收取监管允许范围内最高利息实现高收益。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
1)马上消金的平均贷款利率在2023年约为20%,2024年数据暂未披露,不过经理人网梳理多份马上消金的贷款合同,发现其利息定价主要集中在18%~24%区间。
2)2022-2024年,马上消金净息差分别为15.78%、15.06%、13.93%,远高于银行机构。
也正是因为这种模式,马上消金才陷入偏离“普惠”初衷的争议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马上消金支付的催收费用分别为11.56亿元、15.01亿元、20.88亿元、28.20亿元、31.28亿元。5年时间,马上消金累计催收费用106.93亿元,而同期马上消金的净利润也仅是81.45亿元。
如今,随着消金行业进入存量竞争,且不良率普遍呈现抬头趋势,马上消金的催收费用只会越来越多,2024年马上消金的催收费用已经占其营收的20.65,成本压力也会越来越逼近效率边界。
“催收乱象”难止
百亿催收费用背后,也暴露出马上消金的合规问题。
2021年6月,马上消费就因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合作商管控不严、联合贷款管理不到位、不合规催收、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等7项违规行为,被原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通报点名。
已过4年,情况是否好转?
以黑猫投诉平台数据为参考,经理人网在该平台检索“马上消费金融”,截至发稿,马上消金的投诉量累计为75244起,而这一数据在2024年6月还只是29550起。
梳理投诉内容,可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是暴力催收。其中诸多投诉指向马上消金通过外包第三方催收机构采用电话、短信“轰炸”方式暴力恐吓威胁,且存在泄露个人资料、曝通讯录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
根据马上消金官网发布的公告,其目前正与135家催收机构进行合作。经理人网注意到,合作名单中重庆信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重庆信盟”)等曾被曝光在催收实操中存在催收乱象甚至触及法律底线的企业赫然在列。
之所以“放不下”重庆信盟,不单单是因为该公司是马上消金的多年合作伙伴,更重要的原因是重庆信盟是通过股权和高管深度绑定的关联方:重庆信盟是马上消金第二大股东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的实控人为赵国庆,而赵国庆则是马上消金的创始人、董事长。
二是乱收费。如有投诉指出,安逸花(马上消费旗下信贷平台)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开通会员扣费,申请贷款时还被强制捆绑数目不菲的担保费、保险费。
经理人网体验发现,马上消金的会员费设计相当巧妙,并未同其他贷款平台一样通过第三方公司扣款,而是直接从信用额度扣除转变为账单形式,这种模式“神不知鬼不觉”的提升了扣费的成功率。
三是高利贷。上文提到,为实现高风险的覆盖,马上消金的贷款利息往往都是法律规定范围内追求最大化。但根据投诉内容可不难发现,不少贷款合同中,叠加保险费、担保费和会员费等费用,马上消金的实际年化利息早已超过国家规定上限。
结语
就业绩规模而言,马上消金仍是行业的佼佼者,但百亿催收费宛如一面清镜子,时刻营映照着它存在着的合规问题,显然这对于长期的发展是不利的。
而这需要马上消金告别传统的“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向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和运营管理,提升获客、风控等自营能力,以增厚收益。
来源:经理人网
作者:南岂珵
编辑:曹諵
上一篇:【收盘】A股高开高走放量上涨,沪指站上4000点 a股收盘震荡上扬超百股涨停 收盘a股高开低走银行股逆势护盘
下一篇:数字化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云汉芯城2025Q3实现净利润2754万元 云汉芯城近三年盈利情况 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