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报道
2025年10月27日,以岭药业(证券代码002603)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单季18.27亿元营收同比增长3.78%,保持平稳运行态势;3.3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1264.61%,业绩亮点显著。
从年初至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营收58.68亿元,归母净利润10.00亿元同比增长80.33%;扣非归母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长90.53%。短期业绩爆发力与长期盈利潜力形成良好呼应,也折射出中药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积极探索。
单季净利高增
以岭药业2025年第三季度的核心业绩数据,呈现出“单季高增、全年稳健”的特征。
从单季看,利润增速远超营收,成为本季度财报最突出的亮点。第三季度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3.78%,增速保持平稳。
而从年初至报告期末的全年维度,业绩则呈现“营收适配调整、净利稳步增长”的态势。营收58.68亿元,归母净利润10.00亿元同比增长80.33%,这种“利润增长跑赢营收”的表现,既体现出企业对经营节奏的精准把控,也反映出核心盈利能力的扎实提升。
单季利润的爆发式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跃升。
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幅,远超归母净利润,说明剔除偶然因素后,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这与产品销售结构优化、生产效率改善直接相关。
非经常性损益则在此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
本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677.14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903.09万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处置损益贡献31.42万元。同时,信用减值损失503.27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128.53%,主要因转回坏账准备,直接为利润端注入正向增量。
另外,公司积极进行成本控制与费用优化。
成本端,公司营业成本从上年同期29.67亿元降至23.16亿元,降幅远超营收下滑幅度,直接推动毛利率提升,成为利润增长的“压舱石”。
费用端的调整同样成效显著。销售费用从16.72亿元降至13.53亿元,背后是营销模式的精细化调整,通过优化渠道结构、砍掉低效投入,实现费用节约。
不仅如此,财务费用表现尤为亮眼,同比下降107.07%,一方面因报告期内利息费用减少,另一方面叠加525.65万元的利息收入,财务费用从“成本项”转变为“收益项”,进一步增厚利润。
此外,股东结构方面,报告期末持股集中度显著提升。长信金利趋势混合型基金、平安相关资管计划新进前十大股东,分别持股595万股、536.4万股。
中药协同增优势
以岭药业的财报表现,并非孤立的企业成果,而是与中药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深度协同,展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与竞争优势。
先看成本端,中药材价格波动一直是中药企业的重要挑战。以岭药业能实现21.94%的营业成本降幅,远超营收下滑幅度,要么是通过集中采购、长期锁价稳定原材料成本,要么是通过工艺优化提升生产效率。在行业成本普遍承压的背景下,这种成本控制能力,已成为企业抵御风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需求端的分化则更为明显。当前中药行业终端需求呈现“冰火两重天”,以岭药业第三季度主营业务利润高增,正是通过强化核心品类的学术推广与市场教育,提升产品认可度与渗透率,从而精准把握核心产品的市场需求。
而在行业竞争格局方面,中药行业呈现“头部集中、优势集聚”的趋势。
作为拥有多个核心中药品种的企业,以岭药业品牌积累带来的市场认可度、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持续的研发投入带来的产品竞争力,共同推动其在行业整合中占据有利地位。
不仅如此,政策环境也为中药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面对国家对中药行业的支持政策持续出台,以岭药业在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5.44亿元,占营收比为9.27%,较去年同期的8.98%提升了0.29个百分点,仍保持较高规模。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大幅改善,也让其在行业转型期有更充足的资金用于研发投入与产能升级。
在中药行业创新与传承的发展课题上,以岭药业也在积极探索实践。
传统中药品种需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验证疗效、提升质量,经典配方也需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研发。以岭药业依托核心产品形成的优势,正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推进经典品种的工艺改进与适应证拓展,同时避免路径依赖。
财报显示,公司在建工程规模达11.27亿元,较年初略有下降,推测用于产能优化与研发设施建设。这一布局若能顺利落地,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效率与研发能力,为应对行业挑战、把握发展机遇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短期看,以岭药业成本控制与费用优化推动净利润高增,机构资金入场与现金流改善为企业提供了稳定支撑,核心业务竞争力持续增强。
长期来看,随着中药行业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公司核心产品优势的进一步巩固、研发投入的逐步落地,以岭药业有望在行业转型进程中持续夯实优势,实现业绩与价值的协同增长,也为中药行业头部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