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10月15日刊登题为《1929年华尔街危机的教训》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历史上有少数几个年份总是与单一事件紧密相连。一想到1066年、1776年或1914年,就不可能不忆及那些永远改变世界的战争与革命。还有两个年份因最严重的金融崩溃而被铭记:2008年与1929年。
《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罗斯·索金曾以《大到不能倒》一书记录了2008年的金融动荡。如今在《1929》中,他将目光转向这场现代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股市与银行崩溃——后世所有金融危机都难免与之相较。
美国股市在20世纪20年代狂飙突进,受经济乐观情绪及债务驱动的危险交易的推动,从1921年的低点到1929年的高点上涨近500%。1929年10月,杠杆押注突然崩盘;市场烈火持续燃烧逾两年半。随之而来的大萧条一直延续至美国参加二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直至1954年才重返此前高点。
索金细致、精准地讲述了这一宏大的事件,近乎以小时为单位重现关键人物如何经历这场剧变。他着重刻画了摩根大通代理总裁托马斯·拉蒙特,以及国民城市银行(后演变为花旗银行)总裁查尔斯·“阳光查理”·米切尔。这些人不仅是金融家,更是公共生活领域的重要人物,能轻易接触华盛顿最高层级官员。
美国的银行曾向证券经纪公司发放巨额贷款,这些公司又转手将大额资金借给狂热的投资新人,这个信贷链条随着股价自由落体而断裂。以拉蒙特为代表的一批银行家在抛售狂潮中耗费数亿美元购入股票,试图救市却徒劳无功。
面对大规模失业,拉蒙特与米切尔之流在媒体上遭受诋毁,并被传唤至立法机构就其业务与收入作证。部分金融界人士甚至站上被告席。美国金融体系适时得到重塑:1933年《格拉斯-斯蒂高尔法》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分离。
索金对2008年危机的报道基于数百次访谈,但本书中的多数人物已离世数十年。广泛的调查与生动的笔调相结合,使得这场股市崩盘及相关人物仿佛就出现在不久之前。重要政治人物亦在书中穿插登场,包括需应对魏玛共和国恶性通胀与战争赔款的德意志帝国银行行长亚尔马·沙赫特,以及温斯顿·丘吉尔(他曾涉足投机交易,“黑色星期二”当日恰在纽约)。
本书大多时候引导读者自行寻找1929年与2025年的相似之处。繁荣期的狂热,引发抛售的恐慌,以及决策者事后的妄想,对近年危机的观察者而言都似曾相识。(编译/卿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