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永乐 上海报道
金融女将崔春华泰证券资管掌舵人的旅途告一段落。
10月24日,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资管”)发布公告,崔春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董事长职务,由公司总经理江晓阳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21世纪经济记者从华泰证券内部人士处获悉,崔春的下一站任职去向已确定,具体信息有待后续官宣。
华泰证券资管是华泰证券全资子公司,其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华泰证券受托资产管理部,自1999年起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2014年成立资管子公司,以独立法人身份展业,并于2016年获得公募牌照。
公开资料显示,崔春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硕士,此前曾供职于光大证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等知名金融机构,拥有超过20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
具体而言,她曾任中国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经理,光大证券总裁办高级经理,建设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副处长、金融机构部副处长,嘉实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兼任中金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2015年5月,崔春加入华泰证券资管,曾担任公司总经理,2016年10月担任公司董事长。
也正是在2016年,华泰证券资管获得公募牌照,推动业务模式从单一业务转向资产管理和公募业务双牌照落地,实现规模破千亿的跨越式发展。
接近华泰证券资管的人士表示,自2015年加入华泰证券资管以来,崔春长期致力于打造“差异化、平台化的券商特色发展道路”战略,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十余年来不断率领公司在各项业务领域稳中有进、创新前行。
“在崔春的带领下,华泰证券资管不断变革重构,公募业务从无到有,十一年的发展历程造就了多个行业成功和领先。”该人士表示。
如今,华泰证券资管业务布局已覆盖权益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多资产和FOF投资以及资产证券化、REITs、资本市场业务、跨境业务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规模化、差异化且覆盖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体系和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泰证券资管资产管理规模为6270.32亿元,同比增加23.92%;公募业务规模突破1659.09亿元;半年度营收突破12亿元,利润突破7亿元,均位列券商资管前列。
崔春此番卸任后,华泰证券资管的董事长职责暂由公司总经理江晓阳代为履行。
履历显示,江晓阳也是一名华泰“老将”,他曾在华泰证券广州体育东路证券营业部、北京月坛南街证券营业部、金融创新部、证券投资部等部门任职,2024年1月进入华泰证券资管,现任华泰证券资管董事、总经理。
华泰证券资管的高管调整并非孤例,自2025年开年以来,券商资管高管就已变动不断。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山证资管、国泰君安资管、海通资管、东证资管、兴证资管、光大资管、甬证资管、华泰证券资管在内的多家券商资管子公司高管发生变更,其中不乏董事长、总经理级别的高管变动。
9月,甬证资管公告显示,公司董事长由李抱变更为闻明刚,闻明刚同时担任甬兴证券总裁。
8月,光大资管发布公告称,熊国兵因工作职务调整离任公司董事长职务,在新任董事长履职前,暂由公司总经理乔震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5月,兴证资管发布公告,刘宇任兴证资管董事长,原董事长孙国雄同日离任;东证资管再次公告,国信证券原副总裁、国信资管原董事长成飞担任公司总经理。
4月,海通资管发布高管人员变更公告,原董事长路颖因工作安排离任,陶耿接任董事长一职;国泰君安资管发布公告,谢乐斌因工作调整离任董事长一职,由陶耿接任;东证资管公告称,原总经理张锋因个人原因离任。
3月,兴证资管公告表示,原副总经理杨华被任命为兴证资管总经理,董事长孙国雄不再兼任总经理;甬证资管公告显示,原总经理冯恂卸任,山证资管原副总经理许煜出任甬证资管董事、总经理。
1月,山证资管总经理乔俊峰任期届满离任,转任公司副总经理,浦银安盛基金原副总经理李宏宇接任山证资管总经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2025年券商资管子公司高管变动频频,本质是行业多因素叠加的结果,既受外部环境影响,也和机构内部需求、人员自身选择有关。
从外部看,监管和市场是主要推手。一方面,参公产品收尾进入关键期,机构要加速适配监管要求,比如部分公司换帅是为了推进公募化转型;另一方面,行业分化越来越明显,头部机构占走更多市场份额,不少中小机构业绩承压,转而通过调整管理层来更换打法思路。
向内看,机构自身的战略和治理需求是核心。一是业务转型匹配新能力,比如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合并后,安排陶耿同时管理两家资管子公司,就是为了统筹资源,如今两家子公司已启动合并;二是业绩承压倒逼优化,比如兴证资管调整管理层,进一步强化“固收+”业务布局;三是母子公司协同需求,比如甬证资管让母公司总裁兼董事长,进而拉通集团资源。
还有两个微观原因不能忽视。一是行业代际迭代加速,60后核心高管逐步因到龄退休退出核心管理岗,70后、80后业务骨干则加速补位,成为推动行业转型的中坚力量;二是高管个人职业路径调整,部分高管基于个人规划选择离任,亦有从业者寻求跨界发展,折射出券业市场化人才流动的趋势在加强,行业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争夺也更激烈。
机构人士认为,整体来看,这波变动是券商资管子公司从“拼规模”转向“拼质量”的正常反应,管理层调整也是机构应对行业变化的关键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