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押中风口迅速暴增规模,摘掉“迷你基”标签,这是发起式基金“翻身”的命门吗?

近日,公募基金三季报持续披露。截至10月23日,已有多只迷你发起式基金最新规模重返清盘线以上,部分发起式基金规模更是大幅增至百亿元。这些规模激增的发起式基金在三季度踩中了大幅上涨的大科技板块,基金业绩大放异彩,部分份额也得以大幅增长。
然而,短期规模暴增的发起式基金也会遇到“甜蜜的烦恼”。受访者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基金规模短期增长过快反而会增加投资的难度,甚至需要调整投资策略。一些基金近期已经采取了限购措施控制规模的过快增长,并且对于四季度的行情会更加谨慎。
翻身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多只发起式基金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包括上银、中欧、东财、永赢、安信基金等公募旗下的产品。
具体来看,上银数字经济C三季度末规模为2.39亿元,较二季度末的0.01亿元增长20751.47%;永赢科技智选A三季度末规模从二季度末的1.31亿元暴增至22.78亿元,增幅达1639.2%;目前单季度规模增幅超过1000%的基金还有中欧资源精选C、中欧数字经济A、中欧农业产业C。
合并份额来看,多只发起式基金在三季度末摘掉了“迷你基”(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的标签,包括上银数字经济、东财稳健配置六个月、中欧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中欧资源精选、中欧农业产业、中欧中证沪港深黄金产业指数等。
还有一些发起式基金在三季度规模“一飞冲天”。比如,永赢科技智选规模从11.66亿元暴增至115.21亿元;中欧数字经济规模从15.27亿元暴增至130.21亿元;中欧盈选稳健6个月持有规模从62.89亿元暴增至108.15亿元。除上述基金外,其他发起式基金三季度末规模亦有较大幅度增长,安信创新先锋规模从0.98亿元增至2.4亿元,长城医药产业精选规模从11.32亿元增至17.9亿元,中欧信息科技规模从11.31亿元增至64.62亿元。
也有一些发起式基金规模仍停滞不前,甚至后退。比如,北信瑞丰外延增长三季度末规模环比小幅下降,金信智能中国2025规模从前一季度末的7.58亿元降至5.64亿元,金信稳健策略规模从前一季度末的15.58亿元降至15.05亿元。
上述规模环比大幅增长的发起式基金,其增长部分得益于三季度业绩的出色表现以及基金份额的正增长。数据显示,永赢科技智选三季度净值涨幅接近100%,中欧信息科技三季度净值涨超80%,中欧数字经济、安信创新先锋三季度净值涨幅均超70%,上银数字经济、中欧周期优选三季度净值涨幅均超50%。这些基金三季度重仓的半导体、光模块等科技板块表现强劲,有力地推动了基金净值的大幅上扬。
低调
据了解,发起式基金是公募行业一类有着较低成立门槛的产品,只需满足募集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经理作为基金发起人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这些条件即可。因此,也成为众多公募基金公司布局创新型产品或投资策略的工具。
与此同时,发起式基金有着严格的清盘机制,成立三年后规模达到2亿元才能保住基金,这也是目前众多发起式基金陆续清盘的主要原因。然而,由于大部分基金公司是为了保成立,这使得存续的部分发起式基金一直面临规模不足2亿元的困境。
今年三季度的强劲行情,为众多发起式基金摆脱困境提供了契机。“基金规模确实增长迅猛,太出众了。”某公募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此前市场涨幅显著、热度高涨,使得其公司旗下基金受到广泛关注。
管理发起式基金的公募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三季度相关基金投资的板块恰逢风口,因此基金净值大涨,并且份额持续增长,这共同推动了基金总规模的显著提升。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尽管基金净值的大涨是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但部分持有人可能会选择获利了结。因此,基金规模能否持续增长,还将受到市场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面对基金规模的快速膨胀,基金公司更倾向于引导投资者保持理性。永赢科技智选近三个月发布了三次暂停个人投资者大额申购等业务的公告,8月27日限制个人投资者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申购金额为100万元;9月5日则继续降低申购金额,为1万元;10月14日又再次将限制申购金额恢复为100万元,理由均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
对于该基金短期内多次调整个人投资者申购金额上限的行为,某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称,可能是8月份半导体、通信等科技股开始大涨,9月初则是部分板块阶段性高位,所以管理人希望能控制基金规模增速,让投资者更加理性投资。近期将限购金额从1万元恢复至100万元,也是看到市场在经历大涨之后出现了调整,有明显“降温”的迹象。
记者注意到,同样是三季度规模激增至百亿元的中欧数字经济,也在三季度多次发布了暂停大额申购等业务的公告。据记者统计,中欧数字经济在8月6日发布了暂停大额申购公告,并在8月13日和22日发布调低大额申购的公告,目前单日单个账户单笔或多笔累计申购不超过5万元。其目的也是保证基金的稳定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此外,中欧盈选稳健6个月在9月9日宣布暂停申购等业务。
某公募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市场对于四季度行情看法或偏谨慎,为了保住年内创造的收益,一般投资操作上可能会相对保守。
应对
百亿规模基金在公募行业并不罕见。目前,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中,规模最高的已超过300亿元;而在被动指数基金中,规模最高的已突破4000亿元。
那么,为何越来越多的基金会选择控制规模,不希望“长得”那么快呢?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如果基金规模在短期内急剧扩张,那么将显著增加基金经理的管理压力与操作难度。
“一方面,为匹配骤然增长的资金体量,基金经理需迅速扩大研究覆盖范围,寻找更多合适的投资标的,对投研团队的反应速度与研究深度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大规模资金会明显制约投资操作的灵活性,大额买卖易对市场价格造成冲击,推高交易成本。”曾方芳表示。
曾方芳还表示,若原有策略侧重于小市值或流动性较低的个股,在资金规模大幅提升后,这类资产可能难以承载相应持仓,导致策略执行效果打折扣。若规模超出策略合理容量,还会稀释策略原有的超额收益,影响基金长期业绩的稳定性。
“基金规模迅速扩张后,基金的投资策略通常也会作出相应调整。”曾方芳指出,具体而言,一方面,为满足大资金进出的流动性需求,投资重心可能更多地转向大盘蓝筹股。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增加投资标的数量来实现投资组合的进一步分散,以降低单一资产对整体组合的影响。此外,投资风格也可能发生转变,从较为积极进取的策略转向更注重中长期回报的稳健策略。
本轮推动基金业绩和规模增长的热门板块是科技,对于科技股,一部分基金公司依旧持乐观态度。
国泰基金表示,从交易上来看,当前A股热门科技赛道调整幅度已接近历次科技牛情绪性调整的均值水平,且调整时间相对较短。这意味着尽管后续板块可能仍有波动,但风险冲突和机构止盈相互交织有望令市场结构的改善速度更快。建议保持对AI、有色、港股互联网、新能源等板块的关注,市场波动反而可能是布局的良机,这些板块的中期向好趋势并未改变。
摩根士丹利基金指出,今年以来市场主线相对清晰,主要集中在高景气的AI领域。近期部分公司的盈利预期再次上修,基本面并没未有恶化。同时,资源品、创新药、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机会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