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车十年,零跑从岌岌无名到新势力一哥,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最艰难的时候,创始人甚至自掏腰包为员工发工资,维持公司运转。支持朱江明的,不是豪赌一把的盲目,而是对“核心技术、零部件自研”战略的确信。
文 |原雅坤
编辑 |新言
运营 |步鸟
两年三次增持
这已经是两年内,朱江明第三次增持零跑了。
10月20日,零跑汽车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对零跑进行了新一轮增持。近两年以来,朱江明累计增持金额总计约8.5亿港币。
创始人不断增持向市场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意味着朱江明对零跑的技术实力、产品逻辑以及未来规划有足够信心。2023年,朱江明曾表示,“未来10年内不以任何方式转让或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如今两年内三次增持,也给投资者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有利于零跑获得更多的市场青睐,继续实现公司的良性发展。

▲零跑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图 / 视觉中国
作为创始人,对于朱江明而言,零跑承载着他全部的热情与心血,这是他对零跑长期承诺的兑现,也是坚守责任的具像化。
这份责任很重,承载了零跑造车十年以来的一路风雨。
过去十年,零跑默默积蓄力量,终于迎来井喷式爆发的一年。这也是朱江明增持的底气。2025年零跑交付量登上了新台阶,官方数据显示,9月零跑汽车的交付量首次突破6万台,创历史新高,也刷新了新势力的月交付纪录。至此,零跑连续七个月登上新势力销冠宝座。
销量一路攀升,给了零跑足够的信心,半年报发布后,零跑将全年销量目标从50万至60万辆,提升至58万至60万辆。
截至9月,零跑已经累计交付了近40万台新车,未来还有三个月时间,按照月均5.5万辆的水平估算,零跑完成全年销量任务的难度并不大,毕竟,四季度是车市旺季,正是各家车企冲销量的关键时期。
销量战报上数据不断跳动,最终转化为财报里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第四季度,零跑第一次实现净利润转正,提前一年达成单季度盈利的目标。继理想汽车之后,零跑成为第二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此后,业绩没有摇摆,今年零跑成功实现半年度盈利,2025年上半年,零跑赚得净利润0.3亿元。
从依靠外界“输血”到实现自我“造血”,对一家车企来说是里程碑式的时刻,这意味着零跑的产品与市场策略显现成效,也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持续攀升的销量需要与之匹配的产能支撑。9月25日,伴随着第1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零跑成为中国第二个达成百万辆下线的新势力车企。从1到50万台,零跑用了6年,而从50万辆到100万辆,零跑只用了343天。

▲零跑汽车第一百万辆整车下线。图 / 零跑汽车官方
产能飞升的背后,体现了一家车企对生产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体系化管理能力,涉及零部件供应商、产线协调、物流运输等多个环节。
这一系列正向信号,在资本市场得到了积极反馈。自去年底以来,零跑股价整体处于一路上行的状态。本周增持公告发布后,零跑股价涨幅一度接近8%,单日市值增加了近50亿港元。
翻开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一个新的名字出现了——零跑以423位的排名首次入围,这也是新能源车企中的唯一新进力量。
新势力一哥的秘密
外界好奇的是,经历一轮又一轮搏杀,零跑为什么能留在牌桌上?毕竟车圈已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有些品牌的名字已经日渐模糊,也有品牌倒在决赛前夜。眼下还能站得住、拿得出手的新势力,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最核心的原因是,零跑采用了极致“品价比”策略。凭借“好而不贵、便宜大碗”的产品逻辑,零跑牢牢抓住了15万级市场,被业界比作“汽车界的优衣库”。
要做到“好而不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从诞生之日起,零跑就始终坚持核心技术全域自研。这与创始人朱江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工程师出身,朱江明深知技术才是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零跑,工程师文化随处可见。
时间回到2020年初,首款产品S01销量不佳,T03尚在研发中,又赶上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低潮,零跑的钱不够用了,朱江明不得不自掏腰包给员工发工资,正在研发中的C11也差点夭折。但再穷也不能穷技术,工程师团队死磕技术,才有了后来的C11,为零跑开拓更大市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零跑全新C11。图 / 零跑汽车官方
在零跑位于杭州的总部,有一个展厅专门陈列零跑多年以来取得的各种技术成果。其中有一项叫做“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能够实现1颗SOC芯片+1颗MCU芯片打造中央超算,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的协调及控制都能通过这两颗芯片来实现。而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基于一个芯片打造一个域控制器。
还有LEAP全域自研技术架构,通过高度集成化的设计,可以快速实现技术迭代并应用到产品创新上,技术可控、成本可控,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和技术能力的良性互动。
技术自研的一大好处是有效降低成本,而零跑降本的秘密并不止这一个。
在零跑,核心零部件同样采用自研自造的思路,尤其是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电子类的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这种垂直整合思路来自比亚迪,是后者体现出成本优势的重要原因。朱江明认为,零跑在电子电气领域的设计创新能力、平台化能力更胜一筹,因此其成本控制力甚至不逊于比亚迪。
目前,零跑的研发人员占比达到了80%,可以实现占整车成本65%的核心零部件自研自造。
得益于上述战略,零跑把原本许多中高端产品才搭载的贵价零部件,下放到更便宜的车型上。
今年年初零跑B10上市,其中激光雷达版售价11.98万元,零跑把激光雷达的门槛降低到12万级,成为B10热销的一大原因。朱江明认为未来即使是低配车也必须配置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而激光雷达为辅助驾驶系统的稳定运转带来更多重保障。

▲零跑B10。图 / 零跑汽车官方
技术与零部件自研带来的效应,还在持续显现。在朱江明看来,新能源车还有降价的空间。当大多数车企都把盈利视作重要目标,不断追求提升毛利率时,零跑显得有点不一样。朱江明与每人Auto对话时曾提到,零跑毛利率做到15%就可以了,要让利给客户。
这也是零跑能领跑新势力,甚至跻身全球新能源品牌TOP 10的秘密。
奔向新赛道
回望来时路,零跑用B系列与C系列产品,在10万-20万区间站稳了脚跟。但零跑的野心不止于此,在零跑内部有清晰的产品规划,ABCD四个系列,覆盖全局又能保证差异化,用十三四款车,布满6万-30万元市场。
在朱江明看来,好的技术应该是人人享有的,而新的市场就在眼前。
2025年,汽车圈最热门的细分市场当属大六座以及全尺寸SUV,车企扎堆在此推出新产品,蔚来全新ES8、乐道L90、极氪9X、领克900等车型涌现,零跑也杀入这一赛道。
10月16日,零跑发布旗舰D平台,并全球首秀了基于该平台打造的首款全尺寸旗舰SUV零跑D19。

▲零跑D19。图 / 零跑汽车官方
作为征战更高端市场的首款车型,零跑在D系列上倾注了近十年造车的技术成果。尺寸越大的车型自重越大,更适合增程等混动形式作为驱动力。零跑为D19配置了“大电池+小油箱”的组合,80.3度大电池可以实现超过500km的纯电续航。这个数据已经能与市面上部分主流纯电车型拉齐。智能化方面,基于LEAP4.0中央域控系统,以及双SA879芯片(1280TOPS算力),零跑D19能实现VLA辅助驾驶及端侧大模型座舱。此外还有双矢量电驱、超混电芯等创新技术。
零跑要做的,是在25万-30万这一价格带,带给消费者50万、甚至百万级别的豪车体验。而得益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供应链管控能力以及全域自研带来的成本优化,即使来到新的领域,零跑极致的“品价比”策略依旧可以发挥作用。正如朱江明曾对每人Auto所言,“要用25万的价格,卖友商50万级别的车”。
进入新的赛段,坚守基本盘,冲击高端化,是零跑未来发展路线的关键词。2026年将迎来零跑的产品大年,除了B、C系列,D系列还会推出两到三款新产品,涵盖SUV、MPV等新车型,继续延续高端化定位,突出技术迭代实力。与此同时,聚焦10万级以下市场的A系列也会在明年推出两款新车。
向市场的两极继续延申之外,零跑的产品矩阵也在进一步丰富。此前在慕尼黑车展首秀的纯电运动轿跑Lafa5,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发布。这款车是独立于B、C系的全新产品,定位高于B系列,主要面向95后年轻用户。

▲零跑纯电轿跑Lafa5。图 / 零跑汽车官方
2015年,48岁的朱江明从大华股份离职,决定跨界造车,那时他还是个局外人,自嘲“对汽车行业一无所知,只有无知者无畏的胆量”。如今,十年过去,汽车圈几经洗牌。零跑也经历了从初期的迷茫到如今的笃定。
来到新赛道,零跑继续奔跑。
文章为每人Auto原创,侵权必究。
上一篇:祥源控股23亿港元入主海昌海洋公园,近四成资金将用于还债 祥源收购海昌对员工有什么影响吗 海昌海洋公园股权出售给祥源控股
下一篇:短剧业:野蛮狂飙再叠加AI翅膀,参与蛋糕争夺战都将成赢家? 短剧业:野蛮狂飙再叠加AI翅膀,参与蛋糕争夺战都将成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