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募资最豪横的港股,又炸出了一颗响雷。
作者 | 王思琪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全球募资最豪横的港股,又炸出了一颗响雷。
“水果第一股”洪九果品面临强制退市后,资本市场再曝大雷。近日“早筛一哥”、“癌症早筛第一股”诺辉健康也遇到了大麻烦,正被港交所严厉制裁、强制退市。原因包括财务造假指控、无非满足复牌要求、财报长期难产等一揽子问题。“报告指控,为了虚增收入,诺辉健康不惜向环卫工人低价购买粪便,将同一份样本拆分至多个检测账户、多次检测。”
在成为“医疗界大忽悠”之前,2015年成立的诺辉健康由三位北大学霸(朱叶青、陈一友、吕宁)联合创立,这三位创始人是同班同学创业,极其罕见,当时在创投圈引发巨大轰动,全球投医疗方向的软银中国资本、君联资本、启明创投、礼来亚洲基金、美国杜克大学资产管理公司、夏尔巴投资等数十家“顶流”VC/PE、产业资本就像疯了一样押注了7轮融资。
资本很看好诺辉健康的未来,“能改变人类健康命运”。2021年,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诺辉健康港股IPO摘得“癌症早筛第一股”标签,股价一路猛涨,市值达到400亿港元。前董事会主席朱叶青变得高调起来,他说,“希望有更多人受益于癌症筛查,改变生命轨迹。”
“有没有更多人改变生命轨迹是个谜。”VC/PE、投资者的“命运轨迹”被改变了。一份突如其来的“做空”报告指控,“诺辉健康通过压货模式虚构了90%的销售收入”。起初,诺辉健康否认指控,朱叶青跳出来给公司站台“打嘴仗”,却未提供具体证据“自辩”。由于长期发不出财报,公司市值一路暴跌至63.45亿港元,被迫停牌,超336亿港元灰飞烟灭。
随着诺辉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多,朱叶青直接被赶出了董事会。“他情绪低落,痛哭流涕。”但未改变公司命运。坑惨VC/PE、投资者的“癌症早筛第一股”,即将告别资本历史舞台。
一
“癌症早筛第一股”要被强制退市了。
上周“水果第一股”洪九果品要被强制退市,它们忽悠了6轮融资、高管涉嫌刑事犯罪、造假过程触目惊心。如果说洪九果品是港股近十年典型的“造梦、上市、梦碎”案例。那么诺辉健康就是典型的“一失足成千古恨”案例,充分验证了那句老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诺辉健康的故事比洪九果品精彩,它们原本有着医疗健康领域“天花板级”团队,三位来自北大的创始人不仅是业内大牛、领军人物,还是合伙人关系里最为默契的同班同学,这种关系的默契程度甚至超越夫妻,同班同学的学识步调基本一致,是最为理想的创业搭档。
“创业导师”、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常说,“合伙人制度对一家公司至关重要”,在他看来,“没有合伙人的公司绝不能投”,而诺辉健康的合伙人配置在整个创投圈都极为“高级”,这样的公司若不是自己把自己拖入“万丈深渊”,其创业之旅应该“一帆风顺”。
据一位创投圈老媒体人回忆,诺辉健康在2015年刚成立时,就显得格外耀眼。三位创始人朱叶青、陈一友、吕宁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读书时就是班内尖子生,这三个人特别有梦想,深知一个人的能量有限,希望在“共同擅长的大病领域成就一番事业”。
北大毕业后,三位同班同学兼好友暂时放下“梦想”各自留学深造、工作。其中,陈一友、吕宁去了美国继续读书,朱叶青则加入了外资金融巨头关注医疗领域的相关投资。一次偶然机会,三位好友在美国硅谷的圣马特奥餐厅相聚,三人见面激动、兴奋,他们越聊越嗨纷纷回忆起了大学时代的梦想并分析出了全球医疗最具前景的商业趋势是,癌症早筛领域。
恰巧陈一友、吕宁对大病有深入研究,朱叶青更亢奋了,他建议尽早抓住趋势归国创业,于是三人联合成立了诺辉健康。模式与战略上,朱叶青最有想法,三人里面他口才好,见到的新兴产业多,毕竟,他有着金融投资经验,对风口更为敏锐,了解更加新颖的创业玩法。
所以,朱叶青做了三人里的大脑,他来负责战略、管理、运营。陈一友搞科研,吕宁负责技术及产品研发。朱叶青还大胆的借鉴了电商的“B2B2C模式”,B端与C端双轨并行。B端就是跟医院、医疗机构、保险公司、药房等渠道建立合作关系,稳定输出早筛产品。C端是提供消费医疗场景,跟电商合作向个人销售家用早筛产品,逐步构建大病早筛生态闭环。
这个想法是有深思的,B端做渠道、输出技术、稳健获利,C端做影响力、方便融资、扩大估值,成功了可能就是“中国最大的癌症早筛巨头”利于资本化,三人边圆梦边IPO暴富。
二
思路是对的,梦想也越来越近。
闻讯三位北大同班同学共同创业,建起了最扎实可靠的北大团队,“聪明”的VC/PE纷纷递来橄榄枝。在创投圈北大学历的创业者本来就容易获得融资,别说三个人一起了。2016年,诺辉健康拿到两轮融资。“全球投资网红”孙正义关联的软银中国资本、君联资本火速入局。
君联资本是中国创投圈各大榜单常年排名前十的“顶流”VC/PE,擅长医疗投资。其在医疗领域投出超160个明星公司,被投项目里据说超70%是细分行业的“前三名”。拿了两轮融资,朱叶青开始抛头露面,频频接受报道输出观点,他说,“技术才是未来创业核心”。
这句话说的没错。“他爱讲,资本也爱听。”2017年-2021年IPO前夕,诺辉健康又斩获了5轮融资,拉来多次登顶“医疗第一VC”的启明创投。老股东软银中国资本、君联资本也没少加码投资,主要,全球投医疗的资本大鳄都跟着来了,美国杜克大学资产管理公司、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赫然在列,诺辉健康的早筛故事讲到天上,全球资本疯狂进场。
当然,全球“顶流”资本也不是瞎投的。一是,三位北大创始人的天然吸金优势。二是,诺辉健康开创性的搞出了有几率风靡全球的“常卫清”。这个产品是,“中国首个获批的结直肠癌筛查产品,采用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技术,通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基因突变和血红蛋白标志物实现早筛。”该技术被视为早筛行业标杆,一度被朱叶青吹得“神乎其技”。
比如诺辉健康曾宣称,“阴性结果可免于一年内肠镜检查”,但被监管明确要求“阴性患者仍需进一步检查”。后面,诺辉健康出问题就跟“常卫清”有很大关联。2021年,风头正盛的朱叶青拉着一大批VC/PE把公司送上了港股IPO,随即得到港股投资者的热烈拥护。
彼时,没人凝视深渊。诺辉健康IPO发行价是26.66港元/股,首日开盘价76港元/股,较发行价大涨185.07%,市值达到317.64亿港元。有投资者在股吧欢呼,“癌症提前救治的希望,看诺辉健康”。2021年是全球“黑天鹅”活跃的年份,当年,对于所有早筛、检测类公司都是利好,诺辉健康踩上了风口,它们“癌症早筛第一股”的身份是其股价飙升的筹码。
那个阶段风口蒙人眼,哪怕公司长期亏损。
三
诺辉健康递交的招股书,一定程度揭露了某些问题。
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881.6万元、5827.5万元、1052.6万元,对应净利润累计亏损8.84亿元。营收规模上,这家号称“B2B2C模式”的公司根本就没什么规模和营收,一般有点平台特色的公司亏损不新鲜,营收少的可怜就很不寻常了。
2020年上半年,诺辉健康技术核心产品“常卫清”的出货量同比减少50.4%。在风口利好早筛、检测类公司的环境下,诺辉健康认为出货量暴是“黑天鹅带来的检测服务需求萎缩”。可行业数据跟诺辉健康完全相反,2020年-2021年,多数VC/PE判断,“早筛风口来了”。这一年早筛行业发生了116笔融资事件,超1亿元融资达到45笔。基因测序龙头华大基因、泰莱生物看到了早筛风口,纷纷涉猎大病早筛,提升检测精度,推动基因测序技术普及。
医疗行业紧锣密鼓切入早筛,或许才是诺辉健康出货量下降的外部诱因。本来公司就没营收规模,各路玩家“卷进来”肯定难受。但市场似乎不在意诺辉健康的营收规模,它们是家有技术实力的公司,只要技术“遥遥领先”,就不怕无法规模化。上市不久,诺辉健康的市值就涨到了400亿港元。全球“黑天鹅”袭来的三年,诺辉健康的股价虽有浮动,整体仍处风口。然而,“黑天鹅”结束的2023年,它们就逐渐暴露了,并被一家“做空”机构指控。
2023年8月,“做空”机构CapitalWatch突然发布了一份报告指控诺辉健康“虚增收入”。很快,诺辉健康回应,“毫无依据且具误导性”。诺辉健康的回应未被资本市场认可,公司股价持续下跌。过了几个月,审计机构德勤拒绝为其财报提供认证,同时质疑销售真实性。
诺辉健康与CapitalWatch“干架”期间,被曝存在“系统性财务造假行为,包括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检测样本及伪造销售数据。最匪夷所思的是,诺辉健康不惜向环卫工人低价购买粪便,将同一份样本拆分至多个检测账户、多次检测,虚增收入。”面对指控,诺辉健康管理层偏向“打嘴仗”、“打太极”,始终缺乏证据“自辩”CapitalWatch的“无端指控”。
值得注意的是,起初德勤是愿意给诺辉健康财报背书的,干着干着不想干了称,“诺辉健康未完成独立调查且无法承诺审计时间表。”紧接着,公司因长期发不出财报,被迫停牌。停牌前,它们的市值跌到了63.45亿港元,超336亿港元灰飞烟灭,坑惨了VC/PE、投资者。
试想下,一大批“聪明”的VC/PE被套着出不来,公司不复牌就解不了套,简直欲哭无泪。公司得复牌,复牌的前提是有合规的财报,但它们多次延迟财报发布,一直拖着。VC/PE股东被耍的团团转,已经气炸了。2024年底,“朱叶青以个人健康为由”辞去关键职务。2025年,诺辉健康股东特别大会以79.89%支持率通过罢免决议,把朱叶青赶出了董事会。
有趣的是,离开诺辉健康的朱叶青心里憋屈,一位匿名人士称,“他情绪低落,痛哭流涕。”与昔日高调风格形成反差。赶走朱叶青,诺辉健康未有好转,触发了港交所《上市规则》强制退市条款,退市日期为2025年10月27日,“癌症早筛第一股”即将告别资本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