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猜猜,像辣条这种长期被贴上“不健康”标签的小零食,在一个县城,能做出多少产值?
答案是200亿,而这个小县城,就是湖南平江,辣条之乡。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快刀财经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财经」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快去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搜索「快刀财经」,关注我们,每天为你解剖一个新商业真相。
以下是本期视频脚本:
大家猜猜,像辣条这种长期被贴上“不健康”标签的小零食,在一个县城,能做出多少产值?
答案是200亿,而这个小县城,就是湖南平江,辣条之乡。
截至去年为止,平江辣条的产值已经占到了全国1/3,更培育出多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曾经几毛钱的作坊小零食,如今早已成了撬动当地加工食品经济的有力支柱。
说起平江辣条产业的缘由,可谓是因祸得福。
谁也没想到,1998年的那场特大洪水,居然成了平江辣条产业的诞生契机。
当时平江传统的加工食品产业,是以大豆为原料的麻辣酱干,却因为洪水之下大豆减产,导致产业一度陷入停滞,当地作坊纷纷面临倒闭风险。
好在首批辣条创业者们另辟蹊径,用供应充足的面粉替代了大豆,借助熟化设备,研发出了最初的辣条雏形。
却也意外精准契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1-2元的低价定位适配大众消费能力,麻辣口感满足休闲零食的味觉刺激需求,便携式的包装也更适配零食的消费场景。
辣条迅速从平江扩散至周边地区,高峰时期当地作坊数量突破500家,形成了“前店后厂”的产业格局。
不过这样的野蛮生长也埋下了质量隐患,2011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专项整治数据显示,平江辣条企业合格率不足30%,添加剂超标、生产环境脏乱等问题引发全国性信任危机,产业发展遭遇致命瓶颈。
危机倒逼下,平江的辣条开始努力摘帽,为了生产一根小小的辣条,还建成了行业里首个制药级GMP洁净车间。
一场产业转型,平江政府也跟进配合,2007年推动制定了首个地方标准,让辣条不再是“三无产品”。
这场质量危机,反而推动了平江辣条产业的标准化升级。
和其他县域产业不一样的是,平江辣条并未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而是培育了出定位清晰的龙头品牌集群。
例如麻辣王子,聚焦辣条主业,去年销售额15亿元;还有劲仔食品,从酱干延伸至鱼类零食,在以“单品突破”之后,加上资本运作又登陆深交所,去年营收24.12亿元。
剩下的则由翻天娃、玉峰等企业巩固下沉市场,通过差异化口味覆盖细分需求,形成“头部引领、中小补充”的产业格局。
总的来看,平江辣条的崛起,一共踩中了三次市场红利。
1998-2010年,依托低价优势填补大众休闲食品空白,成为“国民零食”;2011-2020年,借消费升级推动健康化转型,抢占中高端市场;2021年至今,搭乘直播电商东风,实现渠道增量突破,大部分线上渠道的订单,都由平江包揽。
去年1-8月,平江县休闲食品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达155家,实现产值259.4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7.6%,远超全国休闲食品行业平均增速。从产业集聚度看,平江县已培育761家休闲食品企业,获评“全国食品工业强县”。
并且平江虽为山区,却具备独特的产业区位条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的标准化原料基地,能实现大豆、辣椒等核心原料本地化供应,较外购大大降低。
加之其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紧邻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物流成本较内陆县城更为可控,便于产品辐射全国。
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平江辣条已经构建起了一个“上游标准化、中游智能化、下游多元化”的完整产业链。
从当年的“应急食品”到如今数百亿经济支柱,从地方小吃到全球追捧的零食,或许无需追求高大上的产业赛道,立足本土资源,只要能在危机中应变,在发展上深耕,同样能将“小零食”做成“大产业”。
- End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