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林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2024年开始,低空经济已经成为经济领域的热词,不但被写入了国家及地方的政府文件,而且相关部门动作频频,这也让2024年成为中国低空经济的元年。
2025年之后,低空经济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一个新的经济引擎将振翅高飞,也将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诸多改变。
对于低空经济所需要的空域的放开以及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提,政策的推动可以说是天时。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的产品目前已经有很多,技术发展推动产品快速迭代进入实际应用,这类低空飞行的产品奠定了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可称之为地利。
人们对飞行运输以及飞行活动的需求,可以看成低空经济发展的人和,而且,这个需求是一直都存在且从未被充分满足的。低空经济的发展目前迎来了自己的天时地利与人和齐聚的时刻。
天时
所谓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是以航空器为主、低空活动为牵引,多产业融合的新经济形态,由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构成。
而低空经济所依赖的低空空域,则通常是指距离地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
不同于其他经济产业,与飞行相关的低空经济除了受限于产品本身之外,还受限于产品使用的场所,即飞行空域是被政府和空军特别管控的。对于空域的管控并非我国独有,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这主要是基于维护国防安全的需要。在我国民航以及民用航空还不发达的时代,空域的管控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目前民用航空领域已经经历了长足的发展,空域的管控就成了民用航空发展的阻碍了,因此,政策的放开就如同清除了路障一样,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其实,早在2021年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就提到了“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这是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
2023年6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出台,主要按照分类管理思路,加强对无人驾驶航空器设计、生产、维修、组装等的适航管理和质量管控。在设计生产、操控人员要求、飞行空域划设、飞行活动规范等方面,既明确了一体遵守的规则,又规定了差异化的监管要求。这个条例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国无人机产业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7月份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不仅仅是中央层面有了政策指引,目前全国已经有二十多个省市都出台了关于低空经济的规划、政策措施,各地关于低空经济的实践也层出不穷。
以深圳为例,2022年12月,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2023年11月,海南发布《海南省无人驾驶航空器适飞空域图》,在中国范围内较早地做出低空空域放开的持续性尝试。12月,深圳市又发布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2024年8月,江苏苏州昆山城市航站楼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直升机载人航线开展试飞工作。这是苏州第一条飞浦东机场的低空城际航线,昆山城市航站楼也成为中国首家开通跨省“空空联运”项目的城市航站楼。8月18日,连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的低空载客直升机航线正式开通运行。
2024年底,一场低空拍卖受到全国关注,山东济南平阴县发展和改革局把当地低空经济30年特许经营权转给山东金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转让金额为9.24亿元。特许经营者在特许经营期内负责低空经济的运营和维护,提供飞行执照驾培等服务。可以说这是全国首例针对低空经济经营权的拍卖。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发改委已经于2024年底成立了低空经济司,负责统筹低空经济的发展,解决低空经济面临的实际问题。半年多前工信部设立了未来产业处,被视为国家部委首次为未来产业专门设置业务主管机构,低空经济司的规格无疑更高,设立专门低空经济的统筹协调机构,无疑将为低空经济带来更加高效的保障。
有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地方层面的政策规划和落实,低空经济将迎来越来越完善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的政策保障。
地利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飞行的梦想。神话中的不算,有记载的就有春秋时期的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公输子(鲁班)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风筝就发源于墨翟制成的木鸟,后面又陆续出现了竹蜻蜓、孔明灯,唐末宋初,出现了最早应用了火药向后喷射空气提供推力的火箭。
现代意义上的飞行器,早在240多年前的 1783 年就出现了,那年6月5日,蒙哥菲尔兄弟在法国公开表演了热气球,同年 9 月 19 日,他们在巴黎凡尔赛宫前广场进行了热气球飞行表演,到了 11 月 21 日,人类第一次气球载人飞行成功,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天空领域。
飞艇的出现要一百多年后,1852 年,法国工程师吉法尔制造出第一艘靠机器动力飞行的飞艇,并于当年 9 月 24 日成功地实现了首次飞艇载人飞行;1884 年,勒纳尔和克雷布斯利用电动机做动力,设计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实用软式飞艇 “法兰西” 号。到了1903 年 12 月 17 日,美国莱特兄弟研制的 “飞行者” 号试飞成功,实现了载人、有动力、可操纵的重于空气飞行器的持续飞行,这标志着人类真正进入了飞机时代。其后的1935年,英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线电遥控全尺寸靶机“蜂王” 无人机,发射后能自主回收并重复利用。
飞机已经出现了一百多年,但是直到现在,我国仍然有十亿人没有坐过飞机,而热气球、飞艇绝大多数人也只能通过图片和视频看到。
众所周知,飞机的制造非常复杂,全世界民用飞机的制造公司,曾经长期被波音和空客垄断,一架飞机的售价动辄数亿美元。一些富豪才能用上的商务飞机,售价也以千万美元计。对于售价相对较低的直升飞机,价格也要几百万元,入门级的微型直升机价格更低些,但是也要几十万元。
看起来这个价格和一台车价格类似,但是直升机的飞行和维护成本要远高于汽车,而且直升机飞行需要进行申请报备,流程也更复杂,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直升机作为低空经济的载体产品一直未能获得发展的原因。
近十多年来,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以大疆为代表的无人机公司,用于航拍和表演的小型的无人机才逐渐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有史以来都希望像鸟一样飞行,而之所以可以实现这个梦想的仅仅只有少数人,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受限于技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受限于成本。任何飞行器具,只要技术水平达到普遍应用的要求,就会迅速地推开。
鉴于传统的低空飞机、直升机这类产品的成本较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主要的飞行器形态将以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无人机为主。二者的大概分工就是eVTOL主要承担载人任务,而无人机则承担载货任务。
无人机的发展目前可以说相对成熟,几年前就开始有快递巨头开始实践无人机送快递。2023年,国内现有注册登记无人机118万架,其中,中大型无人机就有10万架。全国无人机生产厂家达到2200家,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在产品方面,无人机是相对完备的。未来随着空域以及管控政策的放开,各种类型的无人机送货将使得各行业的物流更有效率,物流成本也将更低。
eVTOL简单可以理解成飞行汽车,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家公司推出了相关的产品。
Volocopter 的 VoloCity是多旋翼型 eVTOL,可搭载 2 名乘客,航程约为 35 公里,巡航速度为每小时 110 公里,已经在多个城市进行了飞行测试。
oby Aviation 的 Joby S4采用倾转旋翼技术,可搭载 4 名乘客和 1 名飞行员,航程可达 150 海里(约 278 公里),巡航速度为每小时 150 英里(约 241 公里),计划在 2025 年开始商业运营。
国内则有亿航智能的 EH216多旋翼型载人飞行器,可搭载 2 名乘客,设计航程为 21 公里,巡航速度为每小时 100 公里,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商业运营试点,用于旅游观光等领域。
峰飞航空的 V500则属于复合翼 eVTOL,可搭载 5 名乘客,航程可达 250 公里,巡航速度为每小时 180 公里,在物流运输和客运领域都有应用潜力。
有了这些无人机和eVTOL产品,再加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这些低空飞行产品将很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大规模推广使用。
低空飞行产品加上低空飞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低空经济发展初期的经济增长点,而低空经济后续带来的运维、服务等又将成为低空经济运行的长期经济增整点。一旦建立这种正向循环,低空经济将快速成长为一个数万亿元规模的产业。
人和
其实低空经济也并非刚刚出现的新事物,所谓的有人驾驶的航空器包括飞机、飞艇或者热气球、滑翔伞这类可以飞行的器具,而无人驾驶的航空器,最典型的当然就是无人机了。这些产品已经出现多年,我们并不陌生,在低空经济的概念被提出并开始大力推进之前,这些产品可能和普通人的生活距离较远,一般人很少会与这些航空器有所接触。
平常人们接触最多的可能也就是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无人机了,无人机应用最普遍的就是用来航拍,再有就是用来表演,人们对这两个应用场景司空见惯。即便是一些专业领域的场景,比如农业领域喷洒农药,也都看到过相关的视频,低空经济的一些领域,其实已经融入在人们的生活中了。
因此,人们对于飞行,不仅仅是梦想,而是一直以来就有的潜在需求。
低空经济的出现,只是在逐渐地满足这个对于飞行相关的需求。正如低空经济定义中所描述的那样,载人、载货以及其他多场景低空活动就是低空飞行所需要满足的需求,而这个一直存在的需求,从古至今一直是大于供给的,低空经济要做的的正是满足人们这些潜在的需求,可以预测其中存在巨大的潜力。
这种需求在现代社会有太多的场景。目前来看,可以产生最大效益的就是在交通运输方面。交通拥堵是众多城市的通病,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很多乡村在节假日也一样会拥堵,高速公路的节假日必然出现的拥堵已经成了出行人的梦魇,这个时候,如果能够通过飞行汽车绕开拥堵路段,或者干脆通过低空飞行器出行,交通网络一下子就变成了立体的,足够的空间让每个飞行通道都成了单行线、专用线,拥堵的情况将会彻底解决。
货品的运输也一样会因此提升效率,尤其对于交通不便的山地等地区,将不再受限于地面的道路情况,直接实现无差别的高效运输,我国的交通成本、物流成本将因此而大幅降低。
文旅观光,不需要再建设索道设置,通过飞行到达目的地。很多旅游景点也不需要人工向高山上运送各类物品了,无人机的使用将使得物品的运输更加高效。
此外农业植保、无人机的执法巡逻、环境监测、应急响应等方面目前也已经有了部分应用, 未来需要的知识在当前的基础上如何快速的推广使用。
或许有人会担心,这么多工作由无人机去做了,原先做这些工作的人如何安排。其实,和人工智能产业有所不同的是,低空经济对一些岗位替代的同时,也衍生出了很多新岗位。最典型的,就是无人机飞手。据报道,这个岗位目前国内的需求缺口大概在100万人左右,当前我国无人机飞手只有二十多万人,很多人已经像学驾照一样投入到无人机飞手的学习考证中了。
即便是对于无人机送货这种看似不需要人的场景,也会衍生出无人机保养维护、无人机机场的相关货物处理等岗位。
正如低空经济的定义中所描述的,低空经济虽然会通过飞行这种模态提升载人载货的运输效率、增加飞行活动的多样性,更重要的,它会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形态。而正是通过这种辐射带动作用,会在替代一些岗位的同时,衍生出新的岗位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低空经济对于就业结构的转变、就业质量的提升也是会有促进作用的。
结语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时代的趋势,而所谓的趋势,其实就是各方面的条件。而目前,低空经济的发展就具备了政策(天时)、技术和产品(地利)、需求(人和)这几个方面的条件,未来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将是一个必然事件。
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根据权威报道,2023年我国家电市场的销售规模为8498亿元,目前家电市场已经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即相当长的时期内,其规模将维持在9千亿元左右。也就是说,低空经济将可能在2026年就达到两个家电行业的市场规模。
面对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和每个人还可能息息相关,作为个体来讲,倒是有几种参与方式。第一种当然那是参与其中,成为业内人员,尤其是对于可以选择未来职业或岗位的人或者准备创业的人来说,是一个优选项;其次就是针对有能力投资的人来说,如果不作为行业的实际参与者,以投资方式进入也是一个选项。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或许需要学会适应这种低空飞行器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革,也有可能需要学习eVTOL的相关操控,这可能是未来需要的一项像汽车驾驶一样的必备技能。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经飞向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