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今年以来,在市场交投活跃的背景下,券商发债规模显著上升,近期有多家券商获得债券发行额度。
业内人士分析,券商近期积极发债,是券商在市场交投活跃、利率成本较低以及自身业务发展需求等因素共同推动下的举措。
券商发债活跃
10月14日晚间,中国银河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根据该批复,中国证监会同意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余额不超过150亿元短期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该批复自同意注册之日起24个月内有效,在注册有效期内可以分期发行短期公司债券。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获批150亿元短期债券额度之前,中国银河已多次通过发债方式补充资本。截至目前,该公司2025年累计发债规模已超千亿元,远超往年水平。
除了中国银河外,近期,多家券商相继获得债券发行额度。10月9日晚间,兴业证券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同意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200亿元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本次发行公司债券应严格按照报送上交所的募集说明书进行。
10月8日晚间,申万宏源证券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同意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余额不超过300亿元的短期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相关短期公司债券发行应严格按照报送深交所的募集说明书进行。
从单个公司的发债规模来看,年内超30家券商发债规模均超100亿元,头部券商整体位居前列。除中国银河外,华泰证券发债规模也突破千亿元,国泰海通、广发证券、国信证券等发债规模均超过600亿元。
根据截至今年8月的券商发债数据,中航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薄晓旭认为,从结构来看,公司债占比过半,短融工具维持高位,次级债稳步增长,反映券商在优化负债结构的同时,持续强化资本实力以支撑业务发展。公司债占据主导位置,反映低成本优势突出,适合中长期资金需求。
着眼业务扩张
业内人士认为,券商境内发债规模激增反映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下,券商资本补充需求旺盛。
中证数据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市场新开融资融券账户20.54万户,创下今年以来最高纪录,环比8月增长12.24%,同比大幅增长288%。从两融余额来看,自8月以来,两融余额突破2.2万亿元之后,9月又接连跨过2.3万亿元、2.4万亿元的台阶。两融(融资融券)市场持续活跃,投资者参与热情高涨。
需要注意的是,两融业务属于重资本业务,对资本消耗较高。今年以来,券商通过发债加速“补血”。
“今年以来,市场交投活跃,券商在自营投资、衍生品、融资融券等资本消耗型业务上加大布局,需要通过发债增厚资本缓冲垫。”天使投资人郭涛对记者表示,当前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发债成本优势显著,推动券商优化融资结构。
薄晓旭认为,相较于股权融资等其他方式,债券融资凭借其显著优势成为券商业务扩张期资金补充的核心渠道:一方面,债券融资能够提供更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且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的融资成本较股权融资减少,可有效控制财务支出;另一方面,其灵活的期限结构设计可精准适配不同业务线的资金需求周期,同时避免股权稀释问题,保障公司治理结构稳定。
“从市场环境层面来看,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与金融市场状况为券商发债提供了有利契机。”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记者表示,随着经济稳步发展以及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而债券市场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其规模和活跃度不断提升。此外,监管政策对券商合理融资的支持态度也为券商发债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推动券商发债规模的扩张。
开源证券表示,今年三季度交易活跃度和两融规模提升明显,叠加低基数,预计券商三季报业绩同比增速有望进一步扩大。展望未来,投行、衍生品和公募业务等业务有望接续改善,头部券商海外业务崛起和内生增长导向有望驱动本轮头部券商ROE扩张。
郭涛认为,发债热潮是券商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需要平衡规模扩张与风险管控。未来行业将呈现“强者恒强”的格局,资本实力雄厚、风控能力突出的头部券商更具竞争优势。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上一篇:冲刺四季度,关键仍是扩内需促投资稳外贸 冲刺四季度具体举措 冲刺四季度决战决胜
下一篇:“把始祖鸟logo搓掉了印个假的送回来”,互联网大厂做洗衣生意能把奢侈品洗成山寨的? 怎么把始祖鸟logo抠下来 始祖鸟logo被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