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泰罗
日前,洪九果品公告,10月3日,公司收到香港联交所发出的《上市委员会决定函件》,上市委员会做出了取消洪九果品上市地位的决定。
两年前还是市值超600亿港元的水果巨头,洪九果品现在不仅董事长还被带走,公司还面临被摘牌。
究其原因,是包括董事长在内的6名核心高管,涉嫌骗取银行贷款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洪九果品也有过辉煌,最高峰时,中国人每吃掉10个榴莲,就有1个来自洪九。
之前毕马威给洪九2023年财报核数时,就发现了这家公司有雷。洪九在2023年突然新增了很多供应商,而且还给他们付了高额的预付款.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供应商社保参保人数,居然是0。
洪九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毕马威看情况不对,选择告辞。
另一边,洪九虽然换了新的核数师,但似乎也不太顺利,2023年的财报,都2025年了还没有发出来。这也导致,从去年3月开始,洪九果品一直停牌到现在。
其实洪九何止供应商可疑,它动不动就跟客户签下几千万供货订单,同样疑点重重。根据网易清流工作室的调查,洪九广东分公司,就注册在一栋公寓楼里,明明上班时间却无人办公。蹊跷的是,它有三家客户,跟自己注册在同一地址同一楼层。这还不是个例,洪九在云南、广西的分公司,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更离谱的是,洪九用客户应收账款作抵押,向银行贷了5个多亿,拿到贷款后,一些“客户”却离奇失踪了。
不是被转让,就是被注销。看上去像不像一场有预谋的资本大挪移?一旦违约,这些账款银行又该找谁追偿呢?
洪九是如何走上了这条不归路?这里必须要说一说邓洪九这个人。邓洪九2002年创办了洪九果品,主营高端水果,几年后又看上了进口水果这门生意。随着了解越来越深入,他不想再只做一个分销商。他要打通上下游,吃下更多利润。在上游,他跑到东南亚建工厂,从果农那直接采购,原地加工分拣。在下游,他跟国内十几个省份的水果批发市场合作。端到端打通后,不仅可以大规模从果农那里低价拿货,卖到国内批发市场,价格还很有吸引力。
再赶上消费升级,洪九被资本看上了,阿里等大佬,纷纷向它伸出橄榄枝。
2019到2021年,洪九果品营收从20.8亿元冲到了102.8亿元,并在2022年一举上市。其实那时的洪九果品,已经站到了悬崖边上,要知道高端水果这门生意本来就是费力不讨好。
比如榴莲,上游种植端会受到雨水、温度等各种复杂因素影响,每年产值极不稳定,为了规避风险,果农往往要求现结货款甚至预付款,下游经销商却需要3周,甚至更长的账期,规模扩大,风险也会成倍增加。
缺乏风控,规模化扩张,成为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600亿港元商业帝国短短两年就走向覆灭,对风险预估不足,能力匹配不上野心,就有可能走向万劫不复。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