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入股千里、一汽收购卓驭,智驾阵营进入抢位期? 奔驰入股国内新能源 奔驰入股腾势
创始人
2025-09-29 17:03:31
0



在智能驾驶的话语权已经回归国产公司前提下,大厂的卡位战决定了未来的领先程度。

原创ⓒ新熵 新能源车组

作者丨樱木 编辑丨江蓠、九黎

智能驾驶L3将至,平静的智能驾驶圈,最近按下了加速键。在上半年经历了较大的舆情事件之后,全新的智驾竞争似乎朝着更加激烈的方向演进。

首先,大厂的卡位与并购成了近期智驾圈的重点。近日,奔驰斥资13亿收购千里科技3%股权,加速智能化布局;其数字技术公司主导的L2+智驾系统已落地多款车型,并深度参与MB.OS架构研发。千里科技将推出L3/L4方案,奔驰同时携手Momenta开发全新智驾系统。



几乎同一时间,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示的一汽股份收购深圳卓驭科技部分股权案,一汽股份通过增资及股权收购,将获得卓驭科技35.8%股权,原控股股东New Territory持股降至34.85%,双方将共同控制卓驭科技。这场沸沸扬扬传了几个月的收购,一度涉及比亚迪、北汽等多个玩家,终于尘埃落定。

两家智驾企业被热捧,其背后反映的是,在智驾行业变革前,各家都不愿意错过潜力企业。

密集的并购落地,可以看出智驾争夺的紧迫,同时也可以看出,智驾的话语权已经开始向国产厂商集中,而在这种情形下,无论是外国厂商,还是国产厂商,都在争夺一张船票,以保证在未来自动驾驶大潮中不至于落后。特别是华为和momenta的成功也让外国厂商看到,在智驾技术的终局中,中国厂商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智驾的争端正在白热化,而大厂正在通过下注的方式,让自身不至于掉队。

而从当下来看,除了华为、特斯拉等似乎已经拿到入场卷的选手之外,卓驭、千里、元戎、momenta等都是有力竞争者,谁能最后胜出,值得一番拆解。

智驾缩圈,终局已现?



从技术路线来看,当下的智驾已然到了关键的分水岭,无论是端到端还是VLA都彰显出了强劲的实力,而相关研发端在应用上,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从分类来看,理想、元戎启行、小鹏选择押注VLA。强调高投入、算力密集型路线,追求VLA大模型的上限。

三家也的确通过资源配置为VLA铺路。像小鹏通过自研图灵芯片,算力超过750TOPS,并打造出72B参数的基座大模型,为VLA大模型提供充裕算力支持;元戎启行早期就研究GPT大语言模型,探索VLA方向,并聚焦英伟达Thor芯片的上车应用;而理想在端到端时期就乘上了“端到端+VLM”的列车,朝向VLA的方向。



▲ 图/小鹏图灵芯片

从成绩来看,三家也非常出众,理想、小鹏通过智驾领先打开了各自的成长空间,今年已经长期保持月销3万辆的大关,领跑新势力,而元戎启行已获得超过10款车型的定点合作,累计交付超10万辆搭载城市NOA辅助驾驶系统的量产车型,并计划推进基于量产车平台的Robotaxi业务,同时积极布局出海。

而在端到端阵营中,华为和momenta较为领先,Momenta是快速实现全球首个「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规模化量产的企业,R6飞轮大模型通过强化学习自主探索驾驶行为,无图方案支持全球多城市快速部署Momenta。其「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架构使城市NOA市占率突破60.1%,复杂环岛通过率较行业平均高27%。



▲ 图/佐思汽研

同时,累计合作量产车型超130款,覆盖全球销量前十主机厂近七成(含通用别克、一汽丰田等国际品牌),2025年单月最高搭载量达8万辆,第二个10万辆仅用半年。传祺向往S7发布12小时大定破万,成为15万级市场标杆。如此优秀的成绩,直接导致了大厂的追赶,吉利成立千里,一汽比亚迪等追投卓驭。

而华为,以「昇腾芯片+乾崑ADS3.0+鸿蒙云」全栈架构为核心,昇腾910B芯片(640TOPS)支持车云协同训练,无图城区NOA覆盖超200城,复杂路况通过率98.7%。双控制器+双制动冗余通过ASIL-D认证,高速智驾平均接管里程达1141公里(行业最高)。问界系列的成功,以及其他4界给传统车企带来的增量,也证明了华为智驾的实力。

技术的缩圈,让智能驾驶行业似乎看到了自身的终局,而其带来的销量变化,则相对应的引发连锁反应,大厂看准此趋势,纷纷开始下注。

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奔驰的案例。奔驰在很早就发现了高端智驾对于用户心智占领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在新势力与中国自主车企纷纷以高阶智驾抢占用户心智时,奔驰必须加快本土化场景适应性和迭代速度的推进。根据报道,2021年开始,奔驰已经与华为开始合作。2021年2月20日晚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宣布,2021款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将搭载华为HMSforCar快应用服务。



而到今年,奔驰显然也不满足只与华为合作,7月开始与momenta合作,而近日更是直接入股千里科技,加强与中国智驾品牌的协同,以达到布局未来的目的。

技术路线逐渐明朗,让智能驾驶不再只是噱头,而逐渐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国际巨头的认可,似乎预示中国智驾的领先,而国内厂商的追逐,则意味着,这场赛跑,正在朝着更加激烈的方向演进。

争夺智驾心智,就是抢夺话语权



L2级别的自动驾驶,已然对车企带来了如此程度上的赋能,可以看出在未来L3-L5阶段,这种头部化必然更加明显。

从整体车厂的变化来看,收缩是大型车厂今年的主基调,在《台州宣言》之后,5月吉利收回极氪,战略协同的吉利,开始控制成本,根据晚点的报道,今年一季度,吉利汽车集团比去年同期多卖了22.8万辆车,收入增长25%至724.9亿元,销售、行政费用却降了。

而上汽也在五月采取了新动作。上汽集团内部的整合行动延伸至旗下零部件体系。我们获悉,上汽正按照“上车身”与“下车身”将零部件企业整合为两大主体,“上车身”以延锋为主,“下车身”则是筹备中的新底盘公司。更有报道显示,总裁贾健旭深度参与了旗下品牌重要产品的决策过程,亲自抓名爵MG4、尚界H5、荣威M7与智己LS9等新车的开发。

大厂战略收缩的同时,在智能驾驶版块上的布局,似乎却越发明朗,吉利整合千里科技,成为内部新的智能驾驶引擎,而比亚迪也在今年改组了自身智能驾驶团队,据晚点的报道,2024年6月前后,比亚迪组建两大辅助驾驶自研团队“天璇”、“天狼”,其中,廖杰团队加入“天狼”。9月底,比亚迪改变策略、集中资源,两大团队开始陆续整合为一支自研团队。“天狼”负责人李锋成为自研总负责人,整体管理比亚迪辅助驾驶自研软件业务。随后,比亚迪自研业务从内部赛马到合并,管理职位又被缩减。最在一系列调整后,比亚迪智能化业务组织架构相对稳定。



▲ 图/AI生成

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汽,比亚迪、奔驰等,也加速投资布局如卓驭等智能驾驶车企。其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智能驾驶已经到冲刺期,而如果拿不下这张船票,车辆销售掉队似乎就是一种必然结果。

在五月份的一份访谈中,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曾表示,智能驾驶的冲刺信号,从去年理想端到端做出的那一刻已经开始,而冲刺的结果,将会在今年年底以及明年显现,而按照体系阵营来看,最终能够成功的,印奇认为不会超过4个,其中会有特斯拉和华为。

很明显的,当下的密集并购就是这种冲刺的一种体现。而在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看来,智能驾驶的决胜点就是谁能更早的实现L3。而在印奇看来,数据体系、纵向整合能力,和商业客户体系,则是更为关键的部分。

赢下L3意味着什么?从产业逻辑来看,答案直接且残酷——它不仅是“高阶智能驾驶”的技术认证,更是下一代汽车产业话语权的分配凭证。当L3从“实验室概念”走向“量产落地”,汽车将彻底脱离“交通工具”的传统定义,转变为“移动智能空间”,而谁能率先让L3大规模适配用户场景、建立安全信任,谁就能在用户心智中锚定“智能汽车=该品牌”的认知,进而主导后续的技术标准、生态规则乃至产业链利润分配。



也正因如此,从新势力(小鹏押注VLA、理想深耕端到端)到合资品牌(奔驰联动Momenta、入股千里),再到传统巨头(一汽收购卓驭、比亚迪整合“天璇”“天狼”团队),没有一家愿意在L3的窗口期“掉队”。当下密集的并购、团队重组与资源倾斜,本质上都是在“抢时间”——抢在技术路线彻底固化前补全短板,抢在用户认知定型前占领心智,抢在产业格局落定前拿到“决赛入场券”。

毕竟,印奇口中“最终不超过4家”的存活预判,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当智能驾驶从“锦上添花”变成“购车刚需”,失去智驾竞争力的车企,注定会在销量分化中被市场淘汰;而赢下L3的玩家,将直接站在下一代汽车产业的“价值链顶端”。

对决特斯拉,最关键的是什么?



今年7月,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披露的一组数据,让全球智驾行业为之震动:特斯拉FSD在美国、加拿大的两个月免费试用期中,170万用户实现“零事故、零伤亡”。这一成绩不仅打破了公众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质疑,更让特斯拉在L3乃至L4的竞争中,再次展现出“全球标杆”的底气。

对于正处于“抢位期”的中国智驾阵营而言,“如何对决特斯拉”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须面对的“生存题”——而这场对决的关键,从来不是单一技术的比拼,而是系统能力的全方位较量。

特斯拉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全球超400万辆FSD用户构建的“数据闭环”,每辆车都是“移动传感器”,能快速反哺算法迭代,而中国智驾玩家早已将“本土化数据适配”化为核心壁垒:华为ADS3.0的无图城区NOA覆盖超200座城市。Momenta城市NOA的复杂环岛通过率比行业平均高27%,靠“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架构沉淀大量中国道路场景数据;小鹏VLA大模型则针对“无保护左转”“隧道内信号弱”等本土常见路况,完成上万次专项训练——用“更懂中国路”的算法筑牢护城河,是中国智驾赢下用户信任的第一步。



除了数据优势,特斯拉“芯片-软件-整车”的全栈垂直整合能力同样关键。当然中国玩家也在加速补位。而比技术整合更根本的,是用户信任的积累——特斯拉FSD的“零事故”成绩,本质是一次成功的“信任背书”,中国智驾要突围,同样需要用“安全好用”的实感打消用户顾虑。毕竟,L3的终极竞争是用户选择的竞争,再先进的技术若无法建立信任,也难以实现规模化落地。

事实上,中国智驾阵营与特斯拉的对决,并非“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而是差异化优势的较量:特斯拉胜在全球数据规模与先发品牌认知,中国玩家则强在本土化场景适配与产业链协同效率。

来的关键,不是“复制特斯拉模式”,而是建立“中国智驾标准”——在L3安全认证、数据合规、场景定义上形成本土标杆,并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输出“中国方案”。从奔驰入股千里、一汽收购卓驭可见,国际车企已认可中国智驾的技术实力;华为、Momenta等玩家的进展,也标志着中国智驾从“跟跑”转向“并跑”,甚至在本土化场景实现“领跑”。最终,能建立“中国标准”的玩家,才能在全球智驾格局中占据主动。

资料来源:

超电实验室,《大疆车载进豪门,一汽成最大股东》

晚点auto,《独家丨一汽与卓驭正在商讨战略投资事宜》

汽车之心,《VLA:有人喊“最强解法”,有人说“跑不动”》

时代财经,《13亿入股千里科技,奔驰缘何加速在华布局智能化?》

晚点auto,《晚点对话印奇:AI 1.0 的教训是,所有不能闭环的辉煌都是暂时的》

晚点auto, 《独家丨比亚迪智能化业务新变动:廖杰重回地平线,辅助驾驶、座舱团队整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刚刚!“天花板会议”召开!十五... 今天A股下午开盘,券商股齐刷刷拉升涨停。发生了什么?首先看一个重磅会议, 就在今天,ZZJ会议如约召...
美国信贷市场的“过热”担忧 美... 近期,美国信贷市场正在经历一轮异常炙热的繁荣。尽管回报率已经降至数十年来的低位,投资者对公司债券的需...
「限高」取消,王健林虚惊一场?... 作者|王晗玉编辑|张帆封面来源|视觉中国在传出被法院限制高消费一天之后,王健林又恢复了“消费自由”。...
微亿智造赴港IPO,其工业具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归辞据港交所9月28日披露,常州微亿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亿智造”)...
财务造假零容忍!17亿罚单、1...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资本市场“零容忍”信号空前强烈。“十四五”期间,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案...
受贿3.57亿余元 贵州省政协... 2025年9月29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贵州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晏受贿、滥用...
六部门联合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 央视财经(记者 宁坤)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
和林微纳港交所递表,毛利率下滑... 9月28日,苏州和林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林微纳”,688661.SH)公告称,公司已于20...
上市即巅峰?董事长留置背后,新... 军工行业很复杂! 又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在千里之外被留置! 新光光电9月28日晚公告,近日收到河南洛...
V观财报|英联股份:前三季度净... 【V观财报|英联股份:前三季度净利预增1531.13%至1672.97%】英联股份发布2025年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