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傅斯特
如果要问:一个经济规模中游的省份,今天还有什么机会后来居上,更上一层楼?
答案极大可能就是:AI。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落地深化,中国的科技创新正在全面开花,根据天然的地理位置形成一个个的组团。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自不必说,今年,西南地区的AI创新也在崛起,其中心,是广西。
字节跳动通过润泽科技等合作伙伴布局算力;
腾讯云以此为基地要在东盟成立4座数据中心;
华为狠砸50多亿元,要在当地建立两座超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京东发起建设京东(中国—东盟)数字产融平台项目,与本地的合作伙伴并肩发力;
科大讯飞在这里成立东盟总部,并与该地三所高校共建中国—东盟AI生态;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七月广西新签约人工智能项目105个,其中算力算法项目19个、AI+场景项目55个、智能制造项目31个。
9月17日到9月21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在广西举行,参展国家达到60个、企业3260家,堪称AI技术产品大巡礼。
在中国展区,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智能眼镜……当下最潮的高科技产品悉数亮相;参展的高科技展品中,AI或AI赋能展品占比超过50%,更是引来一众东南亚来客连连惊叹。
此情此景,大概只能用科大讯飞展台上的那句标语“解放生产力、释放想象力”来解释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没太多存在感的省份,可不只广西。为什么偏偏是它能集纳起AI时代大厂们的万千宠爱?
东南亚是中美AI必争之地
广西,放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可能叫“偏远”。
但是放在中国-东盟的大视野中,那就是妥妥的“枢纽”。
约7亿人口、约28万亿元GDP的东南亚,已有全球政经新兴力量之名。而AI争抢领头羊叠加大国博弈,更是赋予了这一区域罕见的战略高度。
这里已是中美AI巨头的必争之地——在全球撕裂的时代,恐怕也只有东南亚的市场、发展水平与雄心才能接得住AI中美双雄同台竞技。
美国企业持续向这里砸入巨资(亚马逊投资200亿美元、微软40亿美元、英伟达43亿美元、谷歌40亿美元),大力建设云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很多中国科技企业把东南亚作为出海第一站,深度参与了东南亚多国的数字经济建设,从而为AI奠定了基础。
如今,科大讯飞、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科技企业纷纷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字节跳动等企业均在东南亚进行了算力基础设施相关投资。
为什么全球科技巨头都如此看重东南亚?
一方面,东南亚人口基数大,年轻人多,互联网渗透率高,渴望获得新技术、新产品、新体验,AI产品的市场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东南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多元化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是训练AI模型的绝佳“试验田”。
东南亚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经验丰富的AI技术及其标准的引路人。
那么,中美科技巨头,谁能成为东南亚的AI发展的引路人?
美企目前展露了先发优势,东南亚公有云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被美国科技巨头占据。但是中国企业有成本和地缘优势。
更重要的是,和硅谷巨头相比,中国企业提供的大模型定价更低,可帮助东南亚降低AI技术使用成本;而且中国与东南亚距离更近,近水楼台先得月,AI人才和信息交流当然也会更通畅。
在全球日益撕裂的当下,当iPhone17的国行版和标准版几乎变成了两部手机之际,东南亚越来越成为中美两国在AI领域可以公平一战的 “战场”。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科技巨头云集,这个区域的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大国科技博弈的走向。
显然,对中国而言,这是一场不容有失的“战争”,而对广西而言,它就站在“战场”的最前沿。
中国面向东盟的“AI枢纽”
中国各省市区中,广东、广西、云南三省与东南亚联系最为紧密,都是前沿。
广东海岸线最长、港口数量最多,作为中国外贸的No.1,也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云南凭借中缅油气管道和中老昆万铁路的后发优势,不断从战略上强化自己的地位,一步一步提升了与中南半岛的联系。
RCEP加“数字丝绸之路”让广西有了绝佳的机会。就地缘经济而言,广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广西之于东南亚,很像美国得克萨斯之于中北美洲。
得克萨斯州最新的一次崛起,正是因为吸引了甲骨文、惠普、苹果、特斯拉等硅谷巨头,一跃成为美洲大陆的“科创新高地”,继而成为产业、科技辐射中北美洲的基地。
当中国与东盟携手构建“数字丝绸之路”、“科技共同体”,广西的区位优势就再也藏不住了,这正是北上广的前沿技术开始在广西“集合整装”的原因之一。广西正在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AI中央节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和东南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也进入了新阶段。
从国家层面来看,今年5月,中国与东盟十国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预计年底前正式签署相关协议。而在3.0版议定书中,大量内容是关于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
从自治区层面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明确表示,将发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作用,与东盟国家开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共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而且这些年,广西不仅强化了东南亚方向的物理通道(如中越班列),还补齐了信息通道:
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实现“5G + 千兆光网” 双千兆覆盖的省份;
广西获批“中国 - 东盟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
广西拥有丰富的能源供应体系、东盟语料基础和东盟语言人才资源;
广西拥有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等重要开放平台和数字快速通道;
这一次,广西将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完美的聚合在了一起。
北上广的AI系统基于中国市场和中文语境开发,进入东盟将面临语言、气候和数据安全法规等挑战,而广西正是解决这些难题的“天然适配站”。
“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南亚应用”AI产业模式,就此应运而生,该模式在“AI唱主角”的第22届东博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多语言AI翻译在此次大会担任重要角色,打破跨国发展中最基本的语言壁垒,成为“AI新基建”。其中,科大讯飞干脆直接扮演起了”适配器“的角色。
东博会的参会人员来自60多个国家,说着各种各样的语言,开幕式上,嘉宾致辞时,会场巨型LED屏幕跳动着中文、英语、越南语、泰语、缅甸语、马来语、印尼语等七种语言的实时翻译字幕,颇具新意。这是讯飞的七种语言AI实时同传首次在国际展会上亮相,让来自各个国家的朋友都能第一时间“看懂”。
除了令人惊叹的七国语言实时传译,科大讯飞打造的两位数字人司仪也成了开幕式的焦点。代表中国的“CC” 和代表东盟的 “AA” ,他们身着中国、缅甸、马来西亚的传统服饰,为现场增添了科技感与文化底蕴兼具的亮点。
除此之外,参加东博会的嘉宾也能借助AI技术更顺畅的沟通,在分论坛、洽谈区,200台讯飞AI翻译机为大家服务。
现场志愿者的包里也有一个“沟通利器”——讯飞翻译APP,志愿者只需输入文字或对着手机说话,就能快速获取多语言翻译结果,让接待指引服务全程顺畅无滞。
东博会参会嘉宾来自60个国家,堪称一个小世界,而科大讯飞用全维度的AI应用体系,助力东博会实现了“全场景无障碍沟通”。
本届东博会高新技术展品比重也大幅增加,其中AI或AI赋能展品占总参展展品比重超50%。首设的人工智能专馆,涵盖约20款大模型、60款智能机器人、230款数字服务平台/系统、520款AI终端产品等,汇聚了科大讯飞、华为、阿里等头部企业的最新成果。
这些公司在广西布局已深,但各有侧重。
阿里巴巴聚焦主业,侧重“AI+电商”,在2013年就设立了阿里巴巴南宁产业带,2020年成立了阿里巴巴(广西)有限公司和蚂蚁(广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举行了阿里巴巴国际站广西跨境电商对接会。
华为则更重视云计算和大数据,2017年启动桂林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2021年兴建华为广西区域总部,近期又投建了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
科大讯飞更倾向于在广西推广AI技术和系统能力。
今年6月,科大讯飞与自治区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承诺将加快推进科大讯飞东盟总部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应用合作。
9月17日,科大讯飞主办技术应用发布暨东盟生态合作伙伴会议,发布了专为东盟十国打造的星火东盟多语言大模型底座。
该模型根据东盟地区的语言特点,在星火多语言大模型的基础上专题训练提升了面向东盟地区十种语言的通用效果,具备语言理解、机器翻译、知识问答、文本生成、数学运算等能力。
该模型在全栈自主可控的平台上,用小一个数量级的模型参数,综合效果对标国际领先水平。
现场,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刘聪展示了多种语言的效果,大模型机智、准确地应对赢得阵阵掌声。
基于星火东盟多语言大模型底座,科大讯飞还推出多款面向东盟市场的系列创新AI产品。
讯飞翻译SaaS平台作为全场景的翻译服务+数据聚合平台,可以提供一站式多端协同的翻译服务,相当于讯飞AI翻译软硬联动的枢纽,全面覆盖办公、会议、内容出海等多元场景。
讯飞双屏翻译机2.0(东盟语言升级)更是对东盟相关语言进行针对性优化。目前,该产品能够支持东盟国家10个重点语言和12个全球重点语言互译,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商贸。
除此之外,科大讯飞还推出了讯飞听见多语言会议系统(东盟版),覆盖东盟十国语言,提供多语言转写、实时同传、会议纪要及全流程数据管理等功能。
在教育领域,推出了讯飞中文智慧教学系统(东盟版),应用于跨国教育交流与中文学习。
东南亚市场和其它先发市场不同,族群众多,区域碎片化,打破语言壁垒是进行一切合作的基础。
科大讯飞的这套大模型及附属工具,就是冲着解决问题去的,充分表明和东盟共同打造科技共同体,中国是认真的,不打无准备之仗。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与东盟的人工智能全新时代正在开启,而这个时代的核心且光明的未来,离不开自主可控、深度联手与合作共赢。”
未来已来,广西也将迎接新使命。
改写亚洲数字经济的格局
本届东博会,广西搭台,AI等高科技唱戏,背后更是5000多万广西人主动作为、苦心经营的结果。
早在2018年,广西就启动了“数字广西”建设工程,不断夯实数字基建,培养数字人才,鼓励数字技术创新。
今年广西“新春第一会”,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要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力争在新领域新赛道迎头赶上。
围绕“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高地”战略定位,广西展开一系列高规格行动:
今年1月,成立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下设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为组长单位、20多个部门参与的场景小组。 3月初,发布《广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决定实施六项行动,力争到2027年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4月3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展示中心项目正式举办开工仪式。截至8月底,该中心已签约国内外人工智能项目51个。 8月中旬,设立预期总规模10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
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广西“All in AI”的决心。不过,广西毕竟是边陲省份,缺钱缺人缺技术,要搞原生性创新很难,必须要借助外地大企业的力量。
重仓广西、深耕东南亚的“科大讯飞”,就是“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南亚应用”模式的重要推动者。
自2019年落户南宁以来,科大讯飞便以“技术扎根+场景验证”的本地化策略,助力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高地。
如今,这份合作已结出丰硕成果:科大讯飞通过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服务广西超过11.2万个开发者团队,在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打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样本,用实际成果验证技术价值。
在教育领域,自2015年进入广西以来,科大讯飞已服务14个地市6000所学校,累计覆盖师生超720万人,不仅参与广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还承建百色、防城港等地市的智慧教育示范项目。
在医疗领域,“智医助理”辅助诊断系统及智能语音外呼系统落地百色市47家乡镇卫生院,2024年还承建广西壮族自治区疾控局传染病监测预警项目。
在政务领域,参与建设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对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进行AI改造,相关方案入选广西数据要素融合应用“百千万工程”,还参与“智桂通”移动生态建设。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AI应用场景,使得人工智能红利深度融入广西民生与产业发展,也让东南亚嘉宾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东博会上,老挝科技与通讯部副部长赛萨纳·西提蓬表示:
“我们渴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数字服务覆盖每个村庄,让老挝青年掌握未来技能。科大讯飞发布的产品,恰恰回应了这些需求”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灿则认为: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明互鉴的桥梁。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能力,必将推动中文在马来西亚主流社会的教学与文化传播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未来,科大讯飞将进一步深化与广西的合作,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东盟语料库建设、智慧教育与智慧医疗系统落地、跨境电商数智化升级等重点项目,在实践中将“广西经验”转化成更贴合东盟需求的“东盟方案”。
这场深远布局的背后,凝聚着国家的力量、众多科技巨头的大力支持,势必将体现命运的轮转。
广西承接北上广的技术活水,过滤成适配东南亚的AI解决方案,正悄悄改写亚洲数字经济的格局。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智谷趋势为中产阶级的资本觉醒服务,帮助更多人获得财富。宏观经济、商业逻辑、企业兴衰、产业转型……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有许多人难以察觉到的趋势信号。
上一篇:凯撒旅业:全资孙公司拟收购青岛汉莎100%股权 凯撒旅业股权转让是利好还是利空 凯撒旅业收购国旅福建了吗
下一篇:“好想来”母公司万辰集团递表港交所,开店速度放缓,两月前刚换掉今年被留置过的董事长 “好想来”母公司万辰集团递表港交所,开店速度放缓,两月前刚换掉今年被留置过的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