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300676.SZ)公告披露,控股股东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华大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汪建、深圳华大三生园科技有限公司发生权益变动。汪建现任华大基因董事长,华大控股董事长,其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出让1673.27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00%,成交价格为44.10元/股,交易金额约7.38亿元。
交易完成后,华大控股持股比例降至29.77%,汪建直接持股0.61%,三生园科技持股0.94%,三方合计持股比例由38.17%下降至31.32%。由于华大控股为汪建全资控制企业,这意味着其实际套现超过7亿元。本次交易共有29家基金公司接盘,其中包括易方达、财通、华夏、诺德、国泰等头部机构。市场普遍认为,尽管机构积极参与,但创始人及控股股东的集中减持仍释放出资金压力与战略收缩的信号。
事实上,这已是华大控股今年的第二次大额减持。3月11日至14日,公司曾通过大宗交易累计减持748.83万股,套现约4.2亿元。两次合计,汪建及华大控股在2025年已减持套现金额超过11亿元。或受此消息影响,当日华大基因股价收跌逾4%,报48.33元,公司总市值约202亿元。
与此同时,华大基因公布的2025年半年度财报显示,公司经营业绩明显承压。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31亿元,同比下降12.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7.82万元,同比下降68.2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净亏损3048.81万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2610.7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4亿元,同比下降逾四倍,显示经营性现金流状况恶化。
分业务来看,生育健康业务营收4.26亿元,同比下降29.8%,其中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收入下滑约35%,盈利空间持续压缩;肿瘤与慢病防控业务营收1.80亿元,同比下降27.52%,其中肠癌检测业务下滑42%,显示对外部合作依赖较高;多组学与合成业务营收2.79亿元,同比下降8.3%,RNA类产品和合成业务分别下滑约34%和29%,受欧美市场萎缩及地缘政治影响。唯一实现增长的是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上半年营收6.96亿元,同比增长4.8%,主要得益于东南亚、拉美、南亚等新兴市场拓展,部分区域收入实现翻倍,但整体增幅仍难以抵消公司业务普遍下滑。
在半年报发布前,另一持股5%以上的股东深圳生华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亦公告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627.48万股。虽然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但在主营业务承压、盈利能力下滑的背景下,核心股东与重要股东的连续减持,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公司前景的担忧。
业内人士认为,华大基因正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传统业务价格竞争加剧,市场增长空间有限;二是部分新业务对合作伙伴依赖度较高,抗风险能力不足;三是海外市场虽有增长,但受制于地缘政治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未来,公司能否在C端直销模式取得突破,并依靠新兴市场与新技术产品实现规模化盈利,将决定其能否重新回到增长轨道。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