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起舞,不止发生在美股。
年初市值超过1.5万亿港币的阿里巴巴,今年以来的涨幅已经接近翻倍。上周,阿里巴巴股价在创下近4年来的新高后,市值也重新站上3万亿的关口。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重回上升通道的背后,是阿里不吝投入同时举兵AI和外卖新旧两大战场,以及一度隐退的创始人马云时不时以超绝不经意的方式回归到公众视野中央。
自2020年四季度创下单季度净利润和总市值的历史记录后,阿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陷入了被追赶的窘迫,财务表现大幅波动,市值一路下探。
2023年11月30日,拼多多首次在总市值上超越阿里,围绕在中国初代电商巨头背后的博弈也变得越发激烈。
美股方面,Daily Journal 在2024年Q1一次性减持了将近一半的股票,这也是芒格去世(2023 年11月28日)至今Daily Journal在阿里上唯一一笔操作。
同一时期,两大中国私募巨头——高瓴和景林的美股头寸也在近年来低位。此后,高瓴进行了大开大合的波段操作。景林近些年有过几次阶段性清仓的动作,但去年Q4清仓之后,今年年初迅速重新买入。
港股方面,由于阿里相当长时间未进入港股通名单,非QDII公募基金无法进行配置。在变更港股为主要上市后,阿里于2024年9月10日正式纳入港股通,大量资金南下配置,公募基金持有阿里的数量出现明显激增,包括张坤、萧楠、胡昕炜等多名主动权益大将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配置。
不过,截至2025年6月30日,ETF产品仍然是公募配置阿里的主要力量,第一大持有者为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ETF。
实际上,过去5年,公募持有阿里的数量逐步上台阶。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在中概互联网下跌的过程中,相关ETF产品持续得到净申购。
以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ETF为例,在净值惨烈下跌的过程中,基金份额连续四个季度出现跳跃式增长。不过,随着净值的快速修复,今年以来又出现较为显著的净赎回。
总体来看,从2020Q4到2024Q4,在阿里上市以来最艰难的四年里,真正充满信仰、不离不弃、越跌越买的,主要还是曾经自嘲为中丐互怜的丐帮子弟们。
而现在,他们终于解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