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新动能的“新变化”? 赵玮转型课 赵伟最新
创始人
2025-09-17 18:53:01
0

赵伟、屠强、耿佩璇(赵伟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摘要

一问:新动能增长有何变化?2023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景气上行,增长动力由外需转向内需。

产业加速升级背景下,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动能景气度明显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增强。2023年以来,EPMI指数相对PMI指数有更大幅度回升,表征新兴产业景气度在提升。从行业层面看,代表新兴产业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在2023年来出现较大幅度上行,对GDP拉动进一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其同比8.6%,拉动GDP同比2.3%、较2023年提升1.3pct。

需求拆解看,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动能经历外需向内需切换的过程;2022年前,其营收增长更多依赖出口。2020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营收增速明显快于其他行业。分不同阶段看,2020-2022年,在新动能更多赋能出口部门背景下,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的平均增速为6.4%,显著高于其他行业(-1.9%);其中,医药、计算机通信业出口交货值占制造业比重分别提升1.2、0.8pct。

2022年后,内需逐步接替出口成为高技术制造业营收的增量来源。2022年来,高技术制造业营收韧性更多来自内需部门,2025年7该部分上行至6.7%的较高水平,其他制造业来却降至0.6%。具体行业看,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高技术制造业来自内需的营收涨幅更为明显,2022-2025年7月其占制造业比重分别上行1.4、1、0.3pct至10.4%、9.4%、4.2%。

二问:新动能的盈利表现?利润增长更具韧性,主因较低的成本率与研发赋予的更强定价能力

高技术制造业的利润增长韧性强于其他行业,主因利润率维持较高水平、超过其他制造业2个百分点左右。2019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持续快于其他制造业;期间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利润占比分别提升3.8、1.5pct至11.3%、11.8%。较高的利润率是高技术制造业维持高利润增速的主因,2025年7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率录得6.5%,其他行业低至4.3%。

影响因素1:高技术制造业成本率低约5个百分点,支撑其利润率维持相对高位。2023年来,其他制造业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分别仅2.1%、3.2%;高技术制造业的两项费用率均保持在4%附近,合计超过其他制造业约2.6个百分点。由于高技术制造业成本率维持在90%、低于其他制造业94.5%的水平,因而利润率表现更好。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行业成本率分别低至81.5%、78.3%。

影响因素2:较高的创新投入赋予高技术制造业更强的定价能力,有助于利润率维持增长韧性。近年来,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加大研发强度,令利润率稳居高位。譬如仪器仪表、医药研发费用率分别高达9.1%、7.4%;对应行业的利润率位居前列,分别为9.1%、8.7%。边际上看,2019年来医药、运输设备等行业研发费用率上行时,利润率也在改善,进一步印证高创新投入会支撑盈利增长。

三问:新动能提速的潜在影响?盈利改善或直接对工资与就业形成支撑,间接带动产出效率提高。

高技术制造业的盈利改善可对劳动力市场形成直接传导,表现为就业更多向高技术制造业集中。在其他制造业就业增速维持负增长(7月为-1.7%)的背景下,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增速回升至正区间(0.9%),有助于承接就业压力。其中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行业就业占比明显上行,2025年7月分别较2021年提升0.7、0.4、0.5个百分点至13.7%、5.3%、6.5%。

行业盈利增长会对高工资形成支撑,进一步提振居民收入。上市公司营收上行时,职工薪酬同步抬升;2019-2024年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等高技术制造业职工薪酬年均增速分别是14.9%、12%。同时,工资增速较高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也在增多,会持续吸引就业流入,进一步从“量”的维度提振居民收入,如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业规模以上企业占比分别提升0.7、1.1pct。

工资上涨也会“额外”带动产出效率提升,使高技术制造业的人均营收增速有较大回升。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人均营收增速明显回升,7月上行至5.9%、高于其他行业(2.5%)。从绝对水平看,高技术制造业人均创收规模仍偏低,如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业每月分别仅16、15.8万元,低于石油加工、有色加工业。后续伴随技术创新与劳动力持续流入,行业内劳动生产率或进一步抬升。

风险提示

经济转型面临短期约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1. 一问:新动能增长有何变化?

产业加速升级背景下,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动能景气度明显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增强。2023年以来,EPMI指数相对PMI指数有更大幅度回升,表征新兴产业景气度在提升。从行业层面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也在2023年以来出现更大幅度的上行,对GDP的贡献进一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8.6%,拉动GDP同比2.3%、较2023年提升1.3个百分点。









需求拆解看,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动能经历外需向内需切换的过程;2022年前,其营收增长更多依赖出口。2019年前高技术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的营收增速同步,来到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营收增长提速。具体行业看,2019-2025年7月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业营收占制造业比重分别上行1.7、0.5个百分点至9.6%、14%。分不同阶段看,2019-2021年,新动能更多赋能出口部门,期间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的增速为6.4%,显著高于其他制造业(-1.9%)。具体行业看,医药、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业出口交货值占制造业比重分别提升1.2、0.8、0.7个百分点至2.4%、45.3%、10.1%。









2022年后,内需接替出口成为高技术制造业营收的增量来源。2022年来,高技术制造业营收韧性更多来自内需部门,2025年7月该部分上行至6.7%的较高水平,而其他制造业却降至0.6%。具体行业看,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高技术制造业来自内需的营收增长更为明显,2022年7月-2025年7月其占制造业比重分别上行1.4、1、0.3个百分点至10.4%、9.4%、4.2%。





2 二问:新动能的盈利表现?

高技术制造业的利润增长韧性强于其他行业,源于利润率维持较高水平、超过其他制造业2个百分点左右。2019年后,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速持续高于其他制造业,具体行业看,2025年前7月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利润占比分别较2019年提升3.8pct、1.5pct至11.3%、11.8%。较高的“利润率”是高技术制造业维持高利润增速的主因,2025年7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率录得6.5%,其他制造业却低至4.3%。









影响因素1:高技术制造业的成本率低于其他制造业约5个百分点,支撑其利润率维持相对高位。2021年来,其他制造业成本有较大幅度抬升,对应成本率最高升至95.3%,且此后稳定地维持在94.8%高位。相比之下,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成本率在2020年来处在90%附近、低于其他制造业近5个百分点。具体行业看,2025年7月高技术制造业中运输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营业成本率分别较2019年回落1、0.6、0.5pct至83%、81.5%、78.3%,计算机通信业营业成本率基本维持不变(87.3%)。





影响因素2:高技术制造业的期间费用率仅超过其他行业不到3个百分点,对利润率的拖累有限。2023年来,其他制造业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分别仅2.1%、3.2%,其中有色压延、黑色压延业两项费用率均低至1.5%以下。而高技术制造业两项费用率保持在4%附近,二者合计高于其他制造业约2.6个百分点。由于高技术制造业的成本率低于其他制造业近5个百分点,可覆盖费用率“超额”部分,因而利润率表现较好。









影响因素3:较高的创新投入赋予高技术制造业更强的定价能力,有助于利润率维持增长韧性。近年来,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加大研发强度,利润率稳居高位,譬如仪器仪表、医药、专用设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1%、7.4%、6.4%,利润率也高达9.1%、8.7%、8.6%,居行业前列。边际上看,2019年来医药、运输设备等行业研发费用率上行,利润率也在改善,进一步印证高创新投入会支撑盈利增长。









3 三问:新动能提速的潜在影响?

高技术制造业的盈利改善可对劳动力市场形成直接传导,表现为就业更多向高技术制造业集中。在其他制造业就业增速维持负增长(7月为-1.7%)的背景下,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增速回升至正增长区间(0.9%),有助于承接就业压力。其中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行业就业占比明显上行,2025年7月分别较2021年提升0.7、0.4、0.5个百分点至13.7%、5.3%、6.5%。





行业盈利增长会对高工资形成支撑,进一步提振居民收入。上市公司营收上行时,支付职工薪酬的现金支出同步抬升。观察具体行业看,2019-2024年电气机械、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营收增速居前,对应职工薪酬年均增速分别是14.9%、13.9%、12%,均位于行业前列。与此同时,工资增速高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也在增多,持续吸引就业流入;譬如2019-2025年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业规模以上企业数占比上行0.7、1.1pct,就业人数占比(2021-2025年)分别提升1、0.7pct。这意味着工资增速更高的行业、就业规模亦在扩张,进一步从“量”的维度提振居民收入。









工资上涨也会“额外”带动产出效率提升,使高技术制造业的人均营收增速有较大回升。2023年下半年来高技术制造业的人均营收增速平均4.2%、持续低于其他制造业(4.5%);而来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人均营收增速明显回升,7月上行至5.9%、高于其他制造业(2.5%)。但从绝对水平看,高技术制造业人均创收仍普遍偏低,譬如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每月的人均创收水平分别仅16、15.8万元,远低于石油加工(65.8万元)、有色加工(51.1万元)行业。后续技术创新与劳动力持续流入有望释放规模效应,行业内劳动生产率有进一步抬升空间。





风险提示

1)经济转型面临短期约束。海内外形势变化使内需修复偏慢、通胀水平偏低。

2)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反内卷”等政策落地较慢。

3)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消费倾向持续回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姆8家新店来了,多个储备项目... 山姆新店开业的号角再次吹响,截止目前,进入“招聘”阶段的山姆会员店已经达到8家。9月15日,沃尔玛招...
父母最大的爱:让孩子在每个岔路... 作者 | 雅宁“终于把一件大事儿办了!”从香港回来的路上,客户如此感慨道。这次去香港,她给5岁的儿子...
“无实控人”的ST加加:四年亏... 9月16日,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加加”)发布“关于公司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
戴炜掌舵北京银行首考:营收净利... 出品|拾盐士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2025年中期财报季,城商行格局大洗牌。在利率下行浪潮中,上半年北京...
六大行科技金融全梳理! 科技金... 六大行将科技金融相关业务的组织架构、产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优化,配套了一系列差异化政策。从数据上看,...
拓普集团:实际控制人、副董事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17日,拓普集团公告,实控人邬建树于2025年9月1日至9月10日通过集中竞价...
电控/电机第三方双冠王,新能源... 近日,取得2024年新能源汽车电控/电机第三方“双冠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行业龙头苏州汇川联合动...
被财政部点名造假!艾为电气IP... 日前,财政部披露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让一家正冲刺A股IPO的企业被推至聚光灯下。文书显示,财政部在...
今夜,史上最“分裂”的一次美联... 年内看点最足的一次美联储利率决议来了,尽管市场普遍预期将降息25个基点,但在就业疲软、通胀仍高于目标...
大牛股一日腰斩,多只ETF被指... 9月16日,港股市场发生惊魂一幕。药捷安康股价早盘一度暴涨63%至679.5港元,午后却断崖式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