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贺阳)连锁餐饮企业西贝再次陷入“预制菜”的舆论漩涡。9月10日,罗永浩发布微博,内容直指西贝“几乎全用预制菜却按现做菜高价收费”,并呼吁国家立法强制餐馆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9月11日,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表示:“西贝没有预制菜,罗永浩作为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把话说得很极端,对我们的商誉影响很大,并损害我们的品牌形象。我们会走法律程序,一定会起诉他。”
9月12日,这场西贝与罗永浩之间的“纷争”仍在持续升温。罗永浩公开发布了10万元悬赏,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呼吁了解西贝内幕的现役或退役员工通过私信与他联系。“如果有录像之类的法律上可以采信的真凭实据,奖励10万元。”而西贝宣布,从9月12日起在全国所有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顾客可以随时进入后厨参观菜品制作全过程。西贝还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信中称,经确认,罗永浩在微博中对西贝的指责不实。
图为消费者在广东深圳一家西贝莜面村餐厅就餐。(资料图,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双方“各执一词”
9月10日,罗永浩在其微博吐槽称:“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对此,西贝客服人员表示,门店招牌菜牛大骨为“每日现煮”,莜面系“门店手搓”,炒菜使用“新鲜蔬菜现场炒制”。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贾国龙曾公开为预制菜站台,称“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预制菜是未来的大趋势。”贾国龙承认,此前自己确实发表过类似于“高级菜才预制”的言论,例如鱼翅鲍鱼等高级菜肴都需要长时间地进行预制,“预制就是预加工,但我们不是预制菜,国家对预制菜有严格定义。”
而对于罗永浩此次的质疑,贾国龙公开回应称:“西贝现在门店百分之百没有预制菜,一道都没有。有的菜是在门店切的,有的是在中央厨房切的,在中央厨房那边切标准更高、质量更高,选料更严格,但是每道菜都是在门店做的。”
同时,为了证明西贝没有预制菜,贾国龙还表示,9月12日起,西贝全国370家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欢迎顾客随时进后厨参观任一菜品的制作全过程。面对西贝将起诉罗永浩的发言,罗永浩也在微博同步回应:“我准备好了。这件事不管官司结果怎么样,我相信都会客观上对中国预制菜领域的消费者知情权,甚至是相关的立法,作出一些实际的贡献。”
什么是预制菜?
此次西贝与罗永浩的“骂战”,核心争议点之一是预制菜的定义及使用情况。
究竟什么才是预制菜?是否有统一的标准?半成品是否算预制菜?西贝自称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根据国家标准是否属实?
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等进行界定,并明确了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使用预制菜明示等内容。
通知明确,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等。
预制菜的范围包括哪些?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曾表示,预制菜范围应当兼具预制化和菜肴的特征。考虑到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上述负责人强调,另一方面,突出菜肴属性。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此外,定义中强调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加热是指将食品加热到可食用状态的过程,即针对已经预加工熟制的产品在食用前的简单复热。熟制是指经炒、炸、烤、煮、蒸等将食品熟制的过程,即在预加工阶段并未完全熟制,需要彻底熟制后方可食用。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也不属于预制菜。”该负责人称。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实际操作中,像西贝采用的“中央工厂+门店现制”的模式部分处于政策的模糊地带,例如其门店现制菜品中是否包含中央厨房预先处理过的半成品,目前仍不明确。这种定义的模糊性,不仅让消费者难以判断,也给餐饮企业在预制菜使用的宣传和操作上带来了困扰。
罗永浩悬赏10万元征集线索
9月12日,罗永浩公开发布了10万元悬赏,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据了解,除了悬赏令外,罗永浩还在寻求科学仪器的支援,他向食品工业及化学专家求助,询问是否有专业设备能检测出食物的烹制时间,并表示“设备多昂贵都没关系”,希望以此“横扫一遍”用了预制菜却不肯承认的餐馆。
在贾国龙看来,西贝的中央厨房预加工,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例如羊排切割成标准形状等。预制和预制菜是两回事,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预制菜是成品,是将熟食加工好冷冻,再拆包装后加热直接食用。
“预制菜未来一定是大趋势。”谈及对预制菜的看法,贾国龙表示,西贝目前虽然不用预制菜,但也不黑预制菜。预制菜也分高品质和低品质。预制菜也有好处,例如整体效率的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品质的稳定,这是有一定未来的。
但从罗永浩的消费体验而言,他坚持认为西贝的菜品几乎全是预制菜。针对贾国龙的否认,罗永浩回应称:“能把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这肯定是高科技了。”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餐饮企业若使用预制菜,有必要明确告知消费者,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商家若故意隐瞒商品真实情况,甚至通过宣传暗示非预制来误导消费,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严重时还可能构成消费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