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明星流量的水太深,小红书你把握不住。
今天上午,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明确指出小红书平台存在“信息内容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尤其在热搜榜单中频繁出现大量聚焦明星私生活的炒作内容,严重污染网络生态。
对此,上海市网信办已依法对小红书展开约谈,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小红书官方也发布了公告:诚恳认错,认知落实整改。
在花朵财经的印象中,上一个因为类似原因翻车的貌似是微博。巧合的是,前不久女演员赵露思刚注销微博账号,就入驻小红书开设独家直播,粉丝数一下突破了2300万,超越1736万粉丝的范冰冰,成为平台首位“2000万+”博主。
吸粉无数的背后离不开官方的推波助澜。
过去,网民都在微博吃瓜,而近年来,鼓励用户分享美好生活的小红书接过了部分权柄,成为网民吃瓜“新阵地”,不少社会热点和娱乐八卦最开始都是从小红书传出的。
比如,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券商员工妻子晒薪”事件,最终引发金融行业薪酬大洗牌。
而明星动态更是平台流量的核心来源之一。除了前面提到的赵露思,张曼玉也在今年独家入驻,10天内粉丝破百万,相关内容点赞量迅速飙升。
合作本来是明星和平台双赢的好事,可当平台做得太过,就容易出事。
赵露思刚入驻时,小红书官方给予了极大力度的流量扶持,以至于不少路人用户总会莫名其妙的收到相关推送,频繁到令用户发出“小红书,你跟赵露丝过去吧”的怒吼。
明星与平台的“流量共生”本无可厚非,但当算法一味推送明星琐事、放大八卦效应,甚至助长不良信息传播,平台便难逃责任。
流量是把双刃剑。作为拥有3.5亿月活用户的社交平台,小红书长期依赖明星话题和八卦内容吸引流量,如今却因过度炒作而陷入舆论与监管的双重漩涡。
成立于2013年的小红书,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内容社区之一。
金沙江创业投资管理公司披露的投资组合文件显示,小红书的估值在三个月内上涨了19%,达到310亿美元。有媒体预测,小红书有望在2025年实现利润增长两倍,达到30亿美元,并在商业化领域取得较大进展,其IPO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其实早在2018年,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就曾公开表示,公司有可能在未来2到3年内完成IPO。底气在哪?看看小红书堪称“中国互联网领域最豪华的投资者阵容之一”的股东名册就知道了。
资本阵容极其强大,包括纪源资本、真格基金、天图资本、金沙江创投等知名机构,LP中不乏全球顶级养老金和大学捐赠基金。
在商业模式上,尽管小红书对外确立了“广告+电商”双轮驱动,但目前仍以广告收入为主。2023年,平台总营收达37亿美元,净利润5亿美元,首次实现盈利,其中广告收入占比接近八成。
从2014年试水跨境电商,到2019年推出品牌号,2021年“切断外链”,再到2024提出“生活方式电商”概念,小红书一直在探索广告以外的商业变现方式。
比如今年5月小红书就先后和淘宝、京东合作,打通站内广告和外部电商平台;到了8月,小红书宣布成立“大商业板块”,推出了针对中小商家的“百万免佣计划”,试图提速电商布局。
这一举动也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为IPO铺路”。
但就像过去困扰小红书开辟电商路径那样,发力交易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社区生态和内容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也是小红书在电商的推进上都较为“克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既要又要”的想法导致小红书的商业化,尤其是电商板块,一直没有做得太好。
小红书平台最初的定位就是分享生活的种草平台,这让小红书用户天然具备付费心智。平台那批购物心智较强、且具备购买能力的用户,对于任何电商平台或者想要做电商的平台而言,这都是稀缺资源。
但显然小红书还没能完全掌握这部分流量变现的能力,这次监管风暴的突袭更为这场接下来冲刺上市的资本盛宴蒙上阴影。
过度依赖明星流量、内容生态失衡,不仅损害了平台形象,也可能影响其广告主的信心与投入。在冲刺资本市场的关键时刻,这场“翻车”事件或许将成为小红书必须正视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