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闫硕
2025年上半年,中药行业在政策推动、价格调整、技术革新与需求分化的交织中,呈现出结构性机遇的发展格局。多家企业在变革中交出了半年报,几家欢喜几家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A股中药市值前五企业的业绩,发现“增收不增利”的整体特征较为突出,另外企业间也存在两极分化。其中,云南白药实现营收净利双增,片仔癀则实现双降,另外,白云山、华润三九、同仁堂实现增收不增利。
从营收来看,白云山以418.35亿元绝对领跑,同仁堂依旧未过百亿规模大关。从归母净利润层面看,云南白药以36.33亿元居于首位,华润三九和同仁堂在下滑之后分别跌破20亿元、10亿元。
有业内专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中药行业正在从资源依赖到质量导向跃迁,中药材质量管控全面强化。同时,中药材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正在经历价格深度调整,供应链承压与重构并存,中药材价格呈现分化态势。此外,集采常态化也正加速行业及市场分化。
中药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未来中药企业该从哪些方向突破,以找到新的增长空间?
多家企业增收不增利
今年上半年,五大中药企业中只有云南白药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报告期内,其实现营收212.57亿元,同比增长3.92%;实现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同比增长13.93%,创同期历史新高。
对于营收的增长,云南白药指出主要是本期工业销售收入增加8.51亿元。今年上半年,工业销售的收入在云南白药总收入中占40.01%,该板块的毛利率同比增长0.57%后达67.93%,大幅领先于毛利率仅为6.06%的商业销售板块,后者收入占总收入的近60%。
片仔癀则实现营收净利双降,报告期内,其实现营收53.79亿元,同比下降4.81%,这也是2003年上市以来首次实现上半年营收下降;归母净利润则为14.42亿元,同比下降16.22%,自2015年以来实现首降。
不仅如此,分行业看,片仔癀在医药制造业、医药流通业、化妆品业等多个行业的毛利率均实现下降,其中医药制造业减少7.60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其主要产品肝病用药、心脑血管用药毛利率也实现下降,分别减少10.89、6.17个百分点。
对于业绩的变动,片仔癀在业绩快报中指出,尽管收入端保持稳定,但报告期内公司生产所需的关键原材料价格持续处于历史高位运行,成本压力显著增大。受此影响,公司产品利润空间受到明显挤压,对报告期内的整体盈利能力构成挑战。
以其核心产品片仔癀为例,由牛黄、麝香、三七、蛇胆四味药材组成。其中,关键成分天然牛黄价格在2024年12月底达到170万元/公斤,并持续至今年7月,近2个月降至150万元/公斤,与2023年初的57万元/公斤相比大幅增长。
近几年,受到原材料价格压力的不止片仔癀一家。同仁堂2024年便呈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其业绩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延续了这一趋势,实现营业收入97.69亿元,同比微增0.06%;实现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7.39%。
不过,同仁堂已在优化原料采购节奏,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9.5亿元,同比激增13139.22%,便是由于原材料采购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
白云山连续两个年度的上半年实现增收不增利,其中2025年上半年,营收在同比增长1.93%后达418.35亿元,大幅领先于其他企业;归母净利润则为25.16亿元,同比下降1.31%。
对于利润的下降,白云山指出是受需求不足、行业竞争加剧及行业政策等因素的持续影响,集团部分业务经营业绩有所下降。
与白云山相比,华润三九的增收不增利更为“典型”,报告期内,其实现营收148.10亿元,同比增长4.99%,归母净利润则为18.1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4.31%。
对于利润的下降,华润三九给出了更具体的原因:2025年上半年受到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同比降低、零售渠道阶段性调整、叠加去年同期的高基数等因素影响。同时,华润三九指出,预计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将超越行业平均增速,努力实现双位数增长,利润端保持稳健。
重视研发创新
创新是医药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各大中药龙头企业均在年报中强调“创新”。
白云山围绕创新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产品二次开发和食品、保健食品开发等方面,以引进项目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研工作。目前,白云山集团已布局了160多项在研项目,其中1类创新药十余项。
片仔癀报告期内积极推进2个新药立项,推动18个在研新药及经典名方的研发项目,包括5个中药1.1类、1个中药1.2类以及4个化药1类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同仁堂上半年重点推进药品适应症拓展。同时,对巴戟天寡糖胶囊、同仁乌鸡白凤丸、同仁牛黄清心丸等重点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完善大品种基础资料;开展儿感清口服液等潜力品种探索性研究,挖掘品种价值。
云南白药短期项目主要布局上市品种二次创新开发、快速药械开发,目前在研项目涉及包括气血康、宫血宁等在内的二次开发的中药大品种16个,开展项目37个。中期项目主要推进创新中药开发,持续打造云南白药透皮制剂明星产品。长期项目中,以核药发展为中心,布局多个创新药物发展,
其中,核药备受市场关注。目前INR101诊断核药项目已启动Ⅲ期临床试验;INR102治疗核药项目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I期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已启动;INB301治疗肿瘤恶病质单抗项目已完成毒理批和临床批生产与放行检验,已启动临床前研究和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申报资料撰写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白药在年报中强调人工智能(AI)的运用,目前公司已上线70+数字员工,实现节省人力7000人天/年。未来,将持续探索“AI+医药”的转型方向,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等AI技术深度融入种植、加工、研发、生产、营销等全产业链环节,加速实现数智化转型。
华润三九则给予新收购的天士力更多研发创新的重任。2025年上半年,华润三九完成对天士力28%股份的收购,天士力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完成收购后,华润三九对多方有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华润三九将以CHC(自我诊疗)为核心业务,争做医药行业头部企业;天士力将以处方药为核心业务,以研发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成为医药市场领先者;昆药集团将以三七产品和精品国药为核心业务,争做银发健康产业引领者。
华润三九指出,经典名方和创新中药是华润三九研发方向的基本盘,特别是天士力的主要研发方向。报告期内,华润三九研发投入6.62亿元,同比增长68.99%,在研项目共计205项。另外,华润三九将通过自主研发与BD(商务拓展)转化双线并举,逐步拓展创新产品管线。
不难发现,各家企业依据自身特色积极布局,稳步推进研发创新,并不断强化自身优势。未来,这些布局能否转化为业绩增长动力、各家企业业绩走向如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