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A股教育股半年报发布完毕,业绩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好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8家教育股公司半年报发现,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56.1亿元,同比增长4.8%。
科大讯飞继续位列A股教育股第一,其智慧教育业务营收35.3亿元,同比增长23.47%;营收前10名公司名单与去年一样,只是豆神教育超过行动教育升到第8位,其他8家公司位次不变。
按照业务类型,A股教育公司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民办学校、校外培训业务。今年上半年,一方面头部公司有回暖迹象,另一方面教育股整体仍分化严重,过半公司负增长。
TOP10公司表现如何
2025年上半年,A股教育股营收前10名公司为:科大讯飞、学大教育、视源股份、华图山鼎、中公教育、鸿合科技、昂立教育、豆神教育、行动教育、正元智慧。10家公司总营收129亿元,同比增长7.1%。
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业务营收35.3亿元,同比增长23.47%,但增幅收窄1.67个百分点。智慧教育是科大讯飞的第一大业务,包括面向G端、B端、C端的业务体系,产品线丰富。上半年,讯飞学习机收入同比增长104%,或是整体增长的牵引性动力。
学大教育继续稳扎稳打,个性化学习中心数量超过300个,专职教师数量超过5200人,比2024年底增加约30%。学大教育已经连续十个季度增长,体现了K12领域的强劲需求。同行业内,昂立教育连续两个上半年增长10%以上,豆神教育走出破产重整泥淖,上半年营收增长36%,都体现了行业利好。
视源股份打了“翻身仗”,国内教育业务营收从去年同期-13.7%的负增长变为增长13.8%,这受益于多产品线形成的产品矩阵协同效应。视源股份此前以教室智能大屏、录播系统等硬件销售为主,如今教育AI产品亦在发力,一方面提供订阅增值收入,另一方面提高硬件产品溢价。
华图山鼎是公考三巨头中唯一保持增长的公司,已从行业老三跃居行业老大。但公考培训行业分散化严重,大量中小机构和个人工作室打价格战抢占区域市场。一家公考三巨头公司的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种情况就像是蚂蚁咬大象,大象虽然不会被咬死,但是很难受。”三家公司都顺应市场形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价格。
行业老二颇为尴尬,中公教育、鸿合科技是A股公考培训、教育智能大屏行业的“老二”,与行业老大华图山鼎、视源股份走势相反,两家公司连续负增长,且降幅加大。
总体上,A股教育股营收前10名公司表现回暖,不仅总营收增幅超过教育股平均增幅,体现了头部公司的带动作用,而且负增长公司从去年同期的5家减少到3家,经营状况改善明显。
过半教育公司负增长
但A股教育股整体分化严重。28家公司里,营收同比增长的13家,比去年减少1家,营收同比下降的15家,比上年增加1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将28家公司根据营收变化分为领跑行业、较快增长、保持增长、有所回落、显著回调等5类。
领跑行业,即增幅超过20%的公司中,前两名都是被*ST以后急需“困境反转”的公司,因此虽然营收大幅回调,但净利润微薄。
A股教育行业IPO第一股传智教育,在上市4年后遭遇*ST,这与成人IT培训行业式微有关,好在公司全力开拓新业务,旗下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已完成首届学生录取,一期校区可容纳学生约5000人。
兴办全日制高校还处在红利期,虽然今年高考,一些民办本科院校遇冷,但绝大多数还是能够通过征求志愿完成招生计划。同样领跑行业的国脉科技教育业务增长20.59%,就得益于旗下福州理工学院的收入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增长与否与营收体量有一定关系。28家公司里,营收超过2亿元的有13家,其中9家增长,占比69%;营收不足2亿元的有15家,其中11家负增长,占比73%。
这亦是一种业绩分化,即越是头部公司竞争优势越明显,回暖情况越好;尾部公司则竞争优势不明显,还在过冬之中寻找回暖动能。
教育信息化是A股教育股最大的赛道,28家公司里有13家在这个赛道,上半年6家增长、7家负增长,同样业绩分化。
当然,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季节性较强,受项目启动、实施及验收周期等因素影响,收入确认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这会影响半年报的业绩表现,观察全年业绩变化更为合理。
半年报中的行业趋势
梳理28家A股教育股半年报,可以发现一些行业性趋势。
首先,AI全面提升教育公司生产力、引领产品升级。中公教育半年报中写道,AI技术对于教育行业来说,不仅教育基础设施、教研产品甚至是商业模型迎来全面重塑,教育服务平台也发生质变,从信息服务平台转变为基于先进算法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中枢。虽然中公教育还处于深度调整期,连续两个半年负增长,但已连续取得不错的利润,可见内部生产力明显提升。科大讯飞、视源股份、豆神教育、学科网等公司则已将AI深度嵌入产品线,找到新的增长引擎。
其次,教育行业受宏观形势影响,需高度关注消费者预期和选择变化。当宏观形势不明朗,教育行业有鲜明的逆周期性,用户仍愿投资于教育;但当预期转弱,消费者也会重新分配预算,选择更见效的教育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本期半年报中,公考培训公司的参培学员人数继续上涨,但财经教育、IT教育等领域的资格考证培训参培学员人数下降,就体现了学员在教育培训品类中间作出选择。在服务就业方面,公考明显见效更加直接,也收获了更多学员。
教育公司可以在搭建共性平台的基础上探索业务多元化,发挥协同效应,一站式服务目标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应对可能的价格战或巨头跨赛道侵入。
第三,教育公司需要高度关注学龄人口和政策变化。我国小学在校生人数在2023年已达峰,此外政策驱动教辅市场重构。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的通知》明确16条负面清单;广东、浙江等多个省份细化评议目录、价格监管与数字化征订流程,评议教辅的“一教一辅”政策纵深推进。今年上半年,包括世纪天鸿在内的多个教辅行业均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就是新增入学人数减少和教辅市场的治理与规范。
未来,学龄人口将持续迎峰度峰,减负提质长效机制将持续健全,更多的教育赛道将面临人口和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这更加要求教育公司追求健康的财务状况,平衡增长与提效,应对不确定性。
上一篇:为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提供“说明书”,上交所就三大ESG实操“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 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
下一篇:左手套现超7亿,右手募资12亿,初源新材IPO打的什么算盘? 宸︽墜鐜伴噾娴佸彸鎵嬫粴闆悆璧勬湰杩愪綔 宸︽墜宸ㄩ鍥炶喘鍙虫墜鑲′笢鍑忔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