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份合法合规信息核查证明文件,意味着什么?对于几年前等待上市的合合信息来说,这意味着需组建10人的证明专班,耗费一年时间及数十万元成本。
如今,这些时间跨度极长的繁琐工作已经不再是企业办事的绊脚石。随着“高效办成一件事”不断推行,这项工作如今只要1名专员、花上十几分钟就能完成。
如此显著的变化,是由什么驱动的?
答案是一份2024年1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文件——《
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提到,要通过让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很快,同年7月第一批“一件事首推”。13个事项覆盖企业从准入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退休的全生命周期。一年来,“半个月到三天”、“几个月到一天”的变化案例比比皆是。
而就在近期,“高效办成一件事”2.0横空出世。这次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01“多份文”变成“一件事”】
过去,企业和群众办事常常面临“证明围城”——材料重复交、部门反复跑、流程多头管。一个简单的业务,可能需要跑多个窗口,提交多份材料,等待多轮审批。这种碎片化的服务模式,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办事受阻。
锚定这一痛点,一年多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小切口推动政务服务理念转变、流程重塑、部门协同,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能感受到“水温变化”。
越来越多人在主业之外选择开小店作为副业。过去办理各种手续总是关卡重重,但现在情况大不相同。
在贵州,以往需要分别办理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消防安全检查等事项,现在通过“云勘验”系统实现了联合踏勘。工作人员还可以线上签名确认检查结果,自动生成检查表格,还能直接把结果推送给申请人,省去了很多来回跑的麻烦。
食品行业从业者的健康证明对于经营活动很重要。在四川,在集成国家规定的事项基础上,将办理食品行业从业人员预防性体检合格证纳入联办事项。在当地,开餐饮店只需要一张电子申请表,就能推动共享数据自动调用、个性信息自行填报,已经办过健康证的人,只要输入身份证号就能自动核验,不用再提交一堆材料。建设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电子申请表单,实现申请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免填写。
不只是小店受益,大企业也感受到了变化。
甘肃省加强信用信息共享与应用,推行经营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暨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改革,实现全程“零填写”“零材料”“零跑动”“零审批”“零等待”,已经用2.13万件次的专用信用报告,帮企业省下了25万多份证明。据悉,截至目前已为企业办理专用信用报告2.13万件次,替代25.8万份证明。
浙江一家集成电路企业上市时,原本要跑19个部门开证明,花一个多月时间,现在各部门线上联动审批,平均2天就能搞定。
老百姓办事也更方便了。
海南把教育、公安、人才等多个部门的数据打通,启用全省统一的招生入学服务平台,现在家长给孩子报名上学,系统会自动核对户籍、婚姻、社保、高层次人才证明等信息,最快1分钟就能完成申请,只要填一张表、交一套材料,完全不用跑现场。
现在,一张浙江的社保卡,不仅能看病买药,还能用来坐公交、逛景区、领补贴等。在浙江,有154个服务事项支持社保卡通用,200多项补贴直接打到卡里,154个居民服务事项已支持全国社会保障卡通用,200余项补贴通过社会保障卡直达个人,全省1200多个文旅场所都能用,其中239个景区还能享受优惠。
“国内越来越多‘无证明’城市涌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在近日接受采访时感叹。
【02从攻坚到提效】
历经一年的实践,让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被进一步摸清。各地思路更加清晰。今年,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到实处的步伐明显变得更快。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
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内,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已经有多个动态。
5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堵点卡点问题。
6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进行了部署。
最重磅的则是7月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项目常态化推进机制的工作意见》(以下简称“《工作意见》”)。
这个针对下一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有不少值得注意的亮点。
其一,是要给出三种类型的清单:明确经营主体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点事项总体清单、发布年度重点事项清单、探索特色事项清单。
随着国务院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清单逐步列出,地方上就有了基本的行动方向,能够按照一致的方向推进。而特色事项清单则提到,探索特色场景,还要推动银行、医院、电信等企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高效办成一件事”,这也迈出了很大一步。
其二,则是打通部门、数据共享。
《工作意见》强调跨部门协同,明确业务规范、系统对接、数据共享等职责分工,强化条块联动。
为什么这个变动如此重要?原因很简单,数据的流动事实上是“高效办成一件事”得以实现的第一步;而部门间协同做好协同,则是数据能够充分流动的必要条件。
如果把目光拉得更远,会发现,这些变化背后的本质,是时代变了。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平台运营中心宣传总监郝菁看来,“高效办成一件事”不仅是数字政府的一个抓手,更是当下中国发展的一种理念。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服务好企业和个人来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是目前的必答题。
而“高效办成一件事”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带来的效益提升肉眼可见。
对于个人来说,有更多时间越过“我妈是我妈”的证明难题,将时间投入到个人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不但节省了办事成本;还省去了过程时间、精力等隐形成本,最终,这些成本都会作用到企业运行本身,通过效率提升帮助企业增加营收利润。
提质增效的本质,是为社会释放更多时间与资源,寻找增长的答案。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